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應激障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創傷後應激障礙(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 ) , 是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中臨床癥狀嚴重、預後不良、可能存在腦損害的一類應激障礙,指個體在面臨異常強烈的精神應激,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親人的突然喪失等意外事故後,出現的應激相關障礙。
患者主要表現為創傷再體驗癥狀、警覺性增高癥狀以及迴避或麻木癥狀。
集中營幸存者、自然災害受災者、退伍軍人是患病率較高的人群,最早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研究主要在這幾類人群中展開。
目前創傷後應激障礙在普通人中終身患病率大約為4%,其中超過 1/3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因為疾病的慢性化而終生不愈,超過半數合併物質濫用、焦慮及抑鬱性障礙,自殺率大概為正常人的6倍。
與黑人相比,白人更易患病;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易患病;與有良好教育程度、生長環境良好、性格開朗的比,教育程度低、兒童時期環境惡劣、性格內向的人更易患病。
PTSD的發生與很多因素相關聯,這些因素主要分為家庭、社會心理因素(如性別、年齡、種族、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工作狀況、受教育水平、應激性生活事件、個性特征、防禦方式、童年期創傷、家庭暴力、戰爭、社會支持等)和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其中重大創傷性事件是PTSD發病的基本條件,具有極大的不可預期性。
從嚴重程度來分, DSM-IV將創傷後應激障礙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以及遲髮型三種類型。
*急性型的病程一般事件發生後3個月以內;
*慢性型在事件發生後的3個月以上;
*遲髮型則在事件發生後的6個月以上。
從疾病亞型來分, DSM-V將創傷後應激障礙分為伴分離癥狀、伴延遲表達。
創傷後應激障礙主要表現為創傷再體驗、警覺性增高以及迴避或麻木三聯徵。
除上述三聯徵之外,常有其他癥狀,例如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分離癥狀,人際關係的改變,甚至會出現人格的改變、抑鬱、藥物濫用等。
創傷再體驗
創傷再體驗是創傷後應激障礙最常見最具有特征性的癥狀。
1.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不斷出現突如其來的回憶或者腦中重現創傷性事件的場景;
2.睡夢中不停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噩夢;
3.面對與創傷事件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導致觸景生情,從而產生嚴重的精神痛苦或者生理應激反應。
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兒童更易出現短暫性的重演發作又稱為閃回( flashback ) , 即仿佛再次回到當時創傷事件的場景,可能會伴有錯覺、幻覺以及意識分離性障礙。
警覺性增高
基本上每個患者都存在這種癥狀,是一種自發性狀態。常表現為警覺過度、易受驚嚇、註意力不集中、易激惹以及焦慮。軀體狀態可表現為心悸、多汗、頭痛、身不適等,-般情況 下持續時間較長,治療困難。
迴避或麻木
-迴避
1.迴避可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迴避。表現為長期或者持續的迴避與創傷性事件有關的場景或者事情。
2.有意識迴避表現為儘可能的不去想有關的人或事,避免參加會引|起回憶的活動或者到會引|起回憶的地方。
3.無意識迴避表現為選擇性遺忘與創傷性事件有關的一切,也可表現為使自己- 直處於忙碌狀態,比如不停的工作、學習等。
-麻木
麻木是指情感麻木,對周圍的環境刺激反應遲鈍。對以前的愛好失去興趣,逐漸疏遠周圍的人,對未來沒有憧憬。錶面上給人一種淡然、木訥的樣子,實際上自己-直保持警覺。
睡眠障礙
通常入睡困難、容易被嚇醒以及噩夢較多。治療比較困難,即使其他癥狀經過治療得以緩解,睡眠困難也難以得到改善,成為殘留癥狀,使患者不能完全的治愈。
抑鬱
抑鬱癥狀是很多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常見的伴隨癥狀,患者難以對事物產生興趣,疏遠、隔離外界,對未來沒有思考和憧憬,記憶力下降、思考困難和難以集中註意力。
依據DSM-Ⅳ-TR(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ition (2000)),PTSD的診斷標準如下:
該個體曾經暴露於同時具備以下兩點的創傷性事件:①A1 此人經歷、目睹或者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實際死亡,或者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②A2 此人的反應包括強烈的恐懼、無助或驚恐。註意:在兒童,可能表現為混亂或激惹性的行為。
創傷性事件在如下一個(或多個)方面持續性地重新體驗:①B1 反覆,插入性的對事件的苦惱記憶,包括圖像、想法或者感知。註意:在年幼兒童,重覆性的游戲中可以出現創傷事件的某些主題或者方面。②B2 反覆的有關事件的苦惱的夢。註意:在兒童,可能出現令人驚恐的夢,但是沒有可辨識的內容。③B3 表現得或感覺到好像創傷性事件重現了(包括再體驗創傷經歷、錯覺、幻覺、分離性閃回事件,包括發生在清醒或中毒狀態)。註意:年幼兒童中,可能會出現創傷特異性的重演。④B4 當暴露在象徵著創傷性事件的某些方面或者跟創傷性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內在或者內在的提示時,強烈的心理苦惱。⑤B5 當暴露在象徵著創傷性事件的某些方面或者與創傷性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內在或者內在的提示時的生理反應。
對此創傷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迴避,對一般事物的反應顯得麻木(在創傷前不存在這種情況),如下列之3項以上:①C1 迴避與創傷相關的想法,感覺或者對話的努力。②C2 迴避會促使回憶起此創傷的活動、地點或人物。③C3 無法回憶此創傷的重要方面。④C4 對重要活動的興趣或者參與明顯降低。⑤C5 與他人疏遠隔離的感覺。⑥C6 情感受限(如無法擁有愛的感覺)。⑦C7 未來縮短的感覺(如不期望能有一份職業、婚姻、孩子或者正常的人生)。
警覺性增高的癥狀(在創傷前不存在),表現為下列2項或以上:①D1 難以入睡,或睡眠困難。②D2 激惹或易發怒。③D3 註意力集中困難。④D4 過度警覺。⑤D5 過分的驚嚇反應。
上述障礙(B、C及D的癥狀)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
這些障礙導致了臨床上明顯的苦惱,或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損。
根據目前的循證醫學,心理治療是根治PTSD最為有效的方法,常用於PTSD的心理治療有認知行為治療、催眠治療、眼動脫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療法等。藥物治療對於緩解患者的癥狀、加強心理治療的效果是肯定的,兩者的聯合使用應該成為第一選擇,目前首選治療藥物為SSRIs,其中,舍曲林、帕羅西汀、氟西汀具有較好的療效。
PTSD一般在精神創傷性事件發生後數天至6個月內發病,病程至少持續1個月以上,可長達數月或數年,個別甚至達數十年之久。其中病期在3個月之內的稱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稱為慢性PTSD,而若癥狀在創傷事件後至少6月才發生則稱為延遲性PTSD。若在創傷事件發生後能通過一些心理評定工具來初步評定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將有助於篩選出PTSD高危人群,從而有針對性地對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干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