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喬治·斯蒂格勒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乔治·斯泰勒)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
放大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年1月17日──1991年12月1日),是美國經濟學家、經濟學史家,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諾貝爾經濟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歷屆獲得者
1969拉格納·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簡·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羅·薩繆爾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庫茲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約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綱納·繆達爾
(Gunnar Myrdal)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庫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奧多·舒爾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賓
(James Tobin)
1982喬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羅拉爾·德布魯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羅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裡斯·阿萊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裡夫·哈維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頓·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羅納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貝克爾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W. Fogel)
1994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 Nash Jr.)
約翰·海薩尼
(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裡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羅伯特·默頓
(Robert C. Merton)
邁倫·斯科爾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
1999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爾·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喬治·阿克爾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邁克爾·斯賓塞
(A. Michael Spence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爾·卡納曼
(Daniel Kahneman)
弗農·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萊夫·格蘭傑
(Clive W.J. Granger)
羅伯特·恩格爾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蘭德
(Finn E. Kydland)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羅伯特·約翰·奧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羅傑·邁爾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奧尼德·赫維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羅·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
奧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爾·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裡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編輯]

目錄

喬治·斯蒂格勒生平簡介

  斯蒂格勒是移民的第二代,出生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出生時他的父母都已經獲得公民權。父親是第一代的德國移民,母親則是第一代的匈牙利移民。斯蒂格勒先後得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學士(1931年)、西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碩士(1932年)跟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1938年)。斯蒂格勒的教執生涯首先是從愛達荷大學開始的,從1936年至1938年擔任助理教授。1938年至1946年任教於明尼蘇達大學,當中於1941年升為正教授。

  1946年,斯蒂格勒得知他的母校芝加哥大學希望他參加教授徵選的面試,跟他同一天前來應徵的另一位教授候選人是米爾頓·弗里德曼。結果,由弗里德曼獲得了這僅有一個的教授缺。落選的斯蒂格勒來到布朗大學短暫地任教一年至1947年。1947年至1958年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這段時間斯蒂格勒的經濟思想趨於成熟。1958年芝加哥大學再度有一個教授缺額,斯蒂格勒終於得償所願被聘為正教授,其後在芝加哥大學里經歷了芝加哥經濟學派引領風騷的二十年多個年頭。1977年在斯蒂格勒的指導下創立了“芝加哥大學經濟與國家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tate)並出任該所主任。1981年斯蒂格勒從經濟系教授職上退修,但持續擔任研究中心主任至1991年去世為止。

  在斯蒂格勒的早期學術生涯中,他對經濟學的許多領域都感興趣。在1938年,他著手於價格理論方面的研究併發表著作。他在芝加哥大學負有盛名的《政治經濟學》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社會福利和差額價格》。不久,他就著手撰寫他的第一本專著《競爭價格理論》(1942年)。1946年,他又推出了《價格理論》。

  當時,他剛剛定居於艾姆斯,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於1938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這時,他已在愛達荷大學任教兩年。這時,弗雷德里克·加弗邀請他去明尼蘇達大學任職,他接受了。在這裡,他與弗朗西斯博士和阿瑟·馬吉特共事。

  1947年,斯蒂格勒開始了在哥倫比亞大學長達11年之久的教學生涯。

  1958年,斯蒂格勒被認命為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美國制度查爾·R·沃爾格林講座的教授。這樣,他就開始了在這所大學的長期任職生涯。在此期間,他與米爾頓·弗里德曼一道,幫助領導了主張自由市場經濟的芝加哥學派,這個學派由於重視貨幣主義和降低政府作用而聞名於世。

  1957——1958年,斯蒂格勒離開了芝加哥大學赴加利福尼亞斯坦福的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他與肯尼思·阿羅梅爾文·里德米爾頓·弗里德曼羅伯特·索洛一起度過了他在回憶中所稱的“輝煌的一年”。這些人中除里德外,後來全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斯蒂格勒在1971—1974年擔任安全投資保護委員會副主席,1969——1970年擔任尼克鬆總統的法規管理改革顧問,這使他有機會將他在法規管理上的學術成果應用於公共政策上。

  在以後的日子里,一系列重要的學術任命和職務頭銜接踵而來,這是由於他的成就被世人認識而致。1964年,他被選為美國經濟協會主席。1974年,他成為享有盛名的《政治經濟學》雜誌的編輯。一年後,他被選為美國全國科學院成員。

  1977年後任芝加哥大學國家經濟研究中心負責人。自1947年開始,一直兼任國家經濟研究局的高級研究員。1982年,斯蒂格勒獲得了經濟學最高榮譽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70歲的這一年,斯蒂格勒進入了安逸的半退休生活,他擁有了較多的時間從事他所喜歡的業餘愛好:收集書籍、攝影、木刻和打高爾夫球。他放棄了大學的領導 崗位,但被命名為查爾斯·W·沃爾格林傑出榮譽退休教授。

  喬治·斯蒂格勒認為專心地做一個知識分子,投身於“枯燥”的經濟學研究是一件愜意並具獨特刺激性的生活,他有意避開能使他離開學術的一切非學術的職業和活動。他從教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也留下許多有價值的著作。歸納一下有:《生產和分配理論》(1941年)、《競爭價格理論》(1942 年)、《價格理論》(1946年版,1952年版,1964年版)、《美國的家庭僕人》(1947年)、《產出和變業的趨勢》(1947年)、《教育事業的就業和報酬》(1950年)、《聯邦政府的價格統計》(1961年)、《知識分子和市場》(1962年)、《關於國家的正當經濟作用的對話》(合作, 1963年)、《製造業的資本和報酬率》(1963年)、《經濟學史論文集》(1965年)、《產業的組織》(合作,1968年)、《工業價格的行為》(合作,1970年)、《現代人和他的公司》(1971年)、《公民和國家》(1975年)、《現代人和他的公司》(1971年)、《公民和國家》(1975年)、《作為傳道士的經濟學家,及其他論文》(1982年)。

  斯蒂格勒是芝加哥學派在微觀學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是信息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認為消費者在獲得商品質量、價格和購買時機的信息成本過大,使得購買者既不能,也不想得到充分的信息,從而造成了同一種商品存在著不同價格。斯蒂格勒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市場和市場現象,並不需要人為的干預。斯蒂格勒的觀點更新了微觀經濟學的市場理論中關於一種商品只存在一種價格的假定。在研究過程中,斯蒂格勒還把這種分析延伸到勞動市場。這些研究建立了一個被稱“信息經濟學”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斯蒂格勒的另一貢獻是對社會管制政策的精辟批評,他力圖論證“看不見的手“在當代仍或獲得良好的效果,而政府管制則常常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他主張實行自由市場制度,反對壟斷和國家干預。他是被稱為“管制經濟學”的新的重要研究領域的主要創始人。弗里德曼贊譽斯蒂格勒是“以經濟分析方法來研究法律與政治問題的開山祖師”。

喬治·斯蒂格勒學說主張

  • 斯蒂格勒是“訊息經濟學”該研究方向的提倡者之一,自其論文〈訊息經濟學〉於1961年發表至今,該研究已經成為今日經濟學科中的顯學,近年來產生過很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斯蒂格勒在非經濟學專業的讀者當中也很有知名度,他經常對公共政策發表意見因而被政治人物所引用。其最為人所知悉的貢獻便是證明“自由的市場機制”至今仍是最有效的模式,並且使用計量經濟學新進的研究成果,舉出很多政府為了提高效率而做的管制其結果要不是毫無幫助就是產生反效果
  • 斯蒂格勒也是一個頗受尊敬的經濟學史家,1977年任美國經濟學史學會(History of Economics Society)會長
  • 在芝加哥經濟學派中,斯蒂格勒的實證性格為學派帶來了理性討論的氣氛。他繼承了恩師法蘭克·奈特將經濟學視為科學的強烈求真欲望,身為一個新古典經濟學者斯蒂格勒卻能夠反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本位主義。當經濟學的研究者將弗里德曼與斯蒂格勒這兩位芝加哥經濟學派第二代人物做比較時,多會註意到弗里德曼的好辯、爭勝跟辯才無礙,相較之下斯蒂格勒則顯得幽默、溫和與實事求是。因此斯蒂格勒偶爾會贏得來自不同陣營者的賞識。

喬治·斯蒂格勒主要著作

  • 《價格理論》(The Theory of Price),1946年,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
  • 《訊息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1961年載於《政治經濟學期刊vol.69》
  • 《知識份子與市場》(The Intellectual and the Market Place),1963年
  • 《經濟學史論文集》(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s),1965年,芝加哥大學出版
  • 《人民與國家:管制經濟學論文集》(The Citizen and the State:Essays on Regulation),197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中文版:1994年,臺灣遠流出版社
  • 《經濟學佈道家》(The Economist as Preacher),198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中文版:1993年,臺灣遠流出版社
  • 《史蒂格勒自傳:一個不接受管制的經濟學家》(Memoirs of an Unregulated Economist),1988年,美國基礎讀物出版社(Basic Books)。中文版:1994年,臺灣遠流出版社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喬治·斯蒂格勒"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