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控制導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財務控制導向是指財務控制系統運行的指向,它指明財務控制的方向,也規定財務控制的基本內容。財務控制導向是企業適應時代的要求,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確定的企業關鍵財務問題,因而它隨環境的歷史變遷而不斷發展。歷史上,財務控制導向歷經了成本控制導向、籌資控制導向、投資控制導向等多個階段。
成本控制導向的財務控制
在財務控制發展歷史上,最早的財務控制導向就是成本控制。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營者意識到成本的高低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決定因素。因此,控製成本便成為當時財務控制的主題。事實上,在以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成本控制一直是企業財務控制的核心內容。在成本控制方法上,就先後出現了標準成本控制、責任成本控制等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至今仍然是財務控制的主題之一。但是,現代成本控制更強調戰略成本控制。戰略成本控制要求企業從戰略角度來分析、選擇有關價值創造流程,強化作業成本和價值鏈成本控制。
籌資控制導向的財務控制
歷史上,地中海沿岸的經濟發展客觀上促使企業對資本需要量進行合理預測,及時籌集資金以保證企業經營對資本的需要。因而有效籌集資本則成為當時企業財務控制的重心。1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革命的成功促進股份公司迅速發展,以及企業競爭的加劇和市場的發展使得籌集資金的渠道和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資本成本成為影響企業價值的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因此,企業在關註如何籌集資金以擴大生產經營的同時,如何控制籌集資本又成為財務控制的重點。1929年一1933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企業更強烈地意識到負債的負面作用或說是破壞作用,企業財務控制關註的焦點轉變為加強負債水平控制,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保持良好的償債能力。從此,作為財務風險重要組成部分的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問題一直是企業財務控制的中心問題之一。
制度控制導向的財務控制
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導致許多公司倒閉,投資者嚴重受損。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美國在1933年、1934年分別通過了《聯邦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要求公司提供能夠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其它情況的說明書,並按規定的要求向證券交易委員會定期報告,外在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將財務控制的重心由專註於外部轉向企業內部,強化其內部控制。同時,加強內部控制也是企業儘快走出經濟危機的閑境的一條有效道路。因而,外部環境和內部需要都促使企業財務控制逐漸轉向以內部控製為導向的管理階段。
從制度層面來看財務控制,公司治理以及財務治理則成為財務控制的當然內容。公司治理在財務上的體現就是財務治理。財務治理的基本含義就是企業利益相關者對企業財務控制權的合理配置,以及由此而引發的關於協調和處理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的機制體系。財務治理機制既包括外部財務治理機制,也包括內部治理機制。外部財務治理機制一般包括如外部經理人市場、外部債務治理和政府管制等制度機制;內部財務治理機制是股東、董事會、監事會和總經理及財務經理之間就企業財務控制權如何配置並有效運行的一套機制。
投資導向的財務控制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而財務決策又是財務管理的中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財務決策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成敗。因此,隨著二戰以後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市場竟爭日趨劇烈以及生產經營過程的複雜程度進一步加劇,企業財務控制的中心逐漸轉向投資決策。決策控制至今仍是企業財務控制的程式導向,但現代企業的投資決策已不僅僅是一般的經營投資,而是在戰略指導下的長期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