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工程造價管理是指針對工程項目的建設,全過程、全方位、多層次地運用技術、經濟及法律等手段,通過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工程造價的預測、優化、控制、分析、監督等,以獲得資源的最優配置和建設項目最大的投資效益。
工程造價管理的多層次性包含兩方面含義:
①就管理的主體而言,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一是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其主要任務是巨集觀管理和技術指導,
二是工程建設中的各方,他們的任務是針對實際工程項目開展微觀的、具體的工程造價管理工作;
②對於具體的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管理的內容也具有層次性,如標底的編製水平、報價的策略與技巧均是從整體利益上考慮的決策性問題,而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對於工程造價的管理是操作層面上的。換句話說,對於一個具體項目而言,同樣也有考慮整體利益的巨集觀工程造價管理和具體實施中的微觀工程造價管理。
建築產品作為商品除了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外,它確實又不同於一般商品,如建設周期長及程式多、資源消耗量大、影響因素多、計價複雜等。反映在工程造價管理上則表現為多主體性、階段性、動態性、系統性等特征。
1.工程造價管理的多主體性
工程造價管理的對象或客體是工程造價,而工程造價管理的主體則不僅僅是項目法人,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造價咨詢機構、承包商、設計單位等也都是工程造價管理的主體。無論是政府主管部門頒佈的法律、法規和條例,還是行業協會對工程造價管理實施的技術指導;也無論是承發包雙方針對工程造價實施的行為(如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還是中介機構為承發包方提供的技術服務;其行為的對象無論站在什麼樣的角度都是圍繞工程造價展開的,因而工程造價管理具有明顯的多主體性。
2.工程造價管理的階段性
一個建設項目一般要經過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招標投標、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等階段,相應的工程造價文件為投資估算、設計概算(預算)、標底(報價)、工程結算和竣工決算。而每個階段的工程造價文件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作用。投資估算是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參數;設計概算(預算)是設計文件的組成部分和編製標底的依據;標底(報價)是進行招標投標、確定中標單位的重要依據;工程結算是承發包雙方控製造價的重要手段;竣工決算是確定新增固定資產的依據。各個階段的工程造價文件既相互聯繫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因而工程造價管理具有明顯的階段性,而且每一個階段要解決重點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3.工程造價管理的動態性
工程造價管理的動態性表現在兩個方面:
(1)工程造價管理的內容和重點在項目建設的各個階段是動態的。比如: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造價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根據決策內容編製一個可靠的投資估算以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在招標投標階段,則是要使標底和報價能夠反映市場的變化和技術水平;而在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是在滿足質量和進度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控制工程造價以提高投資效益。
(2)工程造價本身的動態性決定的。在工程建設中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如物價水平、社會因素、自然條件等,都具有動態性。因此工程造價管理也具有動態性特點。
4.工程造價管理的系統性
系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幹組成部分(要素)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體。工程造價管理無論是從縱向,還是從橫向來看都具備系統性的特點。從縱向來看,投資估算、設計概算(預算)、標底(報價)、工程結算和竣工決算組成了工程造價管理的系統;從橫向來看,每個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都可以組成一個系統。比如:可以按工程造價的構成組成系統,可以按資源消耗的性質組成系統,還可以單項或單位工程組成系統等。而且只有把工程造價管理當做一個系統來研究,用系統工程的原理、觀點和方法來實施工程造價管理,才能從整體上實施有效的管理,真正實現最大的投資效益。
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缺乏的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持適當的發展速度,需要投入更多的建設資金,而籌措資金很不容易也很有限。因此,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如何有效地利用投入建設工程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儘量少的勞動和物質消耗,取得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保持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就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
工程造價管理的目的不僅在於控制項目投資不超過批准的造價限額,更在於堅持倡導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方針,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取得最大投資效益。
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任務是在工程建設中對工程造價的預測、優化、控制和評價。
1.工程造價的預測
工程造價的預測是指根據建設項目決策內容、技術文件、社會經濟水平等資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對擬建工程項目的花費做出的測算。工程造價的預測應遵循下列原則:
(1)工程造價的預測必須以建築產品的價值為基礎。
(2)工程造價預測的方法必須反映建築產品生產的規律。
(3)工程造價的預測必須反映工程項目的實際狀況(包括社會、經濟、自然等)。
(4)工程造價的預測水平應體現社會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水平。
2.工程造價的優化
目標是組織和個人在一個時期內通過努力而期望獲得的成果。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就是通過一系列行為和手段以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成果。由於工程造價管理具有層次性和多主體性,因此,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也具有層次性,即巨集觀目標和微觀目標。巨集觀目標是指政府實施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政府行為所要達到的目標在於引導投資方向、規範建築市場、制定工程造價管理有關的法律和制度。微觀目標是指項目法人、施工企業以及與從事工程造價有關的中介機構對於具體的工程造價建設項目實施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雖然項目法人和施工企業是兩個不同利益的主體,但是單就其實施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而言卻是以獲得最佳效益為目標。中介機構則是以自身的服務行為服務對象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資源的稀缺性是當今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資源的優化配置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工程造價的優化就是以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目標而進行的工程造價管理活動。在滿足工程項目功能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的最小投入。即通過對建設規模的優化、設計方案的優化、施工資源消耗的優化等以實現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
工程造價管理目標的優化是指以系統工程等理論和方法為指導,從全局的觀點出發,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以達到工程造價管理目標的行為。系統工程則是用科學的方法規劃和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通過最優途徑的選擇以獲得最合理、最經濟、最有效的效果。所謂科學的方法就是從整體觀念出發,通盤籌劃,合理安排整體中的每一個局部,以求得整體的最優,使每一個局部都服從一個整體目標,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以發揮整體的優勢,力求避免資源的損失和浪費。系統工程以多種專業學科技術為基礎,其所涉及的學科內容極為廣泛,主要技術內容包括:運籌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等。工程造價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大量問題需要以這些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來解決,如經濟規模的確定、資源限量的優化、設計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等。工程造價管理目標的優化是相對的,現實中很難找到絕對的優化目標。如運籌學從數學上研究出了一套最優化的方法,這套方法對處理不十分複雜的問題或複雜問題中的局部性問題還是適用的,它為一些問題的決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但現實的問題往往受到許多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如信息的限制、認識上的限制以及目標不易數量化的限制等,從某個角度看是最優的,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可能並非最優;從短期效果來看是最優的,從長期來看可能並不好。因此,工程造價管理目標的優化只是一個“有限合理性標準”或“令人滿意的標準”,很難達到理想化的“最大”或“最小”。儘管如此,工程造價管理目標的優化仍然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首先,工程造價管理目標的優化能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能夠使我們的行為和產生的效果更加接近最優目標。其次。工程造價管理目標的優化能夠解決簡單的或局部的優化問題,而且也有利於整體目標的優化。如線性規劃所能解決的下料問題能有效節約資源,從而使整體目標(工程造價的控制目標)更加接近最優化的目標。再次,工程造價管理目標的優化也能較好地解決主觀上難以決策的問題。如層次分析法的運用。
3.工程造價的控制
工程造價控制是指在工程項目建設的全過程中,檢查是否按預測的工程造價和資金使用計划進行,發現偏差、分析原因、進行糾正,以確保項目建設目標的實現。工程造價控制與工程造價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工程造價管理包含工程造價控制,工程造價控制只是工程造價管理活動的一種形式。
工程建設項目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工程造價控制具有以下特點:
(1)工程造價控制目標的動態性。由於工程造價需要多次性計價,所以各個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目標在不斷改變。
(2)工程造價控制的因素多。一方面工程建設資源消耗數量多;另一方面工程建設周期長,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多。
(3)工程造價控制的系統複雜。工程造價控制系統按性質分為政府控制系統、行業控制系統、業主控制系統、施工企業控制系統;按資源消耗費用分為人工費用控制系統、材料消耗費用控制系統、機械消耗費用控制系統等。
4.工程造價的分析評價
工程造價的分析評價是工程造價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應該貫穿於整個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之中。工程造價的分析包括工程造價的構成分析、技術經濟分析、比較分析等。
(1)工程造價的構成分析。主要是對工程造價的組成要素、所占比例等進行分析。其作用在於提供施工資源的安排,找出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為實施工程造價管理提供依據等。
(2)工程造價的技術經濟分析。主要是對設計方案、施工方案等問題進行技術經濟分析,以確定工程造價的合理性,為決策提供依據。
(3)工程造價的比較分析。一是對工程造價作縱向的比較分析,如估算、概算、預算的對比分析,實施工程造價的縱向控制;二是對工程造價作橫向的比較分析,如已建和擬建工程的技術經濟指標比較分析,以此考察建設方案的合理性問題。
5.工程造價的監督
工程造價的監督主要是指根據國家有關文件和規定對建設項目的審計工作,也包括上級主管部門對所屬部門建設項目的監督檢查工作。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基本對策 [1]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早在唐朝就有記載。但發展緩慢。新中國成立後,工程造價管理有了較大的發展,但並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學科體系。1949年後的30年基本沿用了原蘇聯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即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高度統一的定額,缺乏市場調節的工程造價,嚴重背離商品價值的計劃價格,從客觀上限制了工程造價管理科學的發展。雖然各級造價管理部門不斷地頒發規定、辦法、細則等,在實踐中對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總的框架下的修修補補,沒有起到根本的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以來,舊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經濟體制,這主要表現在:
(1)高度統一的定額排斥市場的調節作用。其根本的癥結在於其平均主義思想,既不獎勤也不罰懶,客觀上起到了打擊先進保護落後的作用,其直接後果便是使建築市場缺乏競爭活力,作為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內容的工程計價也只能陷入“數豆豆”的境地。工程造價管理學科的發展失去了方向。
(2)工程造價管理條塊分割,協調配合乏力,中央、地方以及各行各業均有自己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各自開展相關專業的建築、安裝等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由此導致:重覆工作,工程造價管理的絕大部分工作本可以由一個專門的機構完成,卻在不同行業內重覆進行,無謂地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沒有一個權威的協調機構;政出多門,無所適從。
(3)靜態的造價編製辦法不適應動態的市場,概算不斷地調整,不斷地修編,卻並沒有找到科學的編製辦法,雖然提出了“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的辦法,但要真正做到動態管理,還缺乏完善的機制。
(4)行業壟斷,地區封鎖,缺乏公平競爭的機制。市場經濟的一般特點是:物資配置市場化,資源的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價格信號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資源配置的調整與變動要依照市場價格的變化來進行;企業行為主體化,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具有商品生產經營的全部權力,根據市場信號,行使主體權力,調整生產經營戰略以獲取最大的投資效益;巨集觀調控間接化,市場經濟中政府部門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是通過指導性、預期性計劃,各種經濟杠桿,財政貨幣政策等來間接調控,保證市場經濟有序地進行。令人遺憾的是,招投標流於形式、明招暗定、不公平競爭、條子工程、領導工程等現象還依然存在。
(5)重技術輕經濟,重施工階段,輕視決策和設計環節。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只負技術責任不論經濟效益的現象比較普遍,表現在工程造價上便是“釣魚工程”,“可行性研究”變成“可批性研究”,其結果必然造成工程造價不斷攀升,工期一拖再拖。此外,只重視施工階段的造價管理,而輕視決策和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國內外資料表明,決策和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程度約為75%~90%,而施工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程度僅為5%~10%。
(6)招標投標制的實施還需進一步完善。實行招標投標制,將競爭的機制引入建築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它對於規範市場行為、避免腐敗的產生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招標投標的實踐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如:規避招標、不合理分標、串標、排斥潛在的投標人、行業封鎖等行為,使招標投標制不能充分發揮其優勝劣汰的作用。
儘管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有些是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不可避免的,值得欣慰的是工程造價管理正向更加科學的方向轉化。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必須改革,不改革是沒有出路的,而改革又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
(1)重視和加強項目決策階段的投資估算工作,努力提高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控制數的準確度,切實發揮其控制建設項目總造價的作用。
(2)明確概預算工作不僅要反映設計、估算工程造價,更要能動地影響設計、優化設計,併發揮控制工程造價,促進合理使用建設資金的作用。工程經濟人員與設計人員要密切配合,做好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通過優化設計來保證設計的技術經濟合理性。明確規定設計單位逐級控制工程造價的責任制,並輔之以必要的獎罰制度。
(3)認識到要從基本建設產品和建築產品也是商品的認識出發,以價值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確定建設工程的造價和建築安裝工程的造價,使工程造價的構成合理化,逐漸與國際慣例接軌。
(4)把競爭機制引入工程造價管理體制,打破以行政手段分配建設任務和設計施工單位依附於主管部門吃大鍋飯的體制,衝破條條割裂、地區封鎖,在相對平等的條件下進行招標承包,擇優選擇工程承包公司、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和設備材料供應單位,以促使這些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降低工程造價。
(5)提出用“動態”方法研究和管理工程造價。研究如何體現項目投資額的時間價值,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工程造價管理機構要定期公佈各種設備、材料、工資、機械台班的價格指數以及各類工程造價指數,儘快建立地區、部門以至全國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
(6)提出了“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過渡時期改革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工程造價管理的改革步伐。
(7)工程造價咨詢業的產生和逐步發展,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的建立為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和與國際慣例的接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8)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方法,實現“四統一”,為招標投標活動搭建公平科學的平臺。將建築產品定價的權利交給企業,為最終實現市場形成工程造價的機制創造了條件。
1.改革要符合中國國情
這是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指導思想。中國的國情具體到工程項目的建設則表現為建設資金短缺,基礎設施落後,勞動生產效率低,管理水平、人口素質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等。這些決定了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要符合中國的國情。
2.改革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有序的經濟,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應該而且必須納入法治的軌道。我國目前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是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所必須遵守的根本準則。此外,工程造價的形成和計價方法問題、建築市場的公平競爭問題、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問題等,都應該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以市場形成工程造價的價格機制。
3.改革要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
工程造價管理改革既要符合中國國情,又要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係,兩者並不矛盾。
一方面,改革不針對實際情況,不結合中國的國情就失去了改革的基礎;
另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尤其是加入WTO以後,我國既要參與國際的競爭,同時又面臨著國外的挑戰。
- ↑ 郭琦.水電工程造價管理.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