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1个条目

規模化競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規模化競爭

  規模化競爭是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資本市場已跨越了地域、國界的限制,企業也隨著資本的流動逐步走向多元化和跨國化,規模日趨擴大。作為直接服務於企業的會計師事務所,亦應適應這種形勢的要求,不斷擴大規模,實行規模化經營

規模化競爭的優勢[1]

  雖然20世紀80年代曾經爆發過未來世紀是大企業主導還是小企業主導的爭論,認為小企業將占主導地位的極端主義者甚至宣稱IBM將成為網路時代的“經濟恐龍”,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趨勢已經表明:當今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主角仍然是那些企業界的龐然大物,企業在規模上追求的不是小,而是大了再大。可以說,當今世界市場上依靠規模優勢競爭:生存與發展,已經是越來越明顯的大趨勢。

  首先,我們來看當代大公司的發展趨勢。近幾年世界大企業的平均規模在擴大,特別是銷售收入、利潤和資產總額等反映企業規模的指標上升很快,表明世界市場份額在進一步集中,大企業在追求更大的規模。

  無論是在傳統的汽車、鋼鐵、石油等產業還是新興的銀行、電子、電腦等產業中,大公司的規模都在進一步擴大。在新興行業中,企業規模擴張表現得更為突出,如美國的美洲銀行、英特爾、微軟等公司,而銀行業的迅速擴張並非美洲銀行一家,還有瑞士銀行、日本的三菱銀行等。

  其次,規模化優勢競爭取勝的另一個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美國興起、繼而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公司之間的兼併重組浪潮。這一次兼併重組浪潮中一個最令人關註的現象就是,同業大公司之間的合併與兼併使行業中的頂級企業的規模擴大到令人瞠目的水平。如埃克森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之間的兼併、波音飛機公司兼併麥道飛機公司(新公司占民用客機市場70%,戰鬥機市場的50%,運輸機市場的95%,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巨頭)、賓士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之間的合併(新公司一舉躍升為世界汽車行業的老二)、日本興業銀行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之間的合併(新銀行資產 總值超過10000 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商業銀行)美國線上購買時代華納(創世界企業併購規模之最)等。這些購併案例雄辯地昭示:以更大的規模迎接世界的競爭,靠規模優勢在超強競爭時代取勝已成為全球範圍內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大趨勢,同時,也提醒我們,規模化競爭是未來競爭戰略中重要的要素,必須予以重視。

規模化競爭再次興起的原因[1]

  不少人曾認為,工業化時代是規模化優勢發揮得最為充分的時代。信息時代應當是小企業的時代。可是,現實恰恰與人們的主觀推導相反。原因何在?為什麼進入20世紀末期,世界上的大公司為迎接21世紀的競爭再一次走上規模化的道路?筆者認為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擴大了市場規模,使得大企業的規模經濟優勢不但沒有削弱,反而發揮得更加出色。世界最大500家企業在1994 ~1999年期間,銷售收入增長不到24%,但是利潤卻增長了近一倍。這個數字說明,大企業的贏利能力和水平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增強與提高。之所以會如此,筆者認為規模經濟是重要的原因。 其次,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使企業對品牌高度依賴。在全球化的市場,品牌制勝已經形成共識。目前眾多大公司紛紛將生產過程分散到發展中國家、僅僅保留R&D部門和市場開發部門,沒有品牌的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只能夠成為那些有品牌企業的加工廠。在世界市場上樹立知名的品牌,除了過硬的產品質量之外,另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就是在全球市場上的宣傳一廣告。可以肯定地說,在當代世界經濟中,拿不出巨額資金進行大手筆宣傳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是難於站穩腳跟的。所以,經濟全球化導致的高度的品牌依賴必須要求企業做大、做大、做得更大。

  再次,網路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強化了大公司的優勢地位。曾有相當一部分人設想,互聯網的發展將給小企業提供與大公司相同的市場機會,所以,互聯網時代小企業將比大公司有更多的優勢。然而,當代正在興起的電子商務無情地證明瞭這個假設的錯誤。事實上,互聯網的發展僅僅為小企業提供了與大公司平等獲取信息的機會,而利用互聯網生存與發展,只有信息是遠遠不夠的。開展最有潛力的電子商務,需要企業有卓著的信用和信警以保證交易的安全,要求企業有廣闊的物流配送系統以保證實物運動與迅捷的信息流動匹配,要求企業有有優秀的服務體系以便全方位地滿足消費者需求。這些都是小企業所無法做到的。所以,在筆者看來,互聯網帶給小企業的不是福音,而是更為嚴峻的挑戰,“贏家通吃”的互聯網規則已經在證明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看到,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將使世界市場更進一步集中。

  最後,科技革命的發展,技術進步速度的加快,不僅縮短了產品的壽命周期,對企業的R&D開發在投入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帶來了更大的風險,沒有足夠的投入和承擔風險的實力,企業在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就不可能居於領先地位。

  技術革命直接的後果是產品的壽命周期縮短,速度取勝逐漸顯示巨大的力量。比如小轎車,20世紀初福特公司開發的T型車暢銷了幾十年,後來不同型號的小轎車的生命周期縮短到10年、8年.5年,今天已經縮短到2-3年;個人電腦晶元的更新換代連度之快更是世人皆知。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對企業提出的挑戰不僅僅是企業必須具有足夠的技術儲備跟上發展的節奏,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必須有足夠的市場規模在短時期內收回研究開發投資以及獲得合理的預期利潤。在這一點上,小企業是無法與大公司相比的。技術進步加快,同時加大了新產品研究開發的風險。巨額的研究開發資金的投入,如果不能獲得預期的回報,打擊將是致命的。這自然要求企業有足夠的實力,也就是規模。所以說,新技術革命發展,技術進步的加快,將大公司與小企業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表四是一些著名公司1993年度研究開發投入的資金以及占銷售收入的比重。

  激烈的世界競爭迫使世界上大公司在研究開發上做出大手筆的投入,其中尤以高新技術領域最為突出(這些公司的研究開發投資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高達5%以上,最高的西門子競達到10% 。)

我國企業參與規模化競爭的對策與建議[1]

  面對全球企業界的規模化競爭的大潮,我國企業應當怎麼辦?

  首先,必須清醒認識到規模化在新世紀的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由於互聯.網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小企業的空間仍然十分可觀;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做大與做強不是一碼事,中國企業需要的是做強,而不是做大。對此,筆者認為,做大規模固然並不等於做強了企業的競爭力,但是在當今世界市場上,企業的大和強是高度相關的。沒有一定的規模,就無法在世界市場上立足。我國目前的企業規模與世界同行相比,規模差距還是很大。以零售業為例,我國零售商業的總規模不小,但是零售商的單個規模卻很小。據統計,我國現有的連鎖零售商平均每家企業擁有的店鋪數僅僅為17個,其中大部分只有2~3個。我國最大的上海聯華超市華聯超市,其店鋪數也只有600多家和500多家。日本的伊藤洋華堂有2.8萬家店鋪,已經在大舉搶占我國零售業市場的法國家樂福(在中國開設了17家分店)有2000多家分店,德國的麥德龍(在中國開設7家分店)有2100多家分店。今天,我國的企業已經在與這些跨國巨頭進行面對面競爭,沒有足夠的規模,要想取得勝利是十分困難的。

  其次,要加快企業間的重組步伐,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政府在企業重組中的作用,儘快構建中國的世界級企業,提高適應及參與超強競爭的能力。可以說,在相當長一個時間內,能夠代表中國參與世界競爭的將仍然是國有企業。但是,目前國有企業在地方所有制、部門所有制的分割下,並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局面必須儘快改變。要打破地方所有制、部門所有制,加快國有企業之間的重組。我國在石油化工業進行的重組、在電力工業中開展的重組可以說都是相當成功的,應當進一步總結經驗,在鋼鐵汽車化工電信商業銀行規模經濟顯著的行業進行大規模的重組。

  除了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積極重組之外,還應當鼓勵和企業.特別是大企業走戰略聯盟之路。戰略聯盟是20世紀末國際上興起的一種規模化道路,我國企業應當大力借鑒。對於企業之間跨地區、行業的聯盟,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

  再次,企業應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規模大和實力強能否統一起來,關鍵取決於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企業規模越大,對管理的要求越高。要提高我國企業家管理巨型企業的水平和能力,必須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搞好管理的動力問題。為此應當加快企業部改革,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充分調動大企業家的積極性;第二是管理能力問題,管理好現代的大公司,需要戰略性管理天才,為此要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第三是管理權力問題,對於大公司的管理者,應當給予足夠的權力,支持其有效實施管理和決策。

規模化競爭的發展

  (一)中國加入WTO後,國內事務所開展國際競爭需要擴大規模。隨著WTO協議的實施,中國的會計市場將逐步開放,國外事務所將進入中國會計市場同國內所展開激烈競爭。由於國際所在機構規模、管理經驗、執業水平、服務功能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使國內所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從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角度考慮,國內事務所必然要積極應對,不斷擴大規模,提高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規模化發展是適應經濟規模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更好地為大型企業集團服務的需要。進入20世紀90年代,大型企業集團、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使企業規模急劇擴大。企業經營的規模化、國際化增加了企業管理的複雜性和服務需求的多樣性,也對會計師事務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會計師事務所不具有相應的規模和實力,則很難擔當起為大型企業集團服務的重任。(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三)規模化發展是事務所實現多元化經營,降低經營風險的需要。註冊會計師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從國際“五大”來看,都在突破傳統的、單一的審計業務,開始向管理咨詢等業務領域發展,目的就是要稀釋審計風險。因此,事務所在開展審計業務的同時,可以發展咨詢、評估、稅務、信息、財會培訓、電子商務等業務,開展多元化經營,形成一個適應多層次、多樣化市場環境的彈性機制。而多元化經營必須以規模化為前提。另外,事務所只有具備相當的規模和實力,才能經受住風險的衝擊。

  (四)規模化經營符合會計師事務所的自身利益。事務所的規模經營具有經濟性。由於每一個小事務所的存在都要發生一定的組織成本、管理費用市場交易費用,如果眾多小事務所通過聯合組建成規模較大的事務所,總的費用必然小於眾多單個費用的總和,而且由於減少了競爭對手,會節約市場開拓費用,減少市場競爭帶來的削價損失。事務所規模化經營的經濟性還表現在:大事務所可以集中各類專業人才在一個群體中發揮作用,通過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加快知識和經驗的傳播速度。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郭躍進.規模化:超強競爭時代企業的首要戰略[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2,(5):16-1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3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規模化競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