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錢德勒的結構跟隨戰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錢德勒的結構跟隨戰略(Chandler's Structure follows strategy)——錢德勒命題

目錄

錢德勒的結構跟隨戰略概述

  錢德勒的結構跟隨戰略又稱“錢德勒命題”,指的是美國著名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Alfred D.Chandler)在研究美國企業組織結構和經營戰略的演變過程時發現,企業組織結構是隨著經營戰略的變化而變化的,據此提出的命題。也就是說,企業組織結構不僅具有多樣性特征,還具有動態適應性特征。企業的經營戰略決定著企業組織結構模式的設計與選擇,反過來,企業經營戰略的實施過程及效果又受到所採取的組織結構模式的制約。兩者的關係類似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關係:戰略重點決定著組織結構,戰略重點的轉移決定著組織結構的調整,組織結構制約著戰略重點的實施。

錢德勒的結構跟隨戰略的提出

  1962年出版的《戰略與結構:美國工商企業成長的若幹篇章》(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是錢德勒出版的第一本企業史專著。在這部著作中,錢德勒討論了美國大企業的成長與發展,以及企業的組織結構如何進行調整以適應自身的發展,其具體內容包括杜邦通用標準石油西爾斯四家大公司的發展史,並演繹出美國現代公司及其管理架構產生和發展的普遍現象。通過這一系列分析和評述,他得出了著名的錢德勒命題—結構跟隨戰略。

錢德勒的結構跟隨戰略的內容

  在這本書中,錢德勒研究了美國四個大企業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之間的歷史,在大蕭條之前,美國出現了全世界都沒有過的生產力的大發展。在這個歷史階段,由於生產力水平提高、技術進步以及市場範圍的不斷拓寬,企業有很多做大做強的機會,同時也面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大的企業一般都會選擇兩種戰略方向:橫向的一體化(主要適用於技術相對陳舊、大宗生產的企業)以及縱向的一體化(主要適用於擁有新技術新產品的企業)。

  錢德勒的考察聚焦於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前。這一階段,美國的第一批大規模一體化企業問世,這些企業的出現給工商企業管理帶來了眾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為瞭解決這些新問題,企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企業管理結構不僅要適應大力增長的生產力,提高企業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應對新的多項職能的出現。

  當時的工業企業大多集中在製造業,根據錢德勒的歸納,製造業中的大型多職能企業的產生,來自於縱向擴張和橫向擴張兩種截然不同的途徑或戰略:“一種戰略是一家單一的公司通過創造它自己的銷售組織開始擴張和一體化。另一種戰略是一批生產企業按橫向聯合的方式行業協會合資共有托拉斯控股公司把它們的製造業務相互合併,然後迅速地向前進入銷售領域或向後進入採購領域。”第一種戰略通常被採用新技術、提供新產品的企業所採用,而第二種戰略更多地被使用相對不太複雜的舊技術生產大宗商品的行業採用。通過這樣兩種途徑,企業來應對伴隨著市場快速成長而出現的機會和壓力。

  相比於實現公司的縱向一體化而言,更加容易實施的是橫向的聯合和合併的一體化,而且生產能力過剩會大大刺激企業進行聯合。這種擴張、合併一體化戰略,對公司結構的改變和各個管理層級的變革提出了相應要求。

  1900年以後,工業繼續成長,分部制企業出現,大型的工業企業為了應對由城市化和先進技術所帶來的機會採取了三種成長戰略:一種是現有生產線的擴張,以供應更多的同一類型的消費者;另一種是在其他地區尋求新的市場和原料來源;還有一種是開發麵向不同類型顧客的更大範圍的產品來創造新市場。不同的發展方式,在具體的運營和戰略上都存在著不同的管理問題。錢德勒具體考察了杜邦公司、通用汽車公司、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和零售商業的西爾斯公司,通過不同的案例來揭示這些管理問題是如何被解決的。

  錢德勒考察的這幾個公司,都是最早發明瞭多部門結構的公司。這四家公司的新結構都是獨立創建的,它們之間不存在模仿和借鑒。杜邦公司的新結構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它的側重點在於公司分部的創建;通用汽車公司同樣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發展新結構,但是它更加強調的是公司總部的發展;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於1925年開始重組,因為它已經擁有分部和總部,其主要問題是針對它們之間的職責區分;1929年開始重組的西爾斯公司,則同杜邦公司類似,所處理的主要問題也是公司分部的創建,不同的是,西爾斯公司為了保證業務範圍的擴大,更加強調重新調整高層領導的責任。這些公司的領導者,當時各自面臨的問題都是獨特的,因此他們各自的解決辦法都屬於創新。然而,這些公司的經理們可能沒想到,在若幹年之後,他們的公司結構轉變成為範式,被其他公司紛紛效仿。錢德勒選擇這四家公司進行分析的意義,進而也凸現出來。

  通過對這四個美國公司的發展歷史進行研究,錢德勒發現,隨著公司的發展、地理區域的擴大與多樣化程度的增加,為了適應公司戰略的改變,公司的組織結構實際上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錢德勒的研究同樣表明,在沒有受到強大壓力的脅迫下,管理者很少會放棄從前的傳統和習慣去尋求新的組織形式。只有當他們意識到企業面臨著某種困境或需要時,才會根據情況做出決策。這個決策就是戰略,而組織結構會相應做出改變。但究竟在怎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企業的擴張戰略?才會導致多部門組織結構的出現?

錢德勒認為,企業在多樣化擴張戰略的引導下,規模逐步擴大,當積累一定資源後,會開始向不同地區或者向不同產品市場的方向發展。由於經營業務增加,高層經理的工作也日益複雜,決策的多樣性和複雜性都會加大,管理人員很容易淹沒在這些複雜的決策里,從而忽略真正重要的東西。因此,多部門結構的出現,可以將高層管理人員從日常的經營活動中解脫出來,使他們有時間和精力去關註真正與企業命運有關的長期計劃和決策。具體運營則由各個事業部的經理人員負責,他們處理日常管理事務,承擔管理責任,享有一定權威。在這種模式下,公司總部更多地偏重於戰略決策,分部經理更多地偏重於具體管理決策。多部門結構可以更有效地協調大規模的生產和分配,適應越來越多樣化並複雜化的企業活動。否則,當企業的經營擴大、新的戰略制定後,沒有進行相應的結構調整,組織面臨的只能是無效率。要想避免這種無效率,無論企業怎樣擴大經營業務,根據業務制定出怎樣的決策,組織都必定要做出相應調整與變化。這一觀點,被人們稱為錢德勒命題。

  在論述戰略決定結構這一命題的過程中,錢德勒還對組織創新進行了分析。在他看來,每一個組織的管理者進行的戰略擴張和結構調整,都是獨立的創新活動。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這種組織創新隨時都會發生。

約瑟夫·熊彼特曾經在分析經濟行為時,對創新活動進行了具體區分。他將創新分為創造性革新和適應性反應。創造性革新能夠超越原有的常規和程式,而適應性反應雖然會使做出反應的個人或者企業發生重大變化,但從本質上仍未跳脫出舊有的習俗。

  熊彼特有關創新的思想對錢德勒有著巨大的影響。在這個分析視角下,錢德勒通過他的企業史研究為熊彼特的理論框架提供了實質性的內容支撐。錢德勒考察的四家公司,在構建多分部結構的過程中,面對新的需要和形勢都創造了新的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它們在創建基層部門、職能部總部和中心辦事處時,又停留在原有的業務常規上。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更加習慣對已有的管理方式進行適應性改造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新澤西標準公司對所遭受的市場壓力進行了回應,但是並沒有刻意參考借鑒其他公司的組織結構,甚至連過去的經驗都沒有多加吸取。西爾斯公司參考了政府部門和商業機構的經驗,改變了現有程式來滿足新的需要。可以看到,儘管這些都屬於適應性回應,但這四家公司的舉動不僅僅是模仿。在進行創造性的革新方面,四家公司都表現為創立了多分部的組織結構。而導致這些創造性革新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央集權的職能部門化結構和鬆散的分權化控股公司的缺點顯現,高層管理人員的管理負擔增加以至於無法承擔責任;企業運營過於複雜,少數高層管理者忙於進行協調、評估和政策制定等活動,難以兼顧長期的企業家活動和短期的運營管理活動。也就是說,只有這些情況發生,為了應對新的問題,多分部組織結構的創新才會出現。一旦組織結構跟不上企業戰略的變化,無效率就會出現,直至矛盾激化。

  在對於組織創新活動的研究中,錢德勒發現,組織的創建者通常不會是組織結構的革新者,而能夠成為組織創新者的經理人通常都有某些相同的特征。他們大多受過工程方面的訓練,對系統化和組織關係的界定等問題抱有極大興趣,而他們的教育和訓練背景與構建組織需要的方法之間似乎存在一定的關聯,工程專業對美國企業管理的合理化和系統化所起到的影響作用已經被證明,解決科學或工程問題所需要的嚴謹態度能夠幫助高層經理處理管理問題。除此之外,這些組織的創新者通常都比較年輕,並且沒有在某一職位上停留過長時間,沒有被特定的角色和行為模式所同化。這些特征都有助於他們在面對問題時做出適當的決策,成為企業組織的創新者。

  《戰略與結構》為錢德勒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的這部書立足於歷史學的廣闊視野,採用了經濟學的分析方法,運用了社會學的研究框架,通過大量的案例,將商業史融入了經濟學與一般歷史的範疇,將商業史和經濟學緊緊聯繫在一起,提供了一種研究管理問題的獨特角度,並且通過這種獨特角度提出了“戰略決定結構”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結論,開創了戰略管理理論

  錢德勒在《戰略與結構》中明確提出了戰略的概念,他將戰略定義為:“企業長期目標的決定,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所必需採納的一系列行動和資源分配。”錢德勒對於戰略概念的界定,在企業戰略管理問題研究上舉足輕重。關於企業戰略,有著眾多的人物和學派,其中影響較大的“設計學派”和“計劃學派”,在理論本質上同錢德勒的思想相一致。企業戰略的出發點是要適應環境,其實質是組織對相關環境的適應過程,以及由此產生的組織內部結構變化的過程,因此,企業的組織結構必須要與企業戰略相對應。可以說,錢德勒對於當今盛行的戰略管理起到了重大的奠基作用,他所運用的戰略與結構互動的分析框架,構成了戰略管理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錢德勒的結構跟隨戰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