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區建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和諧社區建設是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各個社會群體和諧相處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一)社區服務
街道要有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要有服務設施,能基本滿足社區居民的基本需要。便民服務熱線要實現街居聯網,失業人員的再就業率達到70%以上,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做到應保盡保,殘疾人員保障覆蓋率大於90%,社區衛生人口覆蓋率達到80%以上,要制定社區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預案,沒有違法生育現象,社區95%以上居民對社區提供的服務表示滿意。所以,我們既有定性的東西,還有定量的東西。
(二)社區環境
提倡人民社區人民建,人民社區人民管的建議。人民是主人,社區的人民就是社區的主人,所以,我們提出人民社區人民建,人民社區人民管。採取民辦公助,企民聯辦,企業和民眾聯辦的方法,加強社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整頓社區容貌、整頓亂搭亂建,整頓環境衛生,使社區的社容社貌有一個明顯的改變,為社區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為社區的企業商貿發展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使社區做到可持續發展。社區有清潔保潔隊伍,有綠化維護隊伍,“三包”協議達到95%以上,垃圾的收拾率達到95%,小區綠化覆蓋率不低於30%。
(三)社區文化
有社區圖書館,藏書量達到1000冊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動站和社區體育活動場所,社區參加全民健身的人口達50%以上,參加社區文明學校各類教育培訓的人數達到本居住區居民的10%以上。文明樓院、文明家庭、衛生之家分別占管轄區總數的40%、50%、60%。
(四)社區穩定
社區有警務室,自保組織要健全,社區內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有社區校正人員檔案,對刑滿釋放和解教人員的幫教率達到90%。社區內無黃賭毒現象,無邪教組織,建立了公共安全應急預案,無集體上訪和越界上訪事件,有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機制,社區無重大、特大火災,無重大安全交通事故,家庭和睦,沒有虐待和不贍養老人的行為,無家庭暴力。
(五)居民自治
居民委員會組織健全,能夠主動接受社區黨委領導及時受理社區居民的意見和要求,有《居民公約》、《社區自製章程》,居民對居委會組織的活動參與率在60%以上。社區有志願者組織,建立了社區事務聽證會制度和社區事務通報制度,堅持居務公開。居委會辦公設備有著落,經費有保證。
(六)黨的領導
這是最重要的一條。社區黨的領導要健全,要有黨組織,並認真地開展活動。建立健全黨對社區工作的協調委員會,社區內離退休黨員組織關係轉移到社區黨組織的達到70%。有社區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支部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 民主法治健全
- 基本社保均衡
- 公共服務完善
- 社會安全穩定
- 生活環境良好
- 鄰裡互助友愛。
(一)全面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推進社區基層民主政治,健全基層民主自治組織,使社區居民在社區事務中能夠依法當家作主;基本社保均衡。
(二)進一步完善城市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範圍,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切實保障各方面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使更多的群眾都能享受到改革與發展的成果;公共服務完善。
(三)進一步調整公共資源配置,加強社區五大服務網路建設,拓寬服務領域,改善服務質量,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服務;社會安全穩定。
(四)不斷健全社區群防群治網路,堅持人防、技防相結合,完善安全防範體系,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與服務,使社區安定祥和,社會秩序井然,廣大居民安居樂業,生態環境良好。
(五)切實搞好綠化美化、垃圾與污水處理,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識、環保意識,使群眾養成節約、環保、衛生的良好習慣;鄰裡互助友愛。鄰裡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守望相助,形成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的良好社會風尚。
- 擴大社區居民參與。建設和諧社區,關鍵是擴大社區居民參與,動員廣大社區居民積极參加社區的各種公共事務和公共活動,把居民群眾凝聚於基層社區組織內。
- 動員轄區單位共建社區。通過宣傳教育,培養社區精神,調動社區成員單位的積極性,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 實行機關部門包聯社區。組織市、區兩級機關部門包聯社區,一個部門包聯一個社區。其任務是指導幫助社區加強內部基礎性工作。
- 開展“特色社區”建設活動。配合和諧社區建設,組織開展創建文明社區、平安社區和綠色社區活動,深化和諧社區建設的主題。同時,繼續開展文化、衛生、科技和法律“四進社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