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年值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等年值法(Uniform Annual Value Method)
目錄 |
等年值法就是按投資的必要報酬率將投資的全部現金流量或凈現值換算為相當於在整個壽命期內每年平均發生的等額現金流量或凈等年值,然後據以分析和評價投資方案的方法。
等年值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等年值法=凈現值總額÷投資壽命期的年金現值繫數
等年值法在一些特殊的投資決策中極為有用,比如,有關產出價格受社會嚴格限制的投資決策,無直接受益的投資(如防污染投資)決策及壽命年限不等的投資決策等。在投資的產出價格受限或無直接收益的情況下,企業投資決策所需考慮的只是投資的成本問題。只有將投資的等年值費用壓縮到最低水平。投資才是有利的,當投資方案具有不同的壽命年限時,等年值法可以將各個方案的現金流量換算為等年值現金流量,將各個方案置於同一可比的基礎上。
案例一:等年值法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的應用[1]
固定資產更新決策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決定資產是否更新(改造),即繼續使用舊資產,還是以新資產取代舊資產;另一個是決定選擇什麼樣的新資產來取代舊資產。由於舊設備通常可通過局部改造而增加使用效益,繼續使用舊資產情況下又會產生對舊資產改造或不改造兩種狀態。由於改造在投資決策分析中與更新類同,我們這裡所說的更新決策,包含固定資產改造.因而更新決策面臨兩個階段的選擇:第一階段,維持原狀,繼續使用舊設備、對舊設備加以改造,或是以新設備取代舊設備哪種選擇在經濟上較為有利.第二階段,若以新設備取代舊設備在經濟上較為有利,則需要確定以什麼樣的新設備取代舊設備。
所謂等年值是指按照預定的投資報酬率,將有關投資項目在其有效使用年限內的現金流量統一換算成每年平均的等價金額。在對現金流量進行折算時,可依據投資項目的情況,分別計算每年相等的現金凈流量,通過等年值來分析、評價投資方案的方法叫等年值法。如果我們以A表示等年值,以C1表示某項資產的現值,以C2表示每年的營運成本,以R表示每年的現金流人量,以S表示固定資產殘值,以n表示期數,以I表示利率,則等年值可用以下公式表述。
在增加生產能力的更新決策中,由於設備更新後將增加生產能力,從而增加了企業的收入,所以,在對其進行決策分析時,可直接使用投資決策分析常用的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在不增加生產能力的更新決策中,由於設備更新不改變企業的生產能力,因而不增加企業的收入,更新決策的現金流量,主要是現金流出,即便有少量的殘值變現金收入,也屬於支出抵減,而非實質上的收入增加,由於只有現金流出,而無現金流人,就給採用貼現現金流量分析帶來了困難。例如,某企業有舊設備,由於消耗較大,擬對其進行更新,其有關數據如下:
舊設備 | 新設備 | |
設備原值 | 100000 | 120000 |
折舊年限 | 10 | 10 |
已使用年限 | 5 | 0 |
期滿殘值 | 1000 | 1000 |
年運營成本 | 2000 | 18000 |
另外,舊設備如果現在出售。可得價款30 000元。如果該企業的資金成本為8% ,則是否應該以新設備取代舊設備呢?
上述決策問題,由於兩個方案均沒有適當的現金流人,因而無法計算凈現值、現值指數和內含報酬率。可使用差量分析法,通過兩個方案實際的原始投資及年營運成本等的差額來分析。兩年方案的變現價值相差90000元(120 000-30 000元),這是更新所增加的現金流出,年營運成本節約額為2000元(20 000-18 000元),可視為新設備帶來的現金流人,但是,由於舊設備使用5年報廢,而新設備5年後尚有5年的折舊年限,後5年無法確定成本節約額,此方法顯然欠妥,我們能否通過比較兩個方案的總成本來判斷方案的優劣呢?仍然不妥。因為新設備尚可使用10年,而舊設備的剩餘折舊年限為5年,使用時間相差5年,其總成本亦無比較的基礎。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是比較其等年值,以判斷方案的優劣。將數值代人公式得
(1 − (1 + I) − n / I為年金終值繫數,(1 + I)n − 1 / I為年金終值繫數)。
由於上例問題為兩個方案問的投入比較。而新設備等年值的絕對值大於舊設備等年值的絕對值,說明用新設備取代舊設備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等年值法不但可以用於固定資產更新決策。亦可用於其他決策問題。在等年值法下。判斷有關投資方案可行與否及選擇最佳方案的標準是:若為等年收入。計算出來的等年值為正數。表示投資方案可行。若為負數。表明投資方案不可行。在可行方案中。等年值愈大。方案愈佳,若為等年成本。則等年值的絕對值愈小,方案愈佳。決策問題若為每年均等的現金凈流量。可以比照上述方案進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