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配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人力資本配置指從時間上和空間上將人力資本置於適當的位置以便發揮其作用的行為。
人力資本的配置內容[1]
人力資本的配置包括:
(1)各種人力資本的結構性配置,即一般型人力資本、技能型人力資本、組織管理型人力資本及企業家型人力資本之間的比例關係;
(2)人力資本的區域性配置;
(3)人力資本在時間上的增減安排,集中表現為按不同時期對人力資本的需求制訂增長或減少的規劃,並付諸實施。
人力資本配置的分類[2]
從人力資本配置的方式來看可分為三類:純粹計劃型人力資本配置、純粹市場型人力資本配置和計劃與市場混合型人力資本配置(以市場配置為基礎)。
- (1)純粹計劃型人力資本配置方式。
這是一種以馬克思主義計劃經濟理論為理論依據,曾經盛行於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一種人力資本配置方式。它通過行政機構的層層設置和財政指令的逐級下達,根據政府的很大程度上居於主觀臆斷來決定人力資本的配置方向和數量,從而決定人力資本配置格局的變化。這種純粹計劃型人力資本配置方式一度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經濟配置資源的惟一形式。
- (2)純粹市場型人力資本配置方式。
這是一種在西方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配置資源的基本方式或惟一方式。在這種配置方式下,市場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對人力資本的分配和安置發揮著絕對的調節作用,計劃和國家干預的作用很小或根本無作用。
- (3)計劃與市場結合型人力資本配置方式。
它是介於純粹市場型和純粹計劃型配置方式之間的混合類型,是以現實世界中非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它吸取和綜合了純粹市場型和純粹計劃型配置方式的特點,對人力資本配置
實行市場主導下的政府巨集觀調控。從這種混合方式的來源來看,一是由純粹市場型配置方式發展而來,一是由純粹的計劃型配置方式發展而來。前者在市場基礎的配置作用上融人了國家干預的方式,後者則在計劃調節前提下融進以市場為基礎的調節,前者雖然融人了“看得見的手”的配置方式,但並未改變市場配置的基礎性地位和功能,而後者配置方式卻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現在,所有實行混合經濟的國家都普遍採用市場計劃混合型人力資本配置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知,這三種配置方式存在於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不是以人們的主觀意願所決定的,而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生產關係層面創新的產物。
人力資本配置的特殊性[3]
人力資本具有許多不同於物質資本的特性,由此決定了人力資本配置的特殊性。
(1)人力資本配置的基礎性。人是所有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人力資本存量水平的提高標志著人類綜合利用各種資源能力的提高。從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能動作用看,人力資本具有發掘物質資本和激發物質資本效率的功能。對人力資本這一資源的使用效率如何,在根本上決定著物質資本的使用效率。因而人力資本的合理配置也是整個資源配置效率的基礎。人力資本的配置效率不僅直接影響人力資本自身對經濟發展作用的發揮,而且影響著其他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供求關係的均衡和產業結構、地區結構的優化。
(2)人力資本配置的依附性。人力資本以人為附載物,人力資本配置必然外在地表現為人的配置。相對於物的配置,人的配置中所涉及的因素表現出更多複雜性。人力資本不可脫離所有者而獨立存在。因此,不可讓渡其所有權,而只可部分讓渡使用權。人力資本使用者在獲得使用權後,存在激勵和約束問題,即要為人力資本作用的充分發揮提供各種外部環境,並對人力資本所有者的行為進行約束,以保證自身利益。人力資本的依附性還表現在人力資本對物質資本的依附。人力資本只有在生產中實現與物質資本相結合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人力資本的配置必須與物質資本的配置結構相互協調,避免兩種資本的閑置和短缺。
(3)人力資本配置的時效性。物質資本形成之後,在一定時期內表現為相對穩定的實物形態。而人力資本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發展和累積的過程,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日新月異,人力資本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利用,便可能發生貶值。因此,與物質資本相比,人力資本的閑置或配置不當將帶來更大的浪費。
(4)專業化人力資本配置的職業剛性。人力資本配置的職業剛性是指人力資本在職業間的重新配置需要較大的轉換成本。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人物雅各布·明塞爾將人力資本分為通用化人力資本和專業化人力資本,他發現專業化人力資本與其工作之間有著很強的附著力,並且工作持續時間越長,附著力越強。這是因為人力資本特別是專業化人力資本的形成需較長的時間,而一經形成則在短期內難以轉換。
(5)人力資本配置的層次性。人力資本配置分三個層次:
一是微觀經濟組織內部的人力資本配置,主要指人力資本在某個具體的經濟組織內部的安排和使用,也包括組織內部人力資本的崗位轉換。這種配置一般是通過行政手段或激勵性契約設計而得以實現。
二是人力資本在行業或者產業之間的配置。對人力資本的產業或行業配置要充分適應經濟發展的趨勢,對新興部門配置較高層次的人力資本,對於那些生產技術工藝簡單,甚至以手工為主的傳統部門,應對其配置一般層次的人力資本。總之,人力資本的產業或行業配置與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緊密相連,一定要根據產業結構的變動和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合理配置人力資本,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人力資本配置效益。
三是人力資本在不同地區之間的配置。人力資本的地區配置,是以一個地區人口和人力資本狀況為基礎,以該地區的物質資本與經濟發展狀況為依據,通過地區間的人口和勞動力遷移以及不同地區的人口政策、勞動力政策的調節予以實現的。對於人力資本的地區配置,必須有利於各地區經濟發展,必須有利於充分發揮各地區的經濟資源優勢,必須以巨集觀的、長期的綜合效益為目標。人力資本的地區配置是以人力資本的地區間流動為基礎的,人力資本地區間流動的順利與否,決定著地區間配置的效率。在不同的經濟制度中,人力資本在行業間、產業間或者地區間配置的實現方式很不相同。
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主要依靠市場價格機制來引導資源的配置。而在高度集權的中央計劃經濟條件下,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對資源進行配置。
人力資本配置的實現,依賴於以下因素:
(1)教育;
(2)人口的生產和再生產;
(3)人才市場控制;
(4)人力政策。
分析人力資本配置的原則的前提是基於市場與計劃混合型的配置方式,也就是講人力資源的配置,首先的是要講求效率,但也必須充分考慮到各地區、行業、部門的特點,從經濟運行的總體上考察,即也要講求公平,講求社會效率,講究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因此,我們應從兩方面來分析人力資本配置的原則。
- 1.效率原則。
人力資本的效率是指人力資本配置與經濟效率的關係,即人力資本配置對經濟效益的貢獻度。一般來說,人力資本配置的改進一定能提高人力資本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人力資本配置的效率取決於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結合的有效性,可以用五個指標:(1)物質資本理論產出率;(2)勞動生產率(人力資本生產率);(3)設備利用率;(4)人均利稅率;(5)經濟增長率。要提高人力資本配置效率,必須做到,一是人力資本的有效利用。合理有效使用原則指人力資本投入的最高產出率,其前提條件之一是人力資本的投向和配置的優化。從微觀上講,合理使用原則要求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避免“大才小用”和“小才大用”現象,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巨集觀上講,合理使用原則要求加強人力資本流動性,根據各地區行業(部門)需要,引進合適的人才,同時要消除人力資本流動的地區、行業(部門)障礙,樹立全國人力資本配置觀。二是結構合理。結構合理就是通過調節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的人力資本,形成一個良性的巨集觀人力資本結構,以及通過職位的升遷、崗位的流動等形成一個有效的微觀人力資本結構。
人力資本結構合理與否的標準,從巨集觀上講,一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要求;二要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建設主要部門的需要;三要能夠取得良好的巨集觀經濟效率;四要能使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從微觀上說,則要求各微觀組織能夠形成多層次人力資本協同作戰的能力,形成一個集體力,同時要保持人力資本結構的動態性,通過各層次人力資本的互相影響,使人力資本在不同層面上能夠持續增長,從而達到人力資本結構的不斷優化。
另外,講究配置效率,還必須充分考慮人力資本的產權特性,違背人力資本產權的特殊性,不可能保證人力資本的優化配置,從而使配置效率低下。
- 2.公平原則。
以市場為基礎對人力資本進行巨集觀、微觀的配置,是至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但並不能否認這種方式也存在著某些局限性,即這種配置方式,需要政府的干預和規制,對市場失效進行矯正,以保證國家和社會的長遠利益、整體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說,政府應是人力資本配置中保證“公平”的使者。完全由市場來配置人力資本,從微觀來看,無疑能保證人力資本的最優配置,即使人力資本能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區、部門和行業。但同時也必然會造成兩方面的後果:一是由於市場機制滯後性、盲目性的特點,會使某些人力資本的數量和價格出現虛假信號,而造成此類人力資本的盲目生產和過剩浪費,同時也加大了人力資本投資主體的風險。二是從巨集觀上看,必然會導致人力資本配置的地區、行業、部門的巨大失衡,使落後地區和對一國經濟發展起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的行業以及新興行業缺乏相應人力資本支撐,進而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瓶頸。基於此,政府在人力資本配置中至少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來保證人力資本配置的整體效率、長遠效益和社會效益。換言之,也就是保證人力資本配置在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體現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社會效益的行業、部門與市場配置效率和收益高的行業、部門之間,市場決策準確、成功與市場決策失誤、失敗的人力資本投資主體之間的公平。其一,構建完善的信息傳遞系統,儘可能地減少人力資本主體的決策風險。政府要定期在人力資本市場上發佈各種行業與部門的人力資本配置信息,並對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力資本配置做出準確預測。其二,從政策上給予傾斜和引導。政府要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引導人力資本流向落後地區和基礎性、戰略性以及新興的國家急需發展並對經濟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行業和部門。
總的看來,政府為保證人力資本配置公平性的手段應該是間接性的、非強制性的,但也不完全排斥強制性的直接參与和規制,只是這種方式很少使用,而且使用也必須通過立法機構的授權才能實施。
人力資源配置與人力資本配置[4]
人力資本是投入到社會勞動中,實現市場價值的那部分勞動能力。人力資源是承載在人身上的,能夠創造社會價值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是以市場為門檻,以價值的實現為標準劃分的勞動能力。前者是潛在的勞動能力,後者是現實的勞動能力。如圖所示。
從這個方面看,人力資源開發的目的,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是為了生產人力資本,投入到市場中,實現市場價值,獲得市場性收入。人力資源開發後形成的人力資本,如果沒有市場價值,人力資源的投入不能變成產出,或者投入產出沒有效率,就不能稱之為有效人力資本。因此,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的劃分應以市場為門檻,體力和智力在投入市場、獲得市場性收入前,稱為人力資源,這時處於儲備狀態;而投入市場、獲得市場性收入之後,就變為人力資本,這時,體力和智力實現了市場價值。體力資本也就是勞動力資本,智力資本也就是知識資本,勞動力資本和知識資本構成了人力資本的內容。在市場經濟中,勞動力資本的價值遠小於知識資本的價值。
配置包括投入配置和流動配置。投入配置是初次配置,是將人力資源投入到市場中去,創造社會產品的過程;流動配置是因初次配置的效率不高,人力資本的價值沒有得到完全的市場承認,市場價值沒有得到完全體現,在比較利益的驅使下,人力資本尋求最大利益而進行的再配置。人力資源的配置是勞動力的投入配置,人力資本配置是勞動力的再配置,即勞動力的流動配置。因為人力資本的市場價值是在勞動力投入市場之後,通過生產社會產品而實現的,勞動力只有先投入市場,勞動能力才能成為人力資本。而勞動力在投入市場之前和投入過程中是以人力資源的狀態存在的。所以說人力資源的配置主要是指在投入市場之前的配置,人力資本的配置主要是指投入市場之後勞動力的流動。人力資本的配置效率就是通過勞動力的流動,實現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重新組合,以達到既定投入的產出最大化或者既定產出的投入最小化。研究人力資本的配置效率就是要研究勞動力的流動過程和機制,在此基礎上分析如何實現效率最大化的勞動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