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A.Maslow)和羅傑斯(C.R.Rogers)。人本主義的學習與教學觀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範圍內的教育改革,是與程式教學運動學科結構運動齊名的20世紀三大教學運動之一。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的。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當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而不是將人的心理肢解為不完整的幾個部分,應該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應該關註人的高級心理活動,如熱情、信念、生命、尊嚴等內容。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從全人教育的視角闡釋了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歷程,以發展人性;註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和經驗,肯定自我,進而自我實現。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重點研究如何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內容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有別於精神分析行為主義的心理學界的“第三種力量”,主張從人的直接經驗和內部感受來瞭解人的心理,強調人的本性、尊嚴、理想和興趣,認為人的自我實現和為了實現目標而進行的創造才是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人類具有天生的學習願望和潛能,這是一種值得信賴的心理傾向,它們可以在合適的條件下釋放出來;當學生瞭解到學習內容與自身需要相關時,學習的積極性最容易激發;在一種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環境下可以更好地學習。羅傑斯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知識,也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知識,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至於應當如何學習則應當由學生自己決定。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從以上的簡單介紹可以發現,不同的學習理論流派強調了學習的不同方面。實際上,這種差異的引起,往往是因為它們所依據的研究背景的差異(如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學習材料的組織程度等)而引起的。只要我們認真加以分析,就能夠發現它們的共性以及各種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繫。“真理往往存在於兩個極端的中間”,在學習各種派別的學習理論時,我們應當註意防止走極端,吸收各種學習理論中的合理因素為我所用,才是正確的態度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人的潛能的發展和自我實現,強調學生的有意義學習、全面發展、主體地位和情感陶冶,促進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發揮,主張教育是為了培養心理健康、具有創造性的人,並使每個學生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狀態。其可信理念主要有:相信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尤其是羅傑斯倡導的“師生平等,真實、尊重、理解”的思想,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需要、興趣、情感和價值,主張採用情感教學:倡導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讓學生獲得更有尊嚴、更自在、更幸福、更有價值,達到心靈生活的充實、自我的完善。把培養學生的創造作為教育的目標,相信人人都有創造力,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把自由創造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重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作用,主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寬鬆、自由、信任的良好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相關評價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貢獻

  1、重視學習者的內心世界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反對把人降低到“一隻較大的白鼠或一架較慢的電腦水平”,重視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情感、興趣、動機、潛在智能等內部心理世界的研究,主張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動,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人本主義不主張學生的行為依賴於現在或過去的環境而刺激,而認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和為達到目的而進行創造的能力才是他們行為的決定因素,個人所處的物質、社會和文化環境只能促進或阻礙學生的潛能的實現。總之,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重視教育者對學生內在的心理世界的瞭解,以順應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以及個別差異等,達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起其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視創造能力、認知、動機、情感等心理方面對行為的制約作用,這對於教育事業的革新與進步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2.、對學生的本質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把人類能否適應當代世界的加速變化,解決種種社會矛盾的一個決定因素歸之於能否教育好一代新人。他們反對那種強制學生適應學校,重視智育,不重視整個人全面發展的傳統教育目標;提倡教育目標應該是指向學生個人的創造性、目的和意義,是培養積極愉快、適應時代變化的心理健康的人。為了實現這種教育目標,教師應當充分地尊重、瞭解與理解學生,創設自由的、寬鬆的、快樂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與學習。這種觀點對我國當前的素質教育目標的制定,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3、對教師的態度定勢與教學風格的重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在重視學生個別差異與自我概念的同時也重視師生關係、課堂氣氛及群體動力的作用,特別是促使教師更加重視與研究那些涉及人際關係與人際感情,諸如自我概念與自我尊重、氣氛因素及學生對新的學習的知覺方式的調節、學習能力的獲得、持續學習等問題;促使教師從學生的外部行為理解其內在的動因;促使教師在講授知識中深入理解講課內容的同時,正確地理解自己。這無疑促進了教師心理的理論研究,對完善教師的態度定勢與教學風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重視意義學習與過程學習。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主張的“做”中學和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如何學習的觀點是十分可取的,它有利於在教育中消除老師與學生、學和做、目的和手段之間的距離和對立,使學習成為樂趣。對於剋服我國教育中仍然存在的過分重視書本知識的作用和價值,忽視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的偏向不無啟示。

  5、消除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學習論的片面性,豐富了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關於學習的基本觀點與理論,有力衝擊了行為主義的機械學習論與精神分析的悲觀發展論對學習心理與教育實踐的消極影響,促進了美國當時的教育革新。人本主義大量的教育試驗和研究工作所積累的經驗與成果也是教育心理學發展史上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缺陷

  1、片面強調學生的天賦潛能作用,忽視環境與教育的作用 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教育、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選擇性、創造性是正確的,但認為這些心理特點都是先天的潛能,忽視社會和文化環境的決定作用,是一種片面強調遺傳決定發展的觀點,是違背人的發展的客觀現實的。現實中的學校總是在與社會文化環境的互動中,改變著自己的教育目標、方針與辦學模式,對學生施加種種影響的,而學生又在家庭與社會團體中接受社會文化環境影響,成為一個既具有學校社會組織特性又具有獨特個性的人。過分強調學生天生的潛能,只會導致放任自流式的“自由學習”。

  2、過分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影響了教育與教學效能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這對教師以權威身份向學生灌輸知識,強迫學生學習的美國傳統教育的衝擊是有積極意義。然而,強調學習要以學習者的自由活動為中心,這樣必然會忽視教學內容的系統邏輯性和教師在學科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影響教育與教學質量。我們提倡在寬鬆、自由的學習氣氛中去學習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內容。而且要求學生在不影響自己與別人學習的的前提下,在選修課與課外興趣小組中,體現學生的自由、學習的精神,但必須遵循學生的角色規範,遵守必要的規章制度,真正做到既樂於學習又會學習,既自由又受紀律制約,以適應當前的學習與未來的生活。

  3 、過於突出學生個人的興趣與愛好,低估社會與教育的力量 人本主義學習論對滿足學生個人自發的興趣和愛好上過於重視,忽視了良好的社會與學校教育對他們健康發展的作用。我們也主張教育措施必須符合兒童心理髮展水平,必須有利於兒童潛能的開發,但不是遷就其原有的水平與獨特性,而是在良好的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條件下,提高原有的智能水平,完善其獨特性,促使其社會化,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4、低估了教師的作用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提出了情感型的新型師生關係,提倡師生之間真誠的情感交流,這為師生交往提供了一個新模式。但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把教師看作盡職於學生的“侍人”、“非指導者”、“促進者”等,教師的作用只是“音叉”,應學生之聲而“共鳴”,這實際上貶低了教師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合理的,但由此而讓教師遷就於學生的想法,則是不可取的。

  5、哲學基礎與方法論的局限 人本主義心理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猛烈地衝擊當時及當代西方心理學的教育觀念,成為心理學發展中的一個新動向,值得深入研究。但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整個體系建立在存在主義、現象學、性善論的基礎上,因而具有唯心主義的色彩。此外,它的研究方法是從心理咨詢等實際工作中引進的,一些學者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人本主義學習論還只是一種推理和猜想,缺乏實驗和實踐的驗證。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咚咚咚,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36.7.88.* 在 2018年5月22日 17:32 發表

yes

回複評論
106.44.133.* 在 2022年4月16日 19:27 發表

really?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