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货期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交货期管理(Delivery Management)
目录 |
交货期管理是指企业将产品交付客户的科学系统的管理过程和办法。在质量和成本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交货期管理已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另一个尺度。
交货期管理涉及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多个环节,囊括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等领域,必须通过企业各个部门的协作来实现。在市场上客户对产品的交货期要求是越来越高,对于销售来说,最希望随时订货随时有货。表面上看虽然能做到随时订货随时有货,但要做到这样必须保持大量的存货,占有公司巨额流动资金,削弱了我们企业的赢利能力;市场对产品功能的需求随时也会发生变化,库存有可能随时成为无价的废品,库存增大了企业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同时又要尽量适应市场的变化,缩短交货期需要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就是通过设计开发优化、计划的调控、采购管理的提升、生产制造调节、运输资源整合。
对按单制造(MTO II)企业来说,延期交货还会出现连锁反应,因为为了避免被罚款,时常出现紧急插单来赶工赶件,这就影响其他订单的有序生产。触一处动全身的特点与低效的跨部门流程、僵化的管理模式相冲突,就会加大部门墙,滋生部门本位主义,形成企业内耗过大。由于没有建立成熟的流程管理体系,低效的跨部门流程绑架着国内的按单制造(MTO II)企业的管理水平。国内70%无法盈利的这类型企业不是接不到单、工人没活干,而是企业有订单、工人有活干,但是越干越亏,越亏越大。对按单制造(MTO II)企业来说,交货期管理是解决众多内部管理问题的咽喉要害,是关键中的关键。
因此设计开发是一切活动的开始,在这方面能明确产品的稳定性,开发一些标准共用的功能模块,同时考虑在产品核心器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产品有一定的功能延生性,及时把研发的信息反映到计划部门,使物控部门进行计划调整。计划控制方面明确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增大关键元器件和采购周期长元器件的库存,建设建全一些重要和关建元器件的安全库存,随时依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安全库存。努力捕获我们销售市场的信息。库存要以市场为依据,以成本为关键,管理调节好风险。
采购,建立及时补给的供应系统,做到下达采购订单及时,缩短订单下达时间,在现在的采购补给中,很多企业已把时间确定到了小时而不是天。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因为我们的供应商很多是元器件的代理商,没有很好的供应保障,时常发生送货不及时,品质没保证。通过加强对主要供应商的合同管理,建立透明的供应商评估和奖罚制度,多渠道多方面寻找元器件的供应市场,做到不缺货不断货。生产是制造产品的最后一个环节,要建立能适应市场变化而变化的生产体系,加强对OEM合作工厂的管理,按节拍进行生产并非生产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经常调整生产节奏。通常, 交货期管理的目的可归纳为:
企业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最小的成本将订单要求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时间管理:
1、订单处理时间包括订单审核时间和订单录入时间。企业要通过固定的程序和系统的运作建立快速反应的机制,尽力缩短订单处理时间。
- 订单审核时间。接到销售订单后需要对客户要求的质量、交期、数量、价格、币种、金额、付款方式、包装方式、运输方式、目的地、联系人、联系方式等进行确认。
- 订单录入时间。将审核后的订单录入到系统中并做好归档以便跟进。
2、生产计划时间。计划人员根据销售预测、销售计划及出货计划,通过产能、物料、品质及工艺等进一步确认安排生产计划。
3、原材料采购时间。原材料采购包括战略采购和采购订单协调两个环节。
(1)战略采购,即供应商开发与管理,包括原材料量产前的供应市场竞争分析、合格供应商寻找、潜在供应商的评估、询价和报价、合同条款的谈判、最终供应商的选择、企业供应商资料系统维护、磨具安排、初样确认、生产工程试用、样品承认与系统维护、供应商定期评审与改进及供应商关系维护等。
(2)采购订单协调包括原材料量产后的采购计划安排、采购订单发注、供应商订单与交期确认、供应商交货跟踪、供应商结报等工作。
4、外发加工时间。外发加工管理包括加工商的开发与管理以及加工计划管理。加工商的开发与管理与供应商类似。外发加工计划管理类似于内部生产,只是所用订单为外发加工订单,而内部生产为企业内生产订单。为缩短外发加工时间,应尽量就近选择加工商,同时要求加工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5、来料检验与入库时间。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流程安排原材料或外发加工产品来料检验和入库,并通过系统的改善达到信息的畅通与效率的提高。
6、生产准备时间。生产计划制定后应尽快做好生产准备,如物料准备、作业指导书的制定、生产程序的编制、设备与仪器的安装调校、产品检验准备等。为提高生产准备的速度,企业应建立计划的共享机制与生产准备的快速反馈机制。
7、生产作业时间。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生产开始运行,具体生产作业时间还与物料状况、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设备与仪器的运行状况等有关。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在做好生产安排与人员管理的同时,需要联络相关部门不断改善制造工艺,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一切问题。
8、产品检验与入库时间。产品生产完成后的检验与入库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流程的简化、信息的畅通、内部物流的科学设计是改善相关运作的良方。
9、运送与物流时间。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流程对出货前的运输安排、报关的准备、出货指令的下达、仓库的出货准备以及出货后的物流及关务跟踪等做出系统的安排,并竭力确保信息的顺畅与问题的及时处理。
10、其它预留时间。在承诺交期时还要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气候变化、生产异常等。
- 从流程角度看交货期管理
1、“推进式”交货流程
目前,几乎全部的企业都在采用“推进式”交货流程,所谓“推进式”交货流程,是指在生产计划制定以后,按照各工序的顺序逐步实施,一步步推进,直到最后出厂。
- 客户与销售之间的关系
从客户与销售之间的关系开始,企业开始搭建推进式流程。首先要研究客户与销售之间的关系,学会周旋于客户之间并且保护自己。企业的销售人员往往缺乏技能,只是一个传话筒而已,只是简单地将客户需要的数量传达给生产部而已,没有起到一个核心作用。
- 销售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在接到订单以后,首先要分析这是常规订单,还是特殊订单?所谓常规订单,就是过去做过的,产品尺寸规格型号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有两种要求,即数量要求和交期要求。所谓特殊订单,就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产品订单。
接到特殊订单后,要立即由销售部组织相关职能人员召开合同评审会议,来确认这个单子到底能做还是不能做,做合同评审。
在特殊订单合同评审中,销售、生产、技术、品质、供应、设备、行政与人事、财务等职能部门要以订单为中心,从各自的角度分析订单实施的可能性,在这个环节中,各部门之间是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
- 制定主生产计划
在确定订单能做以后,就要着手制定主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要根据客户的性质,再会同销售人员、生产人员共同制定。
- 日程安排
在制定好生产计划以后,还要制定过程中的日程安排,包括月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
跟单员在推进式模式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是属于销售部的岗位。他每天的工作是到生产车间去催货,激活每个生产环节的员工,产生“鲶鱼效应”,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这样生产时间就会有所缩短,保证交货期。
- 产销协调会议
在订单做完以后,要定期召开产销协调会议,对前一段时间的订单完成情况做出回顾和总结,找出原因。
2.“拉动式”交货流程
所谓“拉动式”交货流程,是指先制定主生产计划,直接将命令下达给最后的生产工序,由最后的生产工序逐步向前催货最终完成生产的流程。它与“推进式”交货流程呈相反的方向。“拉动式”交货流程包括的环节有:
- 制定主生产计划
- 指令下达
- 包装车间指令下达
- 上道工序车间指令下达
- 上上道工序车间指令下达
- 采购部指令下达
- 供应商供料
日本企业的交货期管理[1]
日本企业常常以下述四点作为交货期管理的目标:
交货期管理的目的和目标, 仅仅指明了协作双方协作的原则要求, 要实现这些要求, 必须全面发挥交货期管理的各种机能。日本企业认为, 交货期管理并非单纯地通过催促来保证交货期, 它至少应具备以下四种机能。即
(1) 制定外协计划机能。包括: 研究确定是自制还是外协; 选择协作企业; 确定交货期, 图纸、工装、检测器具、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准备;外协订货等。
(2) 进度管理机能。包括: 进度调查; 催促协作企业; 研究、提出预防拖期交货的措施; 减少计划外订货; 加强搬运管理等。
(3) 动态管理机能) 包括对协作企业的指导和扶植; 开发、选择新的协作对象; 修订专业化协作方针等。
(4)检查验收机能。包括: 进厂检查; 采取废次品处理对策等。综上所述, 交货期管理的目的、目标和机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交货期的目的规定着交货期管理的方向, 交货期管理的目标明确了交货期管理应达到的水平, 是检验交货期管理效果的尺度; 交货期管理的四项机能是实现其目的、目标的保证。日本企业专业化协作的成功, 大多是建立在交货期管理的目的、目标和机能统一的基础上的。
- ↑ 侯庆轩.日本企业交货期管理初探[J].现代日本经济.198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