代排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代排族,指代人排隊並收取一定報酬的人的總稱。代排服務多集中在公共服務部門,排隊幾乎成了中國消費者去銀行時的家常便飯。排隊現象,說到底是資源有限的一種無奈選擇,不是出台什麼措施就能夠有效解決的。而“代排族”的出現,並不是造成“排隊難”的根本原因,恰恰相反,正是“排隊難”導致了 “代排族”的出現。
部分代排族是剛剛從大學或專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學生。如,鄭州火車站的一位代排人,剛剛從技校畢業半年左右,應聘了很多單位,但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受到一則關於收費代人排隊的新聞的啟發,開始從事收費排隊的工作。
公共服務部門效率低下
代排現象的出現實際上折射了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由於人手緊張、客戶集中、不能得罪大客戶、不願意支付較多的服務成本等原因,導致公共服務難以滿足公眾需求,公共服務體現以人為本精神不夠。公眾排不上隊,辦事難,才想到花錢購買排隊服務,他們在享受快捷公共服務的同時,也是在用錢擠占別人的服務資源,別人可能會為此付出更多的排隊時間。如果社會服務水平提高了,能夠滿足公眾的正常需求,公眾也就沒必要再花錢購買排隊服務了。
代排隊現象的出現,實際上是在提醒有關方面:在公共服務不足、公共產品有缺陷的情況下,一方面應該積極改善公共服務,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滿足公眾需求。另一方面,順應市場需求,成立指導機構,引導代排族合法服務、規範經營,避免排隊人成倒票黃牛,替商家排隊“做貨”,甚至做托兒騙人的事情發生。如果這些問題解決好了,代排現象也就不是問題了。
車站“代排族”往往都是4人一組,一人攬生意,其餘幾人排在隊伍中,一旦有人要求“代排”,攬生意的人就替換隊伍中的同伴,如此迴圈。隊伍中的同伴如果排到售票視窗還沒有被替換,就直接回頭繼續排隊。如果沒有買到需要的票,就不收取費用,如果有人壓價代排,很快就會被‘老人’趕出去。
市場經濟條件下,有需求就有供應。但“代排族”這一新事物的出現,從一開始就備受爭議。有學者指出,畸形的需求暴露出社會結構的不合理及某些社會公共資源的稀缺性。持異議者聲稱有失公平,而支持者則是從現實角度考慮問題,為的是人們的舒適度著想。
反對者:“代排”是一種“道德失範”行為,它用一種金錢交易挑戰長久以來形成的公平性倫理原則,同時這種雇用與被雇用的關係缺乏制度約束,信任度很低。排隊更多依靠的是社會公共道德的規範,如果是簡單的受雇關係,法律方面並沒有可以制約的規範。
支持者:代理排隊成為一種現象,甚至成為職業,一方面說明,現代人工作忙,時間緊,壓力大,在工作之外還要為儲蓄、買票、候診等排隊,他們為了省時、省力,於是選擇排隊服務。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能夠接受排隊服務,服務需求項目也在不斷增加。從這個意義上說,排隊人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與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