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認知行為治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由A.T.Beck在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認知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某對象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的認積和對事的見解等。

  認知行為治療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正如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A·T·Beck)所說:“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於適應不良的認知”。

  例如,一個人一直“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連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歡他,因此,做什麼事都沒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療的策略,便在於幫助他重新構建認知結構,重新評價自己,重建對自己的信心,更改認為自己“不好”的認知。

  認知行為治療認為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行為、情緒這些外在表現,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維活動和應付現實的策略,找出錯誤的認知加以糾正

認知行為治療的主要特點

  1.內在系統

  讓當事人學會識別與自己煩惱情緒有關的想法,學會評價和制定更多的適合自己想法的措施,不止是消除錶面癥狀,而是針對當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信念開展工作

  2.時間限制

  通常4~14次會談,有些可能需要15~22次,每次持續50分鐘

  3.結構明顯

  每次會談檢查情緒,回顧本周情況,對前次治療進行反饋,共同制訂會談主題,評價自己的想法並對其做出反應,佈置新的家庭作業,結束時尋求反饋

  4.問題取向強調現在

  與當事人一起界定當前問題及解決方向,一般情況下不回顧成長史,但有時會花時間討論當事人的發育史或童年信念,如有人格障礙者

  5.合作關係積极參与

  治療師與當事人是合作關係,治療師鼓勵當事人積极參与治療,讓他決定要談哪個話題,識別其想法的曲解之處,概括要點等

  6.教育指導防止複發

  當事人要去掉歪曲的認知,就需要訓練他們科學地進行邏輯思維與分析,治療師在治療中好象教師,嘗試對當事人進行再教育,治療師指導當事人確認、評估及回應他們不良功能的思想與信念,促使問題的解決,目的在於教會當事人成為自己的治療師,防止複發

  7.科學方法

  採取實驗的方法,治療包括資料收集(問題、想法、態度),形成假設,實驗和評估

  8.家庭作業

  根據治療進程,給當事人留家庭作業,一般包括個人資料的收集,驗證假設以及認知治療技術的練習等

  9.治療技術

  治療師用不同的方法來改變想法、情緒和行為,除了常使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技術外,行為技術和格式塔技術等也常用於認知治療,目的在於讓當事人認知其內在想法,覺察不同的解決方法或修正其意見

  10.開放治療

  治療的歷程是明確、清楚、開放的治療師和當事人能對治療的進展彼此分享

認知行為治療基本概念

"ABC"理論:由Ellis提出。

  A指與情感有關係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與事件有關的情感反應結果(Consequences)和行為反應。

  事件和反應的關係:通常認為,事件A直接引起反應C。事實上並非如此,在A與C之間有B的中介因素。A對於個體的意義或是否引起反應受B的影響,即受人們的認知態度,信念決定。

  舉例:對一幅抽象派的繪畫;有人看了非常欣賞,產生愉快的反應;有人看了感到這隻是一些無意義的線條和顏色,既不產生愉快感,也不厭惡。畫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應C各異,這是由於人們對畫的認知評估B不同所致。

  認知評估或信念對情緒反應或行為有重要影響,非理性或錯誤認知導致異常情感或行為,而不是事件本身。

自動思維

  遇到事件後的腦子出現的想法稱作自動思維。

  舉例:看到狗便產生恐懼,在看到狗與鞏懼反應之間有一個想法是這狗會咬我,還可能有狗咬人的恐怖的想象。狗會咬我就是自動思維。

  自動思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應和非適應之分。非適應部分也稱歪曲思維或錯誤思維。

  歪曲和錯誤的思維包括主觀臆測,以"自動思維'的形式出現,即這些錯誤思想常是不知不覺地、習慣地進行,因而不易被認識到。

  不同的心理障礙有不同內容的認知歪曲, 例如:抑鬱症大多對自己,對現實和將來都持消極態度,抱有偏見,認為自己是失敗者,對事事都不如意,認為將來毫無希望。焦慮症則對現實中的威脅持有偏見,過份誇大事情的後果,面對問題,只強調不利因素,而忽視有利因素。

  常見的認知歪曲

  (1)主觀臆想:缺乏根據,主觀武斷推測。如某患者某件工作未做好,便推想所有的同事會因此看不起她。

  (2)一葉障目:置總體前後關係和背景不顧,只看細節或一時的表現而做出結論。如某學生一次考試中有一題答不出,事後一心只想著未答的那道題,並感到這場考試全都失敗了。

  (3)亂貼標簽 :即片面的把自己或別人公式化。例如某一患者將孩子學習不好歸於自己,並認為自己是個"壞母親"。

  (4)非此即彼的絕對思想 :認為不白即黑,不好即壞,不能容錯誤,要求十全十美。例如某位患者有一次考試未達到預定目標,便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一切都完了。

  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是支持每個自動思維的核心部分,類似於世界觀價值觀等,它們是指導和推動生活的動力。這些信念被人們認定是絕對的真理,認為事情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大多數人會維持比較正向的核心信念,如“我是有價值的”。

  有心理苦惱的人多有負性的核心信念,例如,如果一個人的核心信念是“我是沒有能力的”,那麼在生活中他就會傾向於選擇性地註意與此核心信念有關的某些信息,即使有積極的信息,他也傾向於消極解釋,會持續相信和維護這一信念。

  負向核心信念大多數和早年的成長經歷有關。與自動化思維不同的是,核心信念深藏在人的內心,不容易被清楚的表達,一般在治療中和治療師持續探詢,才能瞭解。

認知行為治療適應症

  認知行為治療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疾病和心理障礙,如抑鬱症、焦慮症、神經性厭食症、性功能障礙、藥物依賴、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的康復期治療等[3] 。

  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療情緒抑鬱病人,尤其對於單相抑鬱症的成年病人來說是一種有效的短期治療方法。

抑鬱症

  認知主題:剝奪、挫敗、失落。

  不合理認知:

  極端化-抑鬱者受挫後會無端地自罪自責,誇大自己的缺點,縮小自己的優點;

  自責-把全部責任歸咎於他們自己,表現出一種認知上的不合邏輯性和不切實際性。

  消極思維:在他眼中的自己和未來,都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色,他常常堅信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並且失敗的原因全在於他自己。他堅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夠聰明、不夠稱職、不夠好看、不夠有錢等等。總之乾什麼都不會成功,都沒有希望。抑鬱症患者的這些觀點常常是扭曲的,與現實不相符合的。

  核心信念:我不好,我不受歡迎,別人不喜歡我。

  核心信念和個人經歷、他對重要人物的認同以及對別人態度的感知等因素有關。。如童年有過重大喪失體驗的人,孩子不能理解事情是跟他無關的,相反會認為和他有關,並且是由於他不好造成的,會形成“我不好”的核心信念。

  抑鬱症最大的風險是自殺。

  自殺的認知主題:

  一是高度的絕望感(貝克認為“絕望”指“對未來的消極觀念,消極期待或悲觀”),絕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殺;

  二是感到不能應付生活問題,斷定所遇到的問題不可能解決,會感到無路可走。所以危機干預中讓他們瞭解到事情有解決的可能性和可實行性,可以糾正不合理認知,降低自殺風險。

焦慮症

  焦慮症出現的認知主題:

  1、誇大危險:對自己知覺到的危險過度誇大的反應;對事物的失控作災禍性的解釋。其認知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圍繞著身體或心理、社會的危險,如怕死去、怕發瘋、怕失控、怕暈倒、怕被人註視、怕出錯、怕發生意外等,他們會有選擇性地註意那些集中篩查身體或心理的威脅性信息。

  例如,當事人的一個親友患心肌梗塞死去,她在目睹搶救過程之後,頭腦中出現了“要是生心臟病就太可怕了”的想法,當夜睡夢中驚醒,感到心跳、胸悶,於是認為“已經得了心臟病了”,這種災難性的想法和解釋將焦慮推向了高峰,形成了第一次驚恐發作

  焦慮患者的核心信念:

  我沒有信心,我無能,外界是危險的。核心信念中多以”危險”為主題。危險的核心信念在軀體感覺和認知錯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危險的核心信念帶來危險的自動想法,進而引起焦慮。

強迫症

  認知模式

  (1)過高的不適當的責任感

  對責任的錯誤理解這一模式是強迫症特有的表現形式。他們具有對事件的過高的責任感,惟恐失職與過高的使命感、內疚與罪惡感。

  (2)對威脅的評估

  強迫症患者對危險及傷害性後果估計過高及對個人應對能力的估計過低。

  (3)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的思維方式——控制和減少傷害的一種方式,也是強迫癥狀產生和維持的主要因素,此認知模式會增加對危險的過高評價。強迫症完美主義的形式包括:對事情的瞭解必須十分完美;什麼都必須作到恰到好處;絕對對稱,確定併在思想上能控制。

  (4)思維的至關重要性

  強迫症患者因為害怕對不良後果負責,過分關註和控制自己的思維,思維與行為的界限不清,認為有某種思維將導致產生某種行為。

  (5)過分要求控制

  強迫症的核心是他們的生活需要外部的控制,需要絕對地控制他們的環境,通過一切都做的十分完美來減少危險和避免批評的一種方法,強迫症患者還要求自己的思想以避免危險和傷害,強迫觀念是過分控制不容許的思維的正常的精神系統的崩潰。

  (6)萬事要求確定

  強迫症患者不能耐受對完美和危險知覺的不確定,對自我效能的懷疑是強迫症的認知方式之一。當事人苛求確定性的時候,他會反覆說“我可能就是萬一齣問題的那個人”,認知治療師承認這種存在的可能性而且不能被排除,其實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當事人難以接受不確定性?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就會引出其採用確定性來預測事物的需要的探討,它表明瞭當事人有完全控制的需要,否則災難就會降臨。

神經性厭食

  認知主題:集中在對自身外形、面龐、體重等方面的不合理認知。“我很胖”,“我不漂亮”,“瘦就是美”。

  核心信念:

  外形決定一切,我不漂亮,就沒有人喜歡我。我沒有吸引力。

  禁忌症

  包括患有幻覺、妄想、嚴重精神病或抑鬱症的病人,受到嚴重的認知損害,不穩定的家庭系統的病人就不適合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33.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認知行為治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3.243.12.* 在 2018年1月7日 18:54 發表

非常感謝! 寫的都很真實, 有用, 非常感激.

回複評論
209.141.37.* 在 2018年11月12日 22:22 發表

非常有用 給我很大幫助

回複評論
139.205.168.* 在 2021年8月25日 14:46 發表

非常有用,謝謝!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