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人民幣區域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人民幣區域化

  人民幣區域化是指人民幣在一個地理區域內行使自由兌換、交易、流通、儲備等職能。在目前階段,人民幣的區域化並非人民幣在亞洲區域內的貨幣一體化,而是通過與區域內貨幣的長期合作和競爭成為區域內的關鍵貨幣,在區域內金融貿易中發揮其關鍵貨幣的職能。

人民幣走向區域化的主要原因[1]

  目前.人民幣走向區域化的原因主要是:

  1.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流通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幣地位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收支多年順差.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二位.人民幣成為堅挺的貨幣。中國是亞洲地區的經濟大國.經濟總量已經排名世界前十位之內。1 999年中國經濟總量的世界排名為第七位:2000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為3.4% .2004年提高到3.7% 。特別是在2O世紀9O年代中期以來.多個周邊國家發生金融危機.泰國泰銖、馬來西亞元、越南盾、緬幣、南韓韓元.盧布相繼出現貶值.但人民幣保持穩定。中國不斷加深與亞洲地區的貿易聯繫.併成為亞洲地區吸引國際直接投資最大的市場.2002年.中國吸收外資突破500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吸引外資“第一大國”。這樣.大大增強了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人民幣的信心。

  2.中國發展潛力巨大.有巨大的國內市場.這為人民幣區域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具有進一步發展的巨大潛力.尤其是中國加入WTO.為亞洲經濟提供一個巨大的具有潛力的市場.並曰益成為區域產業分工鏈中重要的一環。近2O年來.中國日益成為亞洲地區重要的出口市場。在1 995年至2001年期間.中國作為出口市場在日本、南韓、臺灣、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口市場中份額增長幅度最大.在菲律賓出口市場中增長幅度名列第二。由於中國迅速加入了亞洲地區的國際分工和生產體系.相對地減少了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亞洲小型經濟體對美國、日本、和歐盟市場的依賴.中國從他們那裡的進口超過他們對美國、和歐洲的直接出口。依據目前以及今後相當長時期內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中國可能會逐步替代美國現有的亞洲地區”市場提供者”的角色.並因此提升人民幣在亞洲區域貨幣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強勁的發展潛力和巨大的國內市場成為人民幣區域化的客觀基礎。

  3.人民幣具備了一定範圍內的國際可接受性.是人民幣區域化的必要條件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流通不斷增多.具備了一定範圍內可接受性。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公佈的測算結果:在蒙古境內有5O% 的貨幣是人民幣.據保守估算.目前蒙古境內人民幣的存量為3億元左右。僅2001年.凈流入港澳的人民幣就有37億元.隨著CEPA的深入實施以及人民幣在香港自由流通兌換.這一數字無疑將迅速膨脹。另外.在寮國、尼泊爾、柬埔寨、越南的部分地區.人民幣自由流通並深受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歡迎。

  4.人民幣區域化的國內製度環境正在逐步完善就目前而言.儘管中國國內的金融環境還遠不能達到人民幣區域化的要求.資本帳目下還不能自由兌換.但我們也應註意到中國政府正在這方面努力.1996年人民幣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放開.中國國內金融制度環境會日趨完善。

人民幣區域化的可行性[2]

  1.我國的強大的綜合經濟實力

  (1)經濟基礎

  一國貨幣能否成為關鍵貨幣,當然不是本國或其他某個國家單方面可以決定,而是整個國際市場選擇的結果,然而市場如何選擇則取決於貨幣發行國必須具備強大而且穩定的經濟實力。每種貨幣(如美元、英鎊、日元和馬克)成為國際貨幣時,這些國家無一例外都是當時的世界經濟中心或者國家經濟正在迅猛增長。正如外界所看到的那樣,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大幅度增長,特別是2001年以後,GDP平均年增長率超過10%,GDP的排名也是持續的上升,可見人民幣區域化的一個經濟基礎已經基本具備。

  一國貨幣能夠實現區域化甚至是國際化,足夠充足的外匯儲備是必須的基本條件,這樣才能夠保證本國貨幣在國際上的穩定性。眾所周知,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早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截止至今年3月份,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9537.41億美元。這些外匯儲備無疑為人民幣區域化提供了另一項保障。

  (2)人民幣自身已具備的條件

  國家經濟基礎只是人民幣區域化實現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但還需要其他條件,譬如人民幣發展的狀況。目前,人民幣的幣值一直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態,而且人民幣的匯率也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略有上升。換句話說,人民幣對內對外都能夠保持穩定。對內來講,雖然前一階段人民幣出現了通貨膨脹的現象,但是近期內通脹已經被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對外來講,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人民幣一直保持匯率穩定不貶值;而近年來國際社會不斷出現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中國並沒有妥協,而是按照自己的腳步一步步保持穩中有升,同時伴隨著有效地匯率乃至整個的金融改革,這些都為人民幣帶來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2.人民幣區域化的內外部環境

  (1)內部環境

  巨大的中國市場是一個首要內部環境,中國市場規模巨大而且潛力廣闊,每年的進口額都在不斷攀升,那麼在貿易結算中,對人民幣的需求就在不斷擴大,而人民幣使用的頻率也在增加。我國的內部金融環境也在不斷地改善,近年來,很多外國銀行進入中國,於此同時,中國的銀行也為能夠在競爭中取得領先的地位不斷改革,完善金融體系,而且也在逐漸的走向世界去參與國際上的競爭,這些都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內部條件。

  (2)外部環境

  不僅是內部的環境,當前,人民幣國際化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外部環境。雖然不累頓森林體系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美國仍舊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隨著次貸危機而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時美元貶值,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已經逐漸減弱。此時,重建更加穩定有序的國際貨幣體系已經提上日程。在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擁有13億人口經濟迅猛發展的中國將會處於一個怎樣的地位,人民幣將會發揮怎樣的作用可想而知。

人民幣區域化的現實條件[3]

  人民幣走向區域化對中國至關重要,而且中國具備了日趨良好的條件,使得人民幣區域化成為可能。

  (一)中國經濟總體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增強。為人民幣區域化提供了經濟基礎

  (二)中國對外貿易常年順差,利用外資規模擴大,外匯儲備穩步上升,為人民幣區域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從2002年中國加入WTO到200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已經連續六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561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8%;貿易順差295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5%,凈增加328.3億美元。巨額的貿易順差成為我國經常項目順差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數額也在穩步增長,2008年上半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達到719億。國際收支的順差使得中國的外匯儲備穩步上升,到2009年3月,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95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外匯儲備的不斷攀升意味著中國具有十分充足的國際清償能力,提高了中國對外支付、調節國際收支平衡的能力,使國際社會看到了人民幣的穩定性。

  將外匯儲備和其他一些經濟指標結合起來被證明是有用的金融危機預測指標,諸如外匯儲備與每周進口額的比率、儲備和短期外債的比率等。數值越大,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越低。我國外匯與每周進口額的比例在二十一個有代表性的國家中排在第二位,外匯儲備與短期外債的比例則排在第一位。所以我國抗金融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強,這為我國開放資本賬戶提供了條件,從而為人民幣區域化,進而國際化創造了條件。

  (三)中國外匯管理和金融體系改革朝著有利於人民幣區域化的方向發展。為人民幣區域化提供了體制上的保障

  1 近年來,中國外匯管理體制發生了有利於人民幣區域化的變化。

  資本項目的可兌換成為中國市場化改革延續以及開放型經濟完善的需要。從國際上資本項目開放的經驗來看,中國具備了一些實現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的條件,比如巨集觀經濟穩定、國內金融體系的深化等。而且近年來,通過一系列配套措施(如對外借債實施嚴格控制、鼓勵外國在中直接投資等),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已悄然拉開帷幕,例如資本收益現在可以自由匯出。可以預見,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金融開放程度的加深以及金融監管水平的提高,中國最終會分階段的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

  2 中國金融體系改革不斷深化,金融市場日益完善,為人民幣區域化創造了金融網路基礎。

  (四)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成為人民幣區域化的重要推動力

人民幣區域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3]

  人民幣區域化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利益,對中國的經濟和政治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獲得鑄幣稅收入

  人民幣區域化帶來的最大收益就是可以獲得鑄幣稅的收入,當人民幣成為區域貨幣或者國際貨幣後,中國就可以紙幣換取境外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實際資源。鑄幣稅是貨幣發行者憑藉其發行特權所獲得的貨幣面額超過發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額。根據維恩(2002)的估算,到2010年人民幣的區域化帶來的鑄幣稅收入可能為152.8億美元,到2015年約為224.6億美元,到2020年約為300.2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每年將因人民幣區域化而獲得至少25 億美元的鑄幣稅收入。

  (二)減少中國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成本

  由於人民幣尚不能用來償付外債,在全面融入國際體系的過程中,中國不得不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以防範金融風險。中國的外匯儲備大部分用於購買流動性高的美國國債,2008年次貸危機的爆發使得美元不斷貶值,美元匯率的劇烈波動讓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中國不但要面臨因美元貶值而投資受損的風險,還要承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時,中國用巨額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就相當於中國不斷向美國提供巨額的廉價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美國經濟的擴張和鞏固了美元的霸權,在無形中強化了人民幣對美元的依附,也相應地弱化了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能力。

  (三)有利於推動周邊國家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地區和世界經濟金融穩定

  人民幣如果作為區域性貨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履行職能,有利於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地區的經濟、貿易和金融聯繫,增強中國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經濟金融的影響力,提高周邊區內貨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聯繫和互動關係,從而加快中國與周邊地區經濟融合的過程,促進亞太地區經濟金融的穩定。此外,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一體化的發展,將增強中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金融事務中的地位,進而對全球經濟穩定產生正面影響。

  (四)促進中國成為貿易、金融大國,促進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人民幣區域化後會大大方便中國的國際貿易往來,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同時,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國際上將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國內銀行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吸收人民幣短期負債,向外提供人民幣長期貸款或投資,從而獲得較高的利潤收入。中國企業也可以較低的成本在海外從事直接投資,實現較高的投資收益,提高中國的國際投資地位。此外,人民幣的區域化還有利於中國政府更方便地使用人民幣在國外從事對外援助等事務。這些都必將提升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和政治大國的地位,增強中國對國際經濟與政治事務的發言權以及影響,有利於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人民幣區域化的戰略機遇[3]

  中國足夠大的經濟規模、充足的國際清償能力以及在外匯金融體制上的改革,都使得人民幣不可避免的成為區域內的重要貨幣。而且,人民幣區域化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國際環境。

  (一)東亞貨幣區域化發展的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人民幣充當區域關鍵貨幣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人們意識到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單個國家難以有效地抑制國際金融風險,而貨幣合作是抵禦外部衝擊、降低交易成本、獲得重大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由此,東亞各國形成了用區域合作抵禦金融風險的共識,並以此為契機,邁出了東亞合作的第一步——“貨幣互換”。眼下制約東亞貨幣合作深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區域內缺乏核心貨幣,而人民幣在東亞區域化中成為關鍵貨幣的可能性正在不斷增大。

  1 日本經濟低迷,政治地位較弱,日元難以成為東亞區域化的關鍵貨幣。

  雖然日元曾被認為是區域內最有可能的關鍵貨幣,但是由於日本陷入經濟泥潭難以自拔,信用關係嚴重惡化,加上日本長期存在的政治歷史問題,使其失去了這種可能。一方面,日本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持續低迷,加上美國經濟的不景氣,日本的對外出口也受到阻礙,美日匯價急劇波動,日元貶值,直接導致了日本金融動蕩,加劇了經濟惡化;另一方面,由於日本長期存在的政治歷史問題,影響著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感情,極大影響著日元的信任度。日本在歷史上侵略過許多東亞國家,而且始終不能正確對待歷史,使得其在政治上難以得到鄰國的信任。

  2 人民幣在東亞區域化中成為關鍵貨幣的可能增大。

  隨著中國邊境貿易和邊境旅游的發展,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具備了一定區域的可接受性。在新加坡、南韓、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已出現人民幣兌換該國貨幣的兌換店;在中蒙、中俄、中朝和中緬等邊境地區,人民幣不僅在較廣的範圍執行交換媒介的職能,並且部分執行了價值貯藏的職能;在香港和澳門地區,人民幣的兌換和使用已經相當普遍。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向香港、澳門銀行提供人民幣清算安排,與越南、蒙古、俄羅斯等國家簽訂了邊境貿易結算協議,這為人民幣在區域內的可接受性提供了保障。2010年“中國——東盟貿易區”的啟動,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從東亞的進口規模,中國也將逐漸替代美國現有的東亞地區“市場提供者”的地位,這樣人民幣作為區域貿易結算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二)美國次貸危機和國際貨幣體系新變化為人民幣走向國際提供了機遇

  1 美國次貸危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民幣區域化。 次貸危機是否已經結束,目前尚無定論,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國際信用,動搖了投資者對美國金融市場的信心,從而為資本流入亞洲新興市場地區提供了機遇,也為人民幣擴大國際影響、增強國際間的信用水平、提高國際地位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與此同時,區域性的貨幣互換也促進了人民幣的區域化。2008年以來,區域性的貨幣互換成為眾多國家緩解危機影響,增進貿易的重要手段。主要國家中央銀行從穩定金融市場,保證國內經濟平穩的高度出發,紛紛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定。為了應對美元等硬通貨的短缺,亞洲一些國家,如南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以及南美的發展中國家均與中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這在事實上推動了人民幣在區域範圍內的流通程度。

  2 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成為區域性關鍵貨幣的可能性增大。

  克魯格曼(1980)曾從交易成本的角度人手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貨幣交易網路的建立存在固定成本。就某種貨幣而言,它的交易規模與單位交易成本成反比。交易規模越大,單位交易的成本就會越低。1983年,凱文?多德與戴維?格裡納維在其《論貨幣競爭》一文中,進一步論證了貨幣交易網路的規模效應,即在經濟主題選擇交易幣種的時候,會考慮有多少人在使用這種貨幣。這樣,經濟主體在選擇使用何種貨幣的時候就要考慮這種貨幣的使用規模和穩定性。

  目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本位貨幣制度正在向多元化的國際區域貨幣制度演變,逐步形成了貨幣同盟的歐元區、貨幣替代的拉美美元化和正處於探索中的東南亞貨幣合作三足鼎立的國際區域貨幣格局,而人民幣正崛起於這一變革時期。中國經濟作為大國經濟,人民幣的使用存在規模經濟效應,同時人民幣在東亞金融危機中及之後超穩定的出色表現,為自己贏得了國際聲譽。這會使得更多的經濟組織及個人選擇使用人民幣,這一過程也是一個有利於人民幣區域化的過程。

人民幣區域化的發展現狀[4]

  隨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以及邊境貿易邊境旅游的發展,人民幣在周邊國家或地區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按程度劃分,周邊國家或地區使用人民幣的情況分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人民幣的使用主要是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而發生的。

  第二種類型是中朝、中越、中緬等邊境地區。人民幣的使用主要是伴隨著邊境旅游和邊境貿易的發展而發生的。由於人民幣幣值穩定,使用範圍又比較廣,在這些地區中出現了不僅在邊境旅游和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而且在該地區居民之間的商品交換中也使用人民幣的現象。比如,在寮國東北地區,人民幣甚至替代本幣流通,最遠深入到寮國首都萬象一帶。在中緬邊貿中,每年跨境流動的人民幣達10多億元。人民幣可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國家銀行已開展人民幣存儲業務。

  第三種類型是港澳臺地區。這是人民幣流通最為活躍的地區,由於內地和港澳地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經濟聯繫,人民幣的兌換和使用相當普遍。臺灣地區也在日常消費和小額貿易的支付中開始大量接受人民幣,並實現人民幣與新臺幣之間的現鈔兌換,這為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和交流提供了金融支持手段,也為擴大和深化經濟金融聯繫創造了新的領域。

  雖然人民幣還未實現自由兌換,但上述現象表明市場中的確出現對人民幣的較大需求。其中,較為現實和主要的需求體現在計價和結算功能上。

  但是,人民幣周邊國家或地區流通一直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人民幣的迴流問題。如果人民幣沒有暢通的渠道迴流到我國,人民幣在周邊國家或地區的使用將受到限制。二是人民幣的匯款和境外人民幣的存款問題。如果還停留在人民幣現鈔流動的方式,人民幣在周邊國家或地區的使用範圍和使用規模難以擴大。

人民幣區域化的新進展[4]

  在金融危機持續深化的背景下,有關人民幣的兩個安排備受關註,並被解讀為加速人民幣區域化的突破之舉。

  其一,從2008年12月12日中國央行與南韓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起,不到4個月,中國央行已相繼與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達到6 500億元人民幣。這一系列貨幣互換協議都是對方央行主動要求簽訂的,且都以人民幣作為議價貨幣。這一方面使得簽約雙方繞開了美元這一國際中心貨幣,相對削弱了美元對相關各國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促使人民幣通過官方渠道在這些國家分佈和流通,有利於提高人民幣在雙邊貿易中計價和結算的比例,甚至在區域內充當國際儲備貨幣,因而被認為是人民幣實現區域化的“破冰之旅”。

  其二,2009年7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共5個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此舉可大大便利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計價和結算,將人民幣結算的範圍從部分邊境貿易擴大至與港澳地區和東盟的雙邊貿易以至整個國際貿易,有力地推動了人民幣實現區域化。同時建立起了人民幣跨境流動的監控網路,將之前游離的、地下的人民幣資金流納入到統一的金融體系中進行有效監管,為巨集觀經濟分析和貨幣政策制定服務。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需要相應的金融機構和業務來支撐,所以利用現有並繼續擴大中資銀行海外機構,積極推出海外機構的人民幣業務,成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現實需要。在這個意義上,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體系的建立,是為人民幣走出國門鋪路架橋的一項“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人民幣的區域化的措施[4]

  人民幣區域化將給我國與周邊國家或地區帶來利益。對於我國來說,從人民幣區域化獲得的利益之一是鑄幣稅收益。鑄幣稅收益是一個國家的貨幣當局發行貨幣所得到的購買力扣除製作貨幣費用後的差額,它構成該國政府的收入。在人民幣區域化的條件下,周邊國家將把人民幣作為區域儲備貨幣,這部分基礎貨幣的數量將構成我國的鑄幣稅收益。從人民幣區域化獲得的利益之二是擴大了我國與周邊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往來。在人民幣成為區域性貨幣的條件下,將會促進我國對外貿易、金融和投資的發展,從而有利於我國經濟的增長。

  對於周邊國家或地區來說,雖然它們的貨幣在不同程度上被人民幣所替代,但是它們同樣可以從人民幣區域化獲得利益。實際上,發展中國家的貨幣都在不同程度上被國際儲備貨幣替代,這並不妨礙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目前,正因為周邊國家或地區可以獲得邊境貿易、旅游消費經濟利益,它們才允許人民幣在它們境內流通。如果一旦實現人民幣區域化,區域內的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聯繫將更加密切,它們面對著的市場將更加廣闊。社會資源在區域內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各方都可以從中得到自己的經濟利益。

  在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可兌換的條件下,我國政府應該採用下述方法促進人民幣的區域化:

  首先,要進一步解決境外人民幣迴流的問題。

  如果人民幣沒有暢通的渠道迴流到我國,周邊國家或地區難以將人民幣作為區域儲備貨幣。除了繼續允許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以外,還可以進一步允許我國與周邊國家或地區在一般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另外,我國政府可以考慮允許周邊國家或地區用人民幣購買我國政府債券以及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這意味著我國不僅把人民幣的使用從邊境貿易推廣到一般貿易和政府債券的交易,而且還要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境外居民必須用外匯才能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的政策。應該指出,允許周邊國家或地區的居民用人民幣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不會對我國造成不利影響。從錶面上看,這似乎減少了外匯收入,但這在實際上卻增加了我國的投資支出。我國由進口商品或對外投資所流出去的人民幣,又通過我國出口商品和接受投資流回來。

  其次,要進一步解決境外人民幣的匯款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第16號公告解決了香港居民個人的人民幣存款和經常項目下個人人民幣的匯兌問題。但是,如果允許周邊國家或地區用人民幣進行一般貿易和直接投資,還需要進一步將經常項目下單向的個人人民幣匯款擴大到雙向的機構人民幣匯款。我國貨幣當局可以通過香港的清算行為辦理人民幣匯款業務的香港銀行或其他地區銀行提供人民幣匯款的清算服務。但是,可以將匯款和兌換分開,即只進行人民幣的匯款,不涉及人民幣與港元或其他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兌換。 再次,在適當的時候促進境外人民幣的借貸。隨著境外人民幣使用範圍和規模的擴大,存款和貸款勢必自發地發生。在合適的時候,我國貨幣當局可以考慮允許經過授權的香港銀行參與內地人民幣同業拆借,實現銀行之間人民幣短期資金的跨境借貸。與香港銀行建立了人民幣借貸關係,再通過香港銀行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建立人民幣借貸關係,有助於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

  最後,支持在香港形成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符合我國的經濟利益。因此,各種促進人民幣區域化的措施,都可以通過香港來實施。例如,擴大人民幣跨境匯款範圍,建立跨境的銀行同業拆借關係,都通過香港的銀行來進行,再通過香港輻射到周邊國家或地區,這樣將會促進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在香港的形成。

  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不是人民幣區域化的條件。在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可兌換的條件下,也同樣可以推進人民幣的區域化。當然,如果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將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周邊國家或地區將更願意使用人民幣,人民幣可以在更深層次實現區域化。

參考文獻

  1. 李軍峰,王必鋒,賴志花.人民幣區域化分析.石家莊經濟學院.商場現代化2005年10X期
  2. 金秋妍.人民幣區域化可行性分析. 中國經貿2009年12期
  3. 3.0 3.1 3.2 劉穎,馬智偉,張爽.人民幣區域化的現實條件和戰略機遇
  4. 4.0 4.1 4.2 趙慧.人民幣區域化問題探討.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Yixi,泡芙小姐,Tiffany,HEHE林,Gaoshan2013,寒曦,Tracy,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人民幣區域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