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社會保障水平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會保障水平(Social Security Level)

目錄

什麼是社會保障水平

  社會保障水平是用來反映社會成員享受社會保障經濟待遇程度高低的概念,它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關鍵要素,直接反映著社會保障資金的供求關係,並間接反映著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狀況。社會保障水平測定指標通常為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社會保障水平的計算公式[1]

  社會保障水平=社會保障支出總額÷國內生產總值×100%

  其中,社會保障支出總額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實際支出的各種社會保障費用總和。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不同時期,它包含不同的具體項目。

社會保障水平的特點[2]

  (1)動態性。即社會保障水平會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社會保障制度本身的變化而變化。在規定的考察時期內,通過社會保障水平的實際變化狀況的對比分析,可以對社會發展與社會保障運行進行統籌分析與政策調整。

  (2)剛性趨勢。即社會保障水平通常表現為待遇支付的不斷提高而不是下降,社會保障規模往往趨於擴大,社會保障項目的體系也是越來越完善。通過社會保障水平的縱向比較可以很好地反映出這一發展過程。

  (3)適度彈性。社會保障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社會保障制度本身和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社會保障水平應處在一個適度範圍之內,在這個範圍之內,社會保障制度能夠良性運行,並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社會保障水平的制約因素[2]

  社會保障水平取決於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社會保障理念等多種因素。社會保障水平制約因素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從需求供給的角度來看,決定社會保障水平的因素可以從社會保障需求的影響因素、社會保障供給的影響因素以及社會保障供求平衡的影響因素三個方面來分析。

  除此之外,影響社會保障水平的一般制約因素體現在以下方面:

  (1)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社會保障支出範圍及總體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直接相關。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支出範圍明顯大於發展中國家的範圍。經濟實力是支撐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沒有強大的經濟整體實力,就不會有較大的社會保障支出範圍。從近年來社會保障的發展趨勢來看,世界不同國家的社會保障支出總體水平都呈現出一種逐漸上升的趨勢。

  (2)公共部門私人部門的相對發展水平。在現實經濟中,存在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配置社會保障資源的差異性,簡單地說,私人部門是由基於供求關係的市場來決定的,而公共部門是通過非市場的政治程式來決定的。①兩個部門在社會保障支出方面的社會分工以及與市場經濟條件相適應的實際狀況,將對社會保障的適度水平產生直接的影響。

  (3)收人分配狀況。從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看,貧富差距呈現擴大趨勢,貧富懸殊問題特別是城鄉居民以及地區間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對社會保障水平產生了直接衝擊。目前,我國社會保障的保障過度與保障不足同時並存,社會保障的社會分化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狀況。歷史經驗證明,平均主義不能調動廣大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貧富懸殊同樣不利於提高經濟效率,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迅速建立與完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確定合理的社會保障支出水平和對象,以調節全國居民貧富差距,防止兩極分化已經刻不容緩。

  (4)財政體制及公共財政政策。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依賴於公共財政體制的建立。財政職能和財政行為是政府的基本職能和基本行為,集中體現了政府的目標。政府的職能在於營造發展環境,彌補市場缺陷,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而不是充當市場主體,替代市場力量,這也是公共財政的基本定位。政府的充分關註和積極支持是實現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條件,只有減少政府替代市場的功能,才能擴大公共財政的作用;只有增加政府用於公共支出比例,才有更多的財政力量支持和解決社會保障問題。從直接經濟投資轉向公共財政是政府職能創新的需要,也可以促進財政體制本身的一系列改革加快推進,為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供重要的前提條件。

  (5)社會保障的理念與目標。社會保障理念和目標對社會保障水平產生直接影響。在強調國家責任的社會保障理念下,一般追求充分社會保障的目標,從而導致比較高的社會保障水平;在強調個人責任的社會保障理念下,一般追求基本社會保障的目標,從而導致比較低的社會保障水平;在強調國家、社會與個人合理承擔責任的社會保障理念下,一般追求比較合理的社會保障的目標,從而選擇比較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

適度社會保障水平的功能[2]

  第一,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能夠滿足和保證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從而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和工作環境,不斷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第二,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能夠保持社會的相對穩定,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滿足和提高,社會不安定因素相對減少,社會矛盾趨向緩和,使得社會比較和諧。

  第三,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能夠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有助於構建一個相對和諧穩定的社會,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還能夠使國家和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障負擔趨於合理,提高用人單位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還為補充社會保障提供了發展空間,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促進就業等都有顯著的積極的作用。第四,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對於社會保障制度本身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它可以避免社會保障資源供給不足所造成的支付危機,也可以避免由於社會保障水平過高而引發的資源浪費,使得社會保障順利發展。

適度社會保障水平的意義[2]

  (1)社會保障水平直接反映著社會保障制度本身的結構與運行的實際狀況。社會保障水平能夠客觀地描述社會保障程度的高低,並且通過國際間的比較,更好地總結和探索社會保障的政策制定、未來發展及其良性運行。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是社會保障制度應該恪守的目標,它必然是制度運行可以實際承受的待遇支付水平,因而反映著社會保障制度結構的合理性及其運行的可行性。

  (2)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通過對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的研究,可以發現社會保障資金的供求狀況對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的投資比例和效率、全社會的儲蓄能力、社會失業率等的影響,從而制定更為合理的經濟政策。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保障水平過高,則政府和用人單位就可能難以承受,導致財力緊張、生產成本增加,從而制約經濟的發展;反之,社會保障程度過低、保障項目過少,則不能充分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安全網”作用。

  (3)社會保障水平直接關係著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社會保障的直接對象首先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幫助的人群,進而推廣到全體社會成員。所以,通過對社會保障水平的研究,可以瞭解和發現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高低,掌握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與規律,從而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繁榮

  (4)社會保障的適度水平可以保持社會成員參與勞動力資源配置激勵機制的有效性。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史表明,過高與過低的社會保障水平,都不利於勞動力自身的再生產過程,並可以妨礙勞動力的實際配置過程,從而造成社會資源配置的低效狀況。

參考文獻

  1. 孟連崑,佟寶貴編.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理論與實踐探索 上捲[M].華齡出版社,2004.04
  2. 2.0 2.1 2.2 2.3 丁建定主編.高等院校文科教材 社會保障概論[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03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Yixi,方小莉,Mis铭,Tracy,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保障水平"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