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產業購買者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产业购买者行为)

產業購買者(Industry Buyers)

目錄

什麼是購買者

  購買者是指具體做出購買行動的人。產業購買者的有別於一般消費者,尤其是它獨特的購買行為

產業購買者的行為類型

  產業購買者的行為類型有:直接重購修正重購全新採購

  (一)直接重購。

  (二)修正重購。

  這種情況給“門外的供貨企業”提供了市場機會,並給“已入門的供貨企業”造成了威脅,這些供貨企業要設法接攏其現有顧客,保護其現有市場。

  (三)全新採購。

  即企業第一次採購某種產業用品。全新採購的成本費用越高、風險越大。因此,供貨企業要派出特殊的推銷小組。

  在直接重購情況下,產業購買者要作出的購買決策最少;而在全新採購情況下,產業購買者要作出的購買決策最多,通常要作出以下主要決策,即決定產品規格、價格幅度、交貨條件和時間、服務條件、支付條件、訂購數量、可接受的供應商和挑選出來的供應商等。

產業購買者的決策參與者

  1、使用者。所要採購物品的實際使用者,通常採購某種物品的要求是由他們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在規格型號的決定上有直接作用。

  2、影響者。企業內外直接或間接影響採購決策的人,其中技術人員是特別重要的影響者。

  3、採購者。具體執行採購任務的人員,他們負責選擇供應者並與之談判簽約。在比較重要的採購工作中,通常還有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參加。

  4、決策者。企業里有權決定採購項目和供應者的人。在日常的採購中,採購者就是決策者;在複雜的採購中,決策者通常是企業的主管。

  5、控制者。可控制信息流向的人員,他們可控制外界與採購有關的信息流入企業。例如,採購代理往往有權阻止供應商的推銷人員與使用者或決策者見面,還有技術人員、甚至秘書人員,也可以控制信息。

產業購買者採購決策的因素

  1、環境因素。

  市場營銷環境和經濟前景對產業的發展影響甚大,從而也必然影響到產業用戶的採購計劃。例如,當經濟前景欠佳,風險較大時,產業用戶必然要減縮投資,減少採購量,這時供應者只有降價到一定程度,才能有足夠的刺激,使客戶願意購買並承擔一定風險。

  原材料的供給狀況是否緊張,也是影響產業用戶採購的一個重要的環境因素。一般企業都願購買並儲存較多的緊缺物資,因為保證供應不中斷是採購部門的主要職責。此外,技術、法律、競爭等環境因素的變化,也都會影響產業用戶的採購,營銷者應密切註意,設法將環境威脅轉化成營銷機會

  在我國,除其他各種環境因素外,國家政策的變化是影響產業投資的一個重要環境因素,這也是企業最難預測和掌握的一個因素。

  2、組織因素。

  產業用戶的組織因素是指用戶的營銷目標、採購政策、工作程式、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等。例如,有的地方規定只許採購本地區的原材料;有的只許買本國貨,不許買進口貨,或相反;有的購買金額超過一定限度就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審批等。又如,在西方發達國家近年興起一種“準時生產系統”,即適量及時供貨、“零庫存”的一種生產系統,對產業用戶改進採購工作影響極大。

  3、人際因素。

  產業用戶的採購決策往往受到非正式組織的各種人際關係的影響,採購中心的各個成員在身份、地位、威信和感染力、說服力等方面各有特點,供應者如果能夠掌握這些特點並施加影響,將有助於獲得訂單。

  4、個人因素。

  產業購買者行為是組織行為,但最終還是要由若幹個人作出決策並付諸實施。參與採購決策的成員,總難免受個人因素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因個人年齡、職責、受教育程度、個性和對風險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供應者應瞭解客戶採購決策人員的個人特點,並處理好個人之間的關係,這將有利於營銷業務的開展。

產業購買者的決策過程

  1、提出需要。

  企業內部對某種產品或勞務提出需要,是採購決策過程的開始。提出需要一般是由於內部或外部的刺激。內部刺激如決定生產某種新產品,需要新的設備及原材料;設備發生故障,需要更新設備或零部件;發現過去採購的原材料有問題,需要更換供應者,或尋找更好的貨源。外部刺激如展銷會、廣告或供應者推銷人員的訪問等,促使有關人員提出採購意見。

  因此,產業市場的營銷者應當主動推銷,經常開展廣告宣傳,派人訪問用戶,發掘潛在需求

  2、確定總體需要。

  提出需要之後,就要把所需產品的種類與數量,從總體上確定下來。複雜的採購任務,由採購人員同企業內部的有關人員共同研究確定;簡單的採購任務則由採購人員直接決定。

  3、詳述產品規格。

  總體需要確定後,接下來還要對所需產品的規格型號等技術指標作詳細的說明。這要由專業人員運用價值分析法進行。價值分析是一種降低成本的分析方法,目的是在保證不降低產品功能(使用價值)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成本,以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通常在產品中20%的零部件,其價值卻占總成本的80%,對這些零部件進行分析,用改換廉價零部件或修改設計而不損害產品功能的辦法,可發掘降低成本的潛力。經過價值分析後,寫出詳細的書面材料說明技術要求,作為採購人員進行採購的依據。

  4、查詢供應者。

  採購人員通常可利用工商名錄或其他資料查詢供應者,有時也可通過其他企業瞭解供應者的信譽。供貨企業應多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便於買方查找。

  5、征求供應信息。

  找到備選的供應者後,請他們儘快寄來產品說明書、價目表等有關信息資料,特別是較複雜和貴重的項目,必須要有詳細的資料才能作出決策。因此,營銷者要善於編寫產品目錄、說明書、價目表等資料,在這些資料中應對產品詳細介紹,並包括含促銷的內容。

  6、選擇供應者。

  採購者在收到各個供應者的有關資料之後,要通過仔細比較作出選擇。選擇供應者時一般所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是:

  (1)交貨能力;

  (2)產品質量、品種、規格;

  (3)產品價格;

  (4)企業信譽

  (5)維修服務能力;

  (6)技術能力和生產設備

  (7)文化教育 款結算方式

  (8)企業財務狀況

  (9)對顧客的態度;

  (10)企業地理位置。

  用戶通常是根據以上各項標準選出最佳的供應者。在大多數情況下,產業用戶不願依靠單一的供應者,以防陷於被動。通常是確定一個主要供應者,其供應量約占總需要量的60%,而另外的40%則分散給予其他供應者,以促使供應者之間展開競爭,改善供應工作。

  7、發出正式訂單。

  用戶選定供應者以後,就會發出正式訂貨單,寫明所需產品的規格、數量、要求交貨的時間、保修條件等項目。西方產業用戶對信譽可靠的保修產品,往往願簽訂“一攬子合同”,這可避免重覆簽約的麻煩。這種合同要求供應者必須按規定時間向買方供貨,等於買方把存貨放在供應者手中,因此這種合同又稱作“無庫存採購計劃”,當需要採購時,買方的電腦會打出訂單發給供應者。這種方式使供應者的產品銷路較有保障,可減弱競爭的壓力。

  8、評估履約情況。

  用戶購進產品後,其採購部門就會主動與使用部門聯繫,瞭解所購產品的使用情況,詢問使用者的滿意程度,並考查各個供應者履約情況,以決定今後對各供應者的態度。因此,供應者應認真履行合同,儘量提高買方的滿意程度。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Dan,Yixi,方小莉.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購買者"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