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內網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電子政務內網主要是指政府內部辦公、包括向公務員提供服務及政府機關之間的互聯互通。電子政務內網是電子政務的核心和基礎之一,電子政務內網主要為領導決策和指揮提供信息支持和技術服務,並承擔公文、應急、值班、郵件、會議等辦公業務。
電子政務網路的安全性要求物理隔離,這決定了政府的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都是兩套,即政務內網有自己的政府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政務外網也有自己的政府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紀委五套班子統一建網,避免重覆建設;政務外網通過政府網站與Internet連接,實現電子政府;可以按地/市為單位,統一Internet出口,通過多種手段保證信息安全。
政務內網與其它網路完全物理上斷開,政務外網與政府網站採用邏輯隔離設備隔離。政務內網與政務外網在承載業務上都要求具有支持數據業務,語音業務和視頻業務的能力,但一般語音業務和視頻業務運行在政務外網上,數據業務在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上都運行。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在信息安全事故中,發生在內部網的占8000、內部人員的違法犯罪造成的危害最大,所以做好內部網的安全建設和管理,是保證信息安全的根本措施,必須引起政府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如在省級電信內部網中,包含了全省電信的網管、運行維護、調度、財務、計費、客戶服務等重要業務,其中的信息有些是企業的核心機密,有些是維繫全網運行的業務指令,都是關係到全網可靠運行以及企業全局穩定的大事,而目前尚無可靠的安全手段來進行保護,即使出了安全事故,也沒有可行手段和審計資料來查明事故原因。
政務內網(涉密網)作為黨政機構網路,有其特殊性,因此網路設計不能與其他網路等同,在網路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安全性:政務內網在物理上是完全與外部公網相隔離的專用網路,網內的信息對外界是絕對保密的。因此,網路設計、網路管理、各類線纜、設備輻射指標應達到相關的安全要求。網路提供報文加密能力,網路加密設備除提供標準加密演算法和128位以上加密密鑰支持外,需具備對私有密鑰的支持能力,強化網路安全。
先進性:政務內網作為黨政機關的涉密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省信息產業的發展狀況,在網路方面要求具備當今業界領先的技術水平,以保證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的各類應用順利運行,包括:網路交換能力、設備冗餘能力、IP增值服務等。
可靠性:政務內網具有其特殊性,某些應用要求高度的穩定性、可靠性,因此要求從各層次的網路設備到數據鏈路都進行充分的冗餘,對於網路運作的系統應進行備份。
可用性:網路結構和帶寬可以滿足當前各種應用的需求。
開放標準及可擴展性:網路建設採用開放、成熟的技術標準,以便設備具有更好的兼容性,保證能夠在建成後的網路基礎上,在不影響當前應用的前提下進行順利擴展或者平滑升級。
可管理性:能夠為網路管理,設備管理和用戶管理提供強大的基於GUI的管理平臺,一方面簡化操作、一方面可以實時的監控網路,設備和用戶,另一方面提高故障解決能力。
電子政務內網的問題及對策[1]
- 一、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框架體系中關於電子政務內網部分一些關鍵問題亟待進一步明確
地方政府在進行電子政務建設時,很大程度上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然而,國家電子政務框架下的一些關鍵問題不夠明確,尤其表現在電子政務內網方面。一是電子政務內網的網路規模沒有明確的規定。從省到市、縣、鄉鎮,究竟應該延伸到哪一級、什麼建設規模,目前沒有統一規定。二是電子政務內網沒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術體系標準。沒有統一標準的、自上而下的技術體系標準,造成各地區、各部門在建設時各自為政,使得上下級間、不同部門間業務系統無法相連接等諸多問題難以解決。三是如何處理電子政務內網和外網的關係問題。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內、外網實行物理隔離,這就造成了內、外網,不能進行信息交換。那麼業務系統該怎麼建?如果都建在政務內網上,對外服務又怎麼辦?都建在政務外網上,安全又怎麼辦?信息安全方面的原則性的規定比較多,而矛盾性的規定也比較多。
- 二、各級領導對電子政務的理解不夠深入,是影響電子政務內網建設的重要因素
目前,地方各級政府均對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性有不同程度的認識,各級領導也普遍將電子政務建設提升到抓住機遇,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政府服務的高度來認識。但對究竟什麼是電子政務、什麼是電子政務內外網等關鍵性問題認識並不清楚。有的把電子政務僅僅當作政府部門的電腦化,不重視軟體的開發和政府業務流程的整合,而是用電腦系統去模仿傳統的手工政務處理模式,結果很多政府部門的電腦設備成為高級打字工具,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簡單地把電子政務等同於政府上網,對電子政務內網的建設沒有足夠的重視。另外,由於對電子政務各種概念的模糊不清,也造成了決策者對電子政務建設該建設什麼、怎麼建等問題無所適從。
- 三、電子政務內網的應用系統建設明顯不足,與行政體制改革相脫節
應用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根本,而電子政務內網的應用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服務領導決策的根本所在。目前,很多地區在內網建設上依然存在重硬輕軟的現象。在推動網路建設上著重看的是骨幹網路是不是千兆、是不是百兆到桌面、網路設備是不是先進等硬體基礎設施,而對於應用建設的重視度則遠遠不夠。這就造成了很多網路開通後,網路資源大量閑置,甚至一個比特的數據都沒跑過。另外,應用系統的建設與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優化政府業務流程等息息相關。只有在政府業務重組、優化業務流程基礎上實施的電子政務才可以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政務,而不是將政府傳統的業務簡單電子化。而很多地區和部門在實施內網應用系統時僅僅將傳統的業務簡單的電子化,系統運行後不但沒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很多應用系統剛剛開發完成,就開始了系統反覆的修改工作,很多系統改來改去甚至到最後推倒重來,造成時間和資金上不必要的浪費。
- 四、部門間協調困難,各部門電子政務內網應用系統相對獨立,信息資源不能共用
電子政務內網一般以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領導和政務部門為服務對象,不同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目前,大部分地區電子政務內網只實現了在網路層面上的互聯,而在應用系統上的互通還很難實現,信息孤島的現象普遍存在。
- 五、缺乏既熟悉政府業務又懂技術的人才和穩定的技術隊伍
電子政務建設關鍵是人才,特別是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電子政務內網中運行的大量應用系統與政府業務相關。由於缺乏既掌握專業技術,又熟悉政府流程和企業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使開發的信息系統難以與政府的管理、業務有機的結合起來。另外,電子政務內網也需要一支穩定的技術隊伍對其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維護。
- 六、現有公務員的信息化應用技能不高
各地區、各部門電子政務的應用水平取決於機關公務員信息化意識、電腦技能的水平。當前,地方政府的人力狀況無法滿足電子政務發展的客觀要求。在政府部門能夠熟練掌握電腦和網路的公務員數量十分有限。同時公務員受到電子政務和傳統政務工作方式的雙重壓力,在電子政務的建設階段,不可避免地要求公務員在承擔傳統方式的政務工作的同時,又能夠適應電子政務的需要,而許多公務員本身的思維慣性和工作壓力使其主動適應電子政務要求的思想動力不足,越是基層政府人員素質差距越大,具體工作的壓力越大,思維的惰性和慣性阻力也越大。
- ↑ 李瑛,鐘洛,喻飛.電子政務內網設計與實現[N].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