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融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商品融資(Commodity financing)
目錄 |
商品融資是指購買商或者銷售商以其未來或者已持有的商品權利為抵(質)押,向銀行申請短期融資的業務。商品融資的範疇與目前討論較多的國內貿易融資的範疇交叉重疊,商品融資強調物權和物流對應的收益,不包括服務貿易融資,也不必然要求單據的轉移。
實際上,國外並不強調流動資金貸款的概念,收益和風險的權衡最終需落實到債項設計上,區域、行業、優先性安排、期限、擔保、利率等要素是設計債項上需要關註和控制的,至於是流動資金貸款還是項目貸款無關要旨。在國外,商品融資或者說商品收益權融資是基本的信貸產品,大抵沒有外國銀行家能夠理解國內長期存在的鋪底流動資金貸款的概念。
按照融資對象劃分,商品融資可分為賣方融資和買方融資;按照物權憑證的種類來劃分,可分為倉單質押融資、發票融資、國內保理、國內信用證項下的打包貸款等。
早在2004年11月,聯合國貿發會議在日內瓦召開“商品貿易融資和發展:創新的融資機制”的專家會議上就提出:需要大力發展商品融資業務。會議認為,在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獲得資金的渠道受到嚴重限制。與世界市場貸款條件相比,發展中國家大多數銀行只接受某些固定資產抵押放款。由於大多數人是初級商品生產者和加工者,缺乏資金而難以實現多樣化生產的情況嚴重阻礙了發展。這次專家會議對商品融資進行了分析,提出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更需要大力發展商品融資業務。
顯然,對於習慣了不問具體債項用途的流動資金貸款的我國銀行業來說,商品融資是一個很新的事物。抓住機遇,積極穩健地創新發展,才能搶占業務經營的先機。
目前,工行和招商銀行推出了商品融資產品。2006年7月18日,工行與中國外運集團簽訂了《物流金融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物流監管與商品融資、物流結算、物流保理、物流擔保和客戶信用風險管理方面共同研發新型產品。雙方在框架協議項下,簽訂了《商品融資專項合作協議》,承諾將共同為客戶提供原材料及產成品庫存、在途貨物的融資。與中國外運集團的合作將強有力地推動在倉儲保管和監管合作支持下的商品融資業務發展,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工行的商品融資業務將取得長足進展。目前,工行北京分行已經運作和推廣了“汽車合格證質押貸款”,並嘗試推廣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國內保理、發票融資、國內信用證等新業務品種;工行上海分行於2005年底成功推出“鋼貿通”和“車輛通”,為鋼材代理商和汽車經銷商提供短期融資。
招商銀行為客戶提供的商品融資產品包括:保兌倉、倉單質押擔保貸款、動產抵押貸款、動產質押貸款、商品提貨權貸款、國內保理等。
無具體貸款用途,銀行對貸款投放和收回失去控制。眾所周知,以往銀行投放的一般流動資金貸款用途都是“用於企業日常經營資金周轉”或者是沒有具體所指的“用於購買原材料”等。銀行在審查一般流動資金貸款時,關註的是客戶歷史信用狀況、財務經營實力,無從關註具體債項,所謂的債項設計也是跟著感覺走。由於沒有限定具體的貸款用途,也就談不上對貸款投放和收回的控制了,銀行信貸人員實有“靠天吃飯”的感覺。
企業短貸長用,銀行與企業陷入信貸怪圈。對“好”的企業,銀行捨不得退,“求”著企業繼續占用銀行貸款;對“差”的企業,銀行收不回貸款,流動資金貸款長期沉澱在企業的日常經營周轉中,無從抽身,企業以低息成本長期占用銀行資金,直至企業死亡或者逃廢債,使得銀行屢敗屢戰。
銀行“靈活處置”,掩蓋真實貸款質量。借新還舊、收回再貸、還舊借新、再融資、重組都是中國銀行業特定歷史時期的專有名詞。不難想象,短貸長用下的借新還舊、收回再貸、還舊借新、再融資、重組暗含著不良貸款,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真實的貸款質量很難為外人所知。
開始具備“股東意識”和“市值意識”的商業銀行終於樹立起經濟資本占用、經濟增加值核算、凈資產回報率、總資產回報率等概念,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銀行管理人員懂得了風險和收益之間的權衡原則,開始真正腳踏實地地管理每一筆融資業務風險。這是中國銀行業可喜的進步,它將推動巨大的銀行生產力。不再有借新還舊是一個標誌。
但我們不應忘記歷史。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模式曾給銀行業帶來嚴重的資產質量問題。以工行歷史上兩次大規模剝離不良資產為例,流動資金貸款餘額占剝離的貸款總金額的84.5%;在歷年的政策性核銷中,流動資金貸款核銷金額占總核銷額約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