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教育發展戰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教育發展戰略

  教育發展戰略,它是根據一國或一地區在較長時期內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的要求,從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科技、社會諸方面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規定教育事業發展全局的總任務,以及為實現總任務所要遵循的基本指導思想、方針、政策和措施。它是指導教育發展的對策和策略,是制定教育發展規劃的主要依據,因此,也應當是教育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教育發展戰略的原則

  教育發展戰略的選擇和確立,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所謂量力而行從哲學的角度,是指人們在實踐中要從實際出發,辦主客觀條件所允許的事。與教育發展戰略的選擇相聯繫看量力而行,我們可以看出它明顯地表現出以下規定性:

  一、條件性

  我們在選擇教育發展戰略和考慮發展速度的時候,一定要從我們的主客觀條件出發。馬克思主義講尊重條件,創造條件,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是能動性與條件性的辯證統一,不是無條件論,也不是唯條件論。

  二、適度性

  一定時期的人力、財力力、經濟承受力、社會承受力的加總(不是簡單的相加)與最大限度的發揮,是我們在這個時期可能有的教育發展的最快速度的基礎與極限。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來考慮,既積極又穩妥的教育發展速度,應與極限速度之間,有一個恰當的間隔,這叫留有餘地。

  三、不平衡性

  既然是量力而行,因而必須因時因地制宜地確定不同地區教育發展的速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而且應該發展得快一些,條件差的地方,要解放思想,創造條件,但不要盲目攀比。我們的目標是整體發展,但也不排斥不同地區之間教育發展的不平衡,由不平衡到平衡。

  四、協調性

  教育發展的協調性問題,也就是說,既要從教育發展的微觀層次著眼,也必須考慮教育的巨集觀整體協調問題,否則巨集觀總量失衡,協調遭到破壞,也必然會影響教育微觀層面的發展。

  由此可見,教育發展戰略的選擇與量力而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的選擇

  由於我國的現實國情所決定,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教育仍將處於一種資源嚴重約束狀態中。這就要求面向21世紀的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的選擇既要面向世界和未來,又要立足國情和現實。具體來講,這種選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戰略思想的選擇

  1、教育發展戰略思想的選擇,是對於教育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一個複雜的認識過程,也就是除了要深入分析中國教育在歷史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外,重要的是要把教育發展放到社會環境中,並聯繫國際大背景進行考察,要比較全面地分析社會環境對教育的影響和要求。

  2、面對21世紀,中國教育至少面臨三個方面的影響和要求,具體如下:

  1)我國經濟將進一步持續高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及要求

  經濟體制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型----集約型,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2)世界範圍內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和要求

  我國科技的發展要迎頭趕上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在世界激烈的經濟、科技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我國新一代勞動者和各類專門人才要適應並積極促進科技的發展及其所帶來的有益於社會生產和社會進步的新的變革,關鍵也取決於我國教育的發展和改革。

  3)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要求

  知識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知識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一個國家的強弱和經濟發展的快慢,越來越取決於對知識的創新和應用能力。而知識的創新和應用主要取決於人才素質,取決於人力資源開發的水平,所以說,人才已構成知識經濟時代綜合國力和經濟競爭的焦點,人力資源開發已經成為知識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4)中國社會全面進步的影響和要求

  我國將在21世紀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且意味著人們的精神面貌、道德觀念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現代化。我國走上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全面進步的道路,這就要求教育必須全面提高民族的素質,使得未來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具有迎接新世紀各種挑戰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開拓創新精神以及基本的素質與能力。

  面對21世紀經濟、科技、社會諸方面的影響和要求,今後我國教育發展的基本戰略思想應當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科教興國戰略,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使教育發展與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

  二、戰略目標的選擇

  1、教育發展戰略目標,是指一國或一地區未來較長時期內教育事業涉及全局和長遠發展的目標。廣義包括:規模、結構、師資、設施等多方面的發展水平;狹義主要是指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2、面對21世紀,影響中國教育發展目標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經濟和人口。戰略目標的選擇處於經濟和人口兩級拉動的矛盾之中:

  人口多——要求擴大教育規模——經濟發展水平低又限制了教育規模的擴大;

  經濟起飛——要求提高教育程度——人口多有制約教育程度的提高。要在這兩極拉動的矛盾盾中尋求教育的適度規模,實現經濟、教育、人口的良性迴圈。

  3、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今後我國教育工作奮鬥的總目標是: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面對21世紀,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

  4、2010年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有更大發展,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有較大改善。

  三、戰略對策的選擇

  教育發展戰略對策的選擇,是指選擇面向21世紀的教育發展策略,這方面的選擇主要包括:教育管理體制方面的選擇,教育觀念方面的選擇,教育結構配比方面的選擇和教育保障體系方面的選擇。

  1)教育管理體制方面的選擇,主要是指如何處理教育管理的集權與分權的關係。---有集權為主逐步過度到有地方統籌管理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成為必然趨勢。

  2)教育觀念方面的選擇,主要是要解決如何建立適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全時空的大教育觀的問題。

  全是空的大教育觀,即在時間上,教育要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提供他們所需要時的一切學習機會。在空間上,教育不僅是指學校教育,而且包含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內。這就要求建立終身教育的思想,終身教育是現代社會的反映和要求,是21世紀教育的重要標誌。

  個體的不斷發展和提高更需要時時學習,不斷地接受教育,終身教育要求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職前教育與職後繼續教育相結合。要把學校教育納入到終身教育體系,其中必須明確的是:

  (1)學校教育的任務不只是傳授一些現成的知識,而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在他們走出校門以後也能自己去獲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

  (2)要建立一個多樣化的而又相互貫通的教育系統。

  (3)要把學校教育與社會上的公共教育機構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群眾科技、問話後東,建立社區教育體系。

  3)教育結構配比方面的選擇,主要是指如何處理滿足人們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同經濟協調發展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正確處理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協調發展之間的關係。

  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這種教育結構配比的一般規律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由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到高等教育,再擴展到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教育體系,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

  4)教育保障體系方面的選擇,主要是指解決好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辦學,從物質層面保障教育經費的問題。

  隨著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辦學體制將由政府完全包攬,逐步轉變為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新體制,形成公立學校、企業辦學、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新格局。與此相適應,在物質保障體系方面,將改變政府撥款是經費來源唯一渠道的作法,建立和完善以各級政府財政撥款為主,輔以征收教育稅費、收取非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大力發展校辦企業、鼓勵社會捐資、集資和設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新的物質保障體制。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教育發展戰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