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旅游景區規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景区规划)

目錄

什麼是旅游景區規劃

  旅游景區規劃是指為了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各項資源、有效經營和科學管理旅游景區,充分發揮景區資源價值而進行的各項旅游要素的統籌部署和具體安排。根據規劃的內容及深度不同,景區旅游規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即旅游景區總體規劃、旅游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旅游景區修建性規劃。在這三個規劃層次之外,旅游景區還可以根據各景區特點編製景區旅游策劃概念性規劃、旅游項目策劃,或針對具體建設項目編製開發規劃。不同層次的規劃,在編製內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1]

旅游景區規劃的內容要求[2]

  根據國家標準《旅游規劃通則》(GB/T18971--2003)和《風景名勝區規劃規範》(GB50298--1999),我國景區開發需要編製景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現就三類規劃內容和要求分別加以論述。

  一、旅游景區總體規劃

  任何一個景區開發建設前,原則上應當編製景區總體規劃。景區總體規劃編製以景區所在地的旅游業發展規劃為依據,對景區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幫助景區實現社會、經濟、環境多重效益。

  (一)規劃時限

  景區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10-20年,同時可根據需要對景區的遠景發展做出輪廓性的規劃安排。對於景區近期的發展佈局和主要建設項目,也應做出近期建設規劃,期限一般為5年。

  (二)任務和作用

  總體規劃的對象是一個具體的景區。其基本任務是綜合研究旅游資源、客源市場,確定旅游地性質、環境容量及接待規模;劃定旅游區的用地範圍及空間發展方向;統籌安排區內各項建設用地和交通組織;合理配置各項旅游服務設施、基礎設施、附屬設施和管理設施;提出開發實施戰略,處理好遠期發展與近期建設的關係,指導旅游的合理髮展。編製旅游總體規劃對更好地推動和實現旅游的開發計劃和發展目標,確保旅游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其實現最佳利用價值,確保設計的旅游產品與實際旅游市場需求的統一性,確保旅游地與所在區域間有關的各項事業在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資料收集的內容

  收集的內容包括地形圖、專業圖以及氣象、水文、地質、自然資源、歷史文化、人口、行政區劃、社會經濟、企事業單位、交通運輸旅游設施、基礎設施、土地利用和環境等方面的資料。

  (四)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

  (1)綜合評價旅游業發展的資源條件和基礎條件。

  (2)全面分析市場需求,科學測定市場規模,合理確定旅游業發展目標。

  (3)確定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規劃依據和發展戰略。指導思想是旅游規劃的主題,是體現一定規劃時段內總目標的一種設想。

  (4)明確景區區域、旅游產品重點開發的時間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間佈局,根據需要劃定緩衝區的範圍,包括旅游服務設施、附屬設施、基礎設施和管理設施的總體佈局。

  (5)綜合平衡旅游產業要素、結構的功能組合,統籌安排資源開發與設施建設的關係,包括住宿設施、旅行社結構、功能和佈局的確定。

  (6)確定環境保護的原則,提出科學保護利用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措施,包括各級保護區及影響保護地帶的界線、面積的確定。

  (7)根據旅游業的投入產出關係和市場開發力度,確定旅游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

  (8)提出實施規劃的步驟、措施和方法,研究確定行業發展的目標戰略。

  (五)總體規劃的成果要求

  (1)文本、說明書。

  (2)規劃主要圖件(圖紙比例為1/10000-1/5000):圖紙主要包括景區現狀圖、景區總體規劃圖、景區(點)及旅游資源分佈圖、道路交通網路規劃圖、保護區級別規劃圖、分期建設規劃圖、各類基礎設施規劃佈局圖、旅游設施規劃佈局圖。

  二、旅游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較大型的景區可以增編景區控制性規劃,小型景區可以跳過景區總體規劃直接編製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是一個管理型的規劃,其目的在於詳細規定景區開發建設用地各項控制性指標和其他規劃管理要求,併為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提供指導依據。

  (一)規劃時限

  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主要為景區近、中期開發建設做出安排,規劃的期限一般為5—10年。

  (二)作用和任務

  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主要為景區的規劃和建設管理提供控制依據,它首先代表一種規劃理念,表明景區的規劃管理由終極形態走上法制化過程,表明景區的規劃和開發建設是一個向著預定的規劃目標不斷漸進的決策程式;其次,與其下一層的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相比,後者更註重形體和視覺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則更加強調管理和引導,所以控制性詳細規劃代表一種新的技術手段,是規劃管理和建設開發控制的一大進步。

  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主要任務:以景區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為依據,詳細規定景區開發建設用地的各項控制性指標和其他規劃管理要求,強化規劃控制功能,並指導景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編製。

  (三)資料搜集的內容

  編製控制性詳細規劃除了搜集總體規劃應搜集的資料外,還應包括以下基礎資料:

  (1)旅游總體規劃對本地塊控制性規劃的要求,相鄰地段已批准的規劃資料。

  (2)土地利用現狀,用地分類應分至小類。

  (3)景區內人口分佈現狀。

  (4)擬規劃區塊內建築的現狀,包括房屋用途、產權建築面積、層數、建築質量、保留建築等。

  (5)景區內公共建築公共設施的分佈。

  (6)景區內工程管線網分佈現狀。

  (7)景區內土地經濟分析的資料,包括土地等級類型、土地級差效益、有償使用現狀、地價變化、開發方式等。

  (8)景區所在地區的歷史文化傳統、地方建築特色、風土人情等。

  (四)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主要體現在規劃的控制指標體系內容上,可分為:

  1.控制性指標

  (1)用地控制指標:用地性質、用地面積、土地與建築使用相容性。

  (2)環境容量控制指標: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地率、人口容量。

  (3)建築形態控制指標:建築高度,建築問距,建築物後退紅線距離,沿路建築高度、相鄰地段建築規定。

  (4)交通控制內容:外來車輛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位,內部車輛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位。

  2.引導性指標

  對旅游區內重點地塊的建築形式、色彩、體量、風格提出設計要求。

  配套設施體制:旅游區生活服務設施佈置,市政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及其管理要求。

  (五)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成果要求

  (1)文本、說明書。

  (2)規劃主要圖件(圖紙比例為1/2000-l/l000):用地現狀圖、用地規劃圖、地塊指標控製圖、道路交通及豎向規劃圖、工程管網規劃圖、地塊劃分圖。

  三、旅游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以景區總體規劃或景區控制性規劃為依據,對景區近期建設內容進行安排和佈置。與景區總體規劃或者控制性規劃相比,修建性詳細規劃更加註重景區形體設計、空間佈局。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將為接下來的景區建設提供直接指導和具體方案。

  (一)規劃時限

  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主要為景區近期開發建設做出安排,規劃的期限一般為3-5年。

  (二)任務和作用

  修建性詳細規劃以上一個層次規劃為依據,將景區建設的各項物質要素在當前擬建設開發的地區進行空間佈置。

  (三)搜集資料的內

  容除收集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資料外,還應增加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有關本規劃地塊的要求、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資料和各類建設工程造價等資料。

  (1)建設條件分析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

  (2)建築設施和綠地的空間佈局、景觀規劃設計、佈置總平面圖。

  (3)道路系統規劃設計。

  (4)綠地系統規劃設計。

  (5)工程管線規劃設計。

  (6)豎向規劃設計。

  (7)估算工程量、拆遷量和總造價,分析投資效益等。

  (四)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成果要求

  (1)文本、說明書。

  (2)規劃主要圖件(圖紙比例為1/2000-1/500):區點陣圖、規劃地塊現狀圖、規劃總平面圖、道路交通規劃圖、豎向規劃圖、綜合管網等設施規劃圖、綠化景觀旅游設施規劃圖、表達規劃設計意圖的透視效果圖或模型。

旅游景區規劃的相關理論[3]

  (一)可持續發展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對環境的衝擊力大大增強,全球範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日益嚴重,於是環境問題開始作為一個重大的科學技術問題由一些科學家提出。人們首先根據傳統理論研究治理方法和技術,同時人們進一步體會到,僅靠科技手段,用工業文明方式作為定式去修補環境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必須在各個層次上去調控人類社會的行為和支配人類社會行為的、打著工業文明烙印的思想和觀念,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發展觀悄然興起,並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註。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可持續發展以其嶄新的價值觀和光明的發展前景,被正式列入國際社會議程。1992年的世界環境與發展會議、1994年的世界人口與發展會議以及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首腦會議都以此作為重要議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想。

  按照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的表述,可持續發展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構成危害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謀求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維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現的環境惡化和環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21世紀議程》認為,主要是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不斷改善發展質量,提倡適度消費清潔生產,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基礎,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迴圈發展模式。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跨世紀的戰略任務。同時,可持續發展業已成為人類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包括:

  ①恢復經濟增長

  ②改善增長質量;

  ③滿足人類基本需求;

  ④確保穩定的人口水平;

  ⑤保護和加強資源基礎;

  ⑥改善技術方向;

  ⑦在決策中協調經濟與生態關係。

  (二)區位理論

  區位理論研究的實質是生產的最佳佈局問題,即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佈局使生產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收益。在工業化大生產之前,人們從事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式的生產,產品就地生產就地消費,因而成本和收益的比例不會隨距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必然不會考慮生產地點的選擇問題。從這個簡單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區位理論並不是貫穿於人類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而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如經濟日益發展、生產力水平提高、社會分工加深的條件下,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區位理論中有一個距離衰減原理認為,如果地理現象之間是互相作用的,那麼其作用力與距離成反比關係,即作用力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景區與客源地之間就遵循著距離衰減原理。旅游距離衰減原理總體上表現為景區對客源地的吸引力以景區為中心向外圍逐漸減小,相應的客源數量分佈也呈現出以景區為中心向外圍梯度減少的規律。主要原因有:首先,客源地的旅游者到景區需要支付費用、時間、精力等成本,而且這些成本隨著景區與目的地距離的增加而逐漸增大,因此景區的吸引力也會隨著距離的加大而相應地減少;其次,景區與客源地之間小幅度的距離變化會引起景區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大幅度變化。因此,在景區的開發和經營過程中,區位理論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三)集聚效應

  集聚效應理論認為,區域內各經濟實體聚集產生的總體經濟效益大於各經濟實體單獨產生的經濟效益之和,超出的部分來源於因集聚而造成的有利環境。集聚效應對於景區來說,在於通過企業之間的集聚可以使各企業相互促進,相互補充,降低開發成本,共用旅游設施,提升總體旅游形象,增強吸引力,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對於旅游者來說,集聚效應可以方便旅游者選擇同一區域內的不同景區,從而減少旅游者的費用、時間等成本

  (四)系統論

  用系統論指導景區規劃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首先,景區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景區規劃應採用系統分析和整體考察的方法進行。它既包括對相互關聯的系統要素的規劃,也包括景區與整個地區的總體開發的外部系統規劃;其次,景區規劃的制定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調節、不斷提升的系統。因此,在景區開發與經營管理的全過程要始終保持系統化眼光,用系統論指導具體的實踐運作。

參考文獻

  1. 趙黎明.旅游景區管理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10
  2. 鄭耀星.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05
  3. 孫詩靚.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理論·案例·實務.青島出版社,2008.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连晓雾,jane409,方小莉,Mis铭,寒曦,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旅游景區規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