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信用(international credit)
目錄 |
國際信用是國際間的借貸關係。 國際信用與國內信用不同,債權人與債務人是不同國家的法人。國際信用體現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直接表現資本與國際間的流動。
國際信用有國際商業信用和國際銀行信用兩種形式。前者是發生在國際商品交易過程中,以遠期支付方式由賣方提供的信用;後者是銀行以貨幣形態向另一國借款人提供的信用。但國際商業信用往往要藉助於國際銀行信用,這種信用方式又稱國際信貸。
國際信貸的方式有銀行信貸、出口信貸、項目貸款、政府貸款、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國際債券發行等貨幣形態的信貸和補償貿易、國際租賃等商品資本形態的信貸。國際信貸按期限劃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短期信貸是國際信貸中的主要部分,期限一般不超過1年,主要用於原料、糧食、半製成品和消費品的國際貿易中;中期信貸期限多為1~5年,但有延長趨勢;長期信貸一般是10年左右,有時甚至長達50年。中、長期信貸通常用於增加固定資本、購買機器設備、創辦企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信貸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突出表現在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和銀行國際化的發展上。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作為獨立實體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國際信貸的類型和形式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中長期信貸作用提高,銀行信貸規模擴大,國際信貸形式更加多樣化,如出現承購應收帳款、福費廷等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