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補短板來源於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去一降一補”。著力補齊短板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之一。
各種靈活的經濟理論都被引入中國經濟中,從“蝴蝶效應”,到“刺蝟法則”,從“破窗理論”,到“青蛙現象”。補短板之策來源於“木桶理論”。補短板的意思是說整體水平取決於具體能力中最弱的一項,就像一隻木桶,裝水的容量最多只能達到所有擋板中最短那塊的高度。
中國決定補短板與決定採用新供給學的理論相關。中國經濟“短板”甚多,較有代表性的有三大短板。首先有共識的就是有效投資的短板。中國經濟諸多問題來自於產能過剩。而有效投資是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供給因素,如果能在在產業升級、技術革新、勞動生產率提高方作出有效投資,中國經濟一大短板,就此補上。
而有效投資的短板,是產生於制度的短板。無效投資主要是由政府強推的,要補上這塊制度供給的短板,在無力實施政治體制改革的現狀下,只能靠其他辦法,比如2016年推出的地方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如果說補有效投資這塊短板著眼於經濟的眼前,補制度供給這塊短板則在於在經濟的長遠,則補上服務的短板,既助眼前又利長遠。中國經濟急著增加新動能,新動能來自創新,創新需要一系列服務,目前發達國家生產者服務業占服務業比例已經高達70%,而中國不足40%,補上現代生產者服務業的短板就相當重要。就社會發展來說,公共服務的短板、民生服務的短板,也要急補。
總的來說,中國經濟要補短板,其實就是由以前經濟政策的揚長避短,改為揚長補短,只要短板補出了成效,中國經濟就可能迎來新變局。
短板重點體現在五大領域
短板重點體現在五大領域:產業經濟、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環境建設
中國經濟中的短板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所處的發展階段、發展水平局限所帶來的,一種是由體制機制的障礙帶來的。前者如因為研發投入不足、人力資本積累不足而缺乏關鍵的高技術產品供應能力,如發動機系統、精密控制系統、關鍵材料等;後者如因為行政壟斷,某些現代服務部門發展不足、供給短缺。再如因收入分配製度缺陷,導致普通老百姓有效需求和消費不足,從而影響社會總需求擴張和產業結構升級。
補短板的根本辦法是改革創新
只要是在產業升級、技術方面加強投資補短板、提高勞動生產率,或是補足基礎設施瓶頸的,這種有效投資不意味著會造成產能過剩。比如,城際鐵路、地鐵、地下管線,以及互聯網、教育、醫療、文化設施等新一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等一系列的重大項目的有序推進,都將是國內短板項目建設的下一步重點。
解決補短板的根本辦法是改革創新。比如,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稅費負擔、降低資金成本,必須減少行政審批,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擴大有效投資補短板,必須改革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才能解決‘錢從哪裡來,投到哪裡去’的問題。
補短板重在政府的制度供給
補短板重在政府的制度供給。而簡政放權,政府自身改革則是制度供給的重中之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本屆政府改革的亮點,動了真格,用了實招,取得顯著成效,但放、管、服三者不能等量齊觀,簡政放權和放管結合只是手段,優化服務才是政府改革的真正目的和價值所在。創新不只是政府自身創新,而是創造條件,營造環境,搭建平臺,讓企業創新、讓市場真正發揮作用。[1]
[cp]“通往午逼的路上,風景差得讓人直想說髒話,但創業者在意的是遠方!”錘子科技 羅永浩 [/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