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就業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隱性就業族指的是他們的職業狀態並未反映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統計、記錄或其他管理勞動就業的形式中。當翻譯,開網店,當自由撰稿人,做家教等,沒有通過規範就業渠道獲得固定職業,而通過同時打數份短暫“零工”獲得收入的大學生隱性就業族越來越多。
1、年輕一族熱衷隱性就業
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多用人單位減少了招聘崗位,不少大學生開始考慮通過隱性就業避免“畢業即失業”的尷尬。所謂隱性就業,是指沒有按照規範就業渠道獲取固定職業的一種工作和生活狀態。一些大學生,特別是設計類、藝術類和翻譯類專業的大學生,往往採取隱性就業的形式。
隱性就業對不少畢業生來說,算是一種就業前的“熱身”,金融危機下這種現象更多。由於稱心的工作不好找,又不想閑著,於是趁著這個時候充電、積累經驗,等經濟環境好轉後,這些畢業生還是希望找到合適的正規職業。儘管選擇“隱性”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成為隱性就業者就意味著告別了“畢業即失業”的窘境,有不少人一邊“隱性”一邊創業。
2、收入水平參差不齊
雖然沒有固定的工作,也不像上班族那樣收入穩定,但不少隱性就業族靠打零工就過上了優越的生活。“隱性就業族的生存狀況參差不齊,有好有壞。”山東大學人事處的王旭鋒表示,學習藝術、翻譯、設計和軟體開發等專業的學生由於有“一技在身”,要價又比相關企業要低,往往有機會從事各類中短期項目,較易採取隱性就業的方式解決生計,甚至過上比捧“鐵飯碗”更優越的生活。
一位在網上開店的網友發帖表示:“畢業時由於沒有什麼具體的職業規劃,於是就去憑興趣賺錢。現在經營的還算不錯,所以就業到底是顯性還是隱性並不重要。”但並不是所有的隱性就業者都是一帆風順的,許多隱性就業者都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
3、隱性就業的原因不盡相同
近年來,大學生隱性就業族的規模不斷擴大,這一方面是受到市場需求、專業冷熱程度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學生就業觀念的改變。
隱性就業族作此選擇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有甘之如飴者,也有被逼無奈者,還有人把隱性就業當作尋找正式工作的過渡
隱性就業者大都思維活躍、嚮往自由,很多人在就業時選擇開網店、做翻譯、撰稿,甚至同時兼職打幾份零工。不過,大多數人就業的初衷仍是找一家常規、穩定的單位,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未果,才最終走上隱性就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