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萊因哈德·澤爾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泽尔滕)
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放大
萊茵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
萊茵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 1930-)
諾貝爾經濟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歷屆獲得者
1969拉格納·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簡·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羅·薩繆爾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庫茲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約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綱納·繆達爾
(Gunnar Myrdal)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庫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奧多·舒爾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賓
(James Tobin)
1982喬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羅拉爾·德布魯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羅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裡斯·阿萊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裡夫·哈維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頓·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羅納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貝克爾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W. Fogel)
1994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 Nash Jr.)
約翰·海薩尼
(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裡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羅伯特·默頓
(Robert C. Merton)
邁倫·斯科爾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
1999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爾·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喬治·阿克爾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邁克爾·斯賓塞
(A. Michael Spence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爾·卡納曼
(Daniel Kahneman)
弗農·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萊夫·格蘭傑
(Clive W.J. Granger)
羅伯特·恩格爾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蘭德
(Finn E. Kydland)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羅伯特·約翰·奧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羅傑·邁爾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奧尼德·赫維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羅·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
奧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爾·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裡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編輯]

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的創立者,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

目錄

萊茵哈德·澤爾騰的生平簡介

  澤爾騰1930年10月10日出生於德國的不萊斯勞(Breslau)。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不萊斯勞劃屬波蘭,改名為弗羅茨瓦夫(Wrolcaw)。1951年,澤爾騰高中畢業,儘管他曾考慮上大學學習經濟學或心理學,但他最後還是決心選擇學習數學。澤爾騰考入了法蘭克福大學數學系,1957年畢業,獲數學碩士學位。而後從事著博弈論及其應用、實驗經濟學等博弈論的學術研究。1961年,澤爾騰獲得法蘭克福大學數學博士學位;60年代早期,澤爾騰做了寡頭博弈的實驗,1967——1968年度,澤爾騰到加州伯克利分校作訪問教授,1972年轉到比勒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Bielefeld)工作,1984年至今一直在波恩大學工作。1991年,澤爾騰和夫人伊麗莎白都患上嚴重的糖尿病。伊麗莎白因此而下肢癱瘓,並且視力也接近於失明。但澤爾騰夫婦仍對生活充滿了自信和快樂。

  1994年澤爾騰教授因在“非合作博弈理論中開創性的均衡分析”方面的傑出貢獻而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澤爾騰現還任計量經濟學社團委員、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名譽院士、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顧問。

萊茵哈德·澤爾騰的學術研究經歷及成就

  他的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博弈論及其應用、實驗經濟學等。博弈論是作為數學的一個分支出現的,但是它在軍事、 政治、經濟許多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運用,其中以在經濟學內的運用最多也最為成功。博弈論整個改寫了經濟學理論。博弈論對人類的更大貢獻是,加強了國際間的 交流合作機會。各國對博弈論的研究,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此外,博弈論的思維方式推動了人類思維模式更高層次的發展。

  1957年澤爾騰獲得了碩士學位後,被法蘭克福大學的經濟學家海因茨·薩爾曼(Heinz Sauermann)教授聘為助手。薩爾曼教授是最早在德國倡導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家。一開始澤爾騰被安排將決策理論應用於廠商理論研究,但不久,澤爾騰即迷上了經濟學的實驗。這項工作得到薩爾曼的支持。於是澤爾騰與幾個同事一起開始從事經濟學的實驗室實驗研究。儘管薩爾曼沒有受過多少數學訓練,但他鼓勵助手們對經濟問題展開模型研究,他對經濟學的發展趨勢有很好的直觀感覺並對他的兵團手們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指導。

  1959年,澤爾騰與薩爾曼合作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一個有關寡頭的實驗》。在當時,實驗經濟學這門學科還不存在。澤爾騰大學期間學習心理學課程時做實驗的經驗給了他做這項研究以很大的便利。1961年,澤爾騰獲得法蘭克福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不久,摩根斯坦邀請他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博弈論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澤爾騰與哈薩尼首次相遇。會後摩根斯坦資助澤爾騰在普林斯頓作了一段短期訪問學者。在此期間,澤爾騰與摩根斯坦研究集體的其他成員如奧曼(Aumann)、馬斯庫勒(Maschler)等進行了學術交流,這對於澤爾騰的博弈論研究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958年前後,澤爾騰瞭解到西蒙(H•A•Simon)關於有限理性的論文,並試圖構造一個有限理性多目標決策理論。澤爾騰到匹茨堡大學作了兩年訪問研究,與西蒙及助手建立了交流。在1962年,他與薩爾曼發表了一篇論文《改寫廠商理論的想法》。有限理性問題的研究占用了澤爾騰很多的時間,但並沒有取得多少進展。澤爾騰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像他與薩爾曼1962年文章中那樣的純理論研究價值有限,要構造有限理性的經濟行為理論必須通過實驗的方法,而不是閉門造車。

  60年代早期,澤爾騰做了寡頭博弈的實驗。他發現對實驗模型的博弈理論分析太困難了,只以得到比較簡單的分析結果。澤爾騰在分析中發現了一個自然均衡(anatural equilibrium),但同時發現這個博弈有許多其他的均衡。為了描述他的發現,澤爾騰定義了子博弈精煉(subgame perfectness)的概念,並於1965年發表了他最著名的博弈論論文《一個具有需求慣性的寡頭博弈模型》。澤爾騰當時沒有想到他的這篇文章後來會被廣泛引用,併成為了子博弈精煉均衡(subgame perfeet Nashe quilibrinm)的正式定義,同時為後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奠定了基礎。1964年,澤爾騰發表了論文《n人博弈的評價》。這是一篇重要的博弈理論論文,是澤爾騰博弈理論研究中的另一重大貢獻。

  1965年,澤爾騰應邀參加在以色列舉行的國際博弈論工作會議,由於當時博弈論還是一個很小的研究領域,因此參加會議的只有17個人。但其中包括了當時所有重要的博弈理論研究專家。會上,專家們對哈薩尼關於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論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從這次會議,澤爾騰開始了他和哈薩尼長達20多年的合作研究。以色列會議結束不久,澤爾騰成為由少數博弈理論專家組成的為美國軍備控制與裁軍委員會進行研究的一個小組的成員,小組成員中包括哈薩尼。儘管研究成果沒有給委員會帶來什麼具體的成果,但理論卻得到了發展,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奧曼等對不完全信息重覆博弈的分析研究。在德國,要做大學教師,博士學位學不是最後形式的要求,還得取得一定的資格,這要求寫一篇資格論文,常常是關於某一個研究領域的專題文章。澤爾騰1967年寫了一篇多產品定價的專題論文,在1970年發表。1967——1968年度,澤爾騰到加州伯克利分校作訪問教授。回來後,澤爾騰取得了從教資格,併在柏林自由大學任經濟學教授。

  在自由大學期間,正值德國學生學潮高漲時期,教學工作遇到很多困難,有時甚至於不能正常教學,而自由大學的學潮又最甚。這時,澤爾騰想建立一個大的數理經濟學研究所,因此於1972年轉到比勒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Bielefeld)工作。後來由於資金方面的原因,只建立了一個小型的研究機構。但澤爾騰成功地說服了撥款委員會,允許研究機構都聘請博弈論專家,一共3個人。在比勒菲爾德大學,澤爾騰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並繼續他的實驗研究,但主要是從事博弈理論及其在產業組織與其他領域的應用研究。澤爾騰開始與哈薩尼合作進行博弈均衡選擇的研究。這期間,他們互有來往,合作研究的成果在1988年發表。澤爾騰在到伯克利的經常性訪問中,還與馬薩克(Tom Marschak)合作,於1974年出版了一本關於多產品定價理論的書。在比勒菲爾德大學的12年中,澤爾騰與古斯(Werner Guth)有密切的合作。他們研究了澤爾騰與哈薩尼博弈均衡選擇理論(the equilibrium selection theory)的應用(當時澤爾騰與哈密瓜薩尼的博弈均衡選擇理論還遠為定型)。同時,他們還在經濟周期模型的框架中對工資談判問題進行了研究。在此期間,澤爾騰還指導過一些學生,其中有些已成為世界知名的博弈論專家,如範·登(Eric Van Damme)。

  1975年,澤爾騰發表了著名的論文《擴展式博弈精煉均衡概念的重新考察》。在論文中,澤爾騰提出了著名的“顫抖手均衡”(tremblinghande quilibrium)的概念。比勒菲爾德大學鼓勵各學科之間的交叉。在與生物學家的交流中,澤爾騰意識到博弈論能應用於生產學的研究。在一些年輕的數學家的幫助下,澤爾騰熟悉了進化穩定(evolutionary stability)的概念作含義,對生物博弈理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對擴展式博弈形式下進化穩定進行了考察,寫出一系列的論文。

  澤爾騰感到與不同領域的具有較少數學訓練的科學家的合作是很有意義的。他與政治學家研究了國際衝突的博弈論模型,併發現政治學家能根據經驗事實作出正確的判斷,而不受數學模型的制約。澤爾騰還與植物學家研究了蜜蜂傳花粉過程的理論模型。儘管澤爾騰非常喜歡比勒菲爾德大學的學術交流氣氛,但他想建立一個實驗經濟學研究的電腦實驗室,而波恩大學願意為此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於是澤爾騰於1984年來到波恩大學,一直工作至今。

  在1987年10月1日至1988年9月30日一年中,澤爾騰作為比勒菲爾德大學“行為科學中的博弈論”研究年的組織者,回到比勒菲爾德大學工作了一年。這一年中,他與經濟學家、生物學家、數學家、政治學家、心理學家以及哲學等一起研究討論,併在1991年出版了四捲本的“博弈均衡模型“。在波恩大學、塞爾騰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實驗經濟學研究,目標是建立一個充分考慮人們行為有限理性的決策理論博弈理論

澤爾騰的經濟學方主要著作

  • 《價格制定者廠商的一般均衡》(1974年)
  • 《博弈均衡選擇的一般理論》(1988年,與哈薩尼合作)
  • 《戰略理性模型與決策理論叢書:系列C:博弈論、數學規劃及運籌學研究》(1988年)。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萊因哈德·澤爾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