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去個體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去個體化[1]

  去個體化是指個體在群體中時,被群體的行為意識和目標所控制,失去大部分的自我意識和評價,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嚴重下降,從而加人群體中情緒化的、衝動的行為的現象。也就是說在一個較大規模的群體中,個體往往受身旁事物的影響,他們無法以自己內在的價值標準態度來支配自己的行為,而是根據別人的反應來反應。

去個體化的產生原因[2]

  (1)匿名性:匿名性是產生去個體化現象的關鍵之一,任何可能使成員降低自我認同的事件,都可能增強去個體化的效果。團體成員越隱匿,他們越會覺得不需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2)自我意識的降低:導致去個體化的第二個原因,是自我意識的降低,人的行為通常受道德意識、價值系統及所習得的社會規範的控制。但是在某些情境中,個體的自我意識卻失去了這些控制能力,人們覺得沒有必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不顧及行為的嚴重後果,這種自我意識的降低,與匿名性一起,在去個體化的現象中起著重要作用。

影響去個體化的因素[3]

  1.群體規模大:群體規模越大,成員越有可能失去較多的自我意識,所有的人都會把其行為的責任歸因為情境而不是自己的選擇,個體的道德顧忌都降到了最低水平,因為“每個人都這麼乾”。

  2.身體匿名性強:研究發現,當暴力事件中的襲擊者頭戴面具、頭巾或其他面部偽裝物時,與未偽裝的襲擊者相比,這些匿名的襲擊者表現出更嚴重的襲擊行為。當前,互聯網就提供了類似的匿名性,使得網上盜版、黑客攻擊、網上言論的敵對而激進的行為比面對面交談中要多得多。身體匿名性是否總能引發人們釋放最邪惡的衝動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一旦提供利他的線索,去個體化的人們甚至會施捨更多的錢財。匿名性使人們的自我意識減弱、群體意識增強、更容易對情境線索作出回應,無論這線索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3.群體先有喚起和分散註意力的活動:群體在表現出攻擊性之前常常會發生一些較小的引發人們喚起狀態或者分散其註意力的事件。集體喊叫、高歌、鼓掌、跳舞既可以令人們熱情似火又能減少其自我意識。研究表明,像扔石頭、小組合唱這樣的活動可能會成為其他更放肆行為的前奏。當人們看到別人和自己做出同樣的行為時,會認為別人也和自己想得一樣,因而對自己做出的衝動性舉動產生一種自我強化的愉悅感。可以理解,當人們衝著裁判大喊大叫時,並不會想到自己的價值觀念,而只是對情境做出一種即時的反應罷了。

制止去個體化的方法[1]

  (1)儘快將人群分散、隔離、縮小,避免擴大化。

  (2)進行反向情緒的干擾,力圖達到情緒的中和,應註意方法的正確性,絕不可煽動。

  (3)親情友情的個體說服、制止。

  (4)多人勸阻個體,瓦解群體。

  (5)為個體恢復自我意識創造條件,如音樂、顏色、現象氣氛的渲染。

去個體化的案例分析[1]

案例一:食堂風波

  一、案例介紹

  一家有兩千多名員工的電子廠,在吃中餐的時候,因為食堂的伙食越做越差,一名員工終於無法忍受與一名廚師爭吵起來。旁邊的的五六名廚師見那名員工是在故意刁難,而且話說得難聽,於是他們都氣勢洶洶地來幫那名廚師爭論,劍拔弩張,一副要打人的樣子。

  這時,在餐廳就餐的幾乎所有員工也都一窩蜂地圍了過來,幫著那名員工叫罵起來。食堂的領班不但沒制止那幾名廚師,還把食堂的其他十幾名廚師叫過來與員工們爭辨起來,於是整個食堂吵成一片。這時,一個員工將自己的飯盆扔向廚師,接著又有幾個員工也連盆帶飯扔向廚師。廚師們也火了,沖向那個扔盆的員工要打他。這時,幾乎所有手上有飯盆的員工一齊砸向廚師們,其中還包括有眾多的女員工,而男員工都衝過去與廚師們撕打起來,二十多名廚師哪裡是幾百上千名員工的對於,使多名廚師不同程度地受傷。員工(包括男員工和女員工)還把廚房和餐廳的設備砸得一塌糊塗,全體員工拒絕上班,正式進行罷工,並提出多項關於提高生活和工作福利的要求。

  外資老闆慌了神,趕快求救於當地政府,經過當地政府、廠家和員工代表三方的兩天談判,總算是平息了此次罷工事件。

  二、案例分析

  其實這家電子廠員工每天八元錢的伙食標準,在當地應該算是相當不錯的,只是一段時間因廚師的疏懶,伙食相對變差。然而,就因為一時的爭吵、氣憤造成瞭如此嚴重的後果,令廠家心痛不已。此事結束後,員工當然是大快不已,既發泄了平時心中的怒氣,又提高了生活和工作的福利。但是,回頭再仔細想想,許多員工覺得自己的行為真是不可思議,平時從來都沒有與人爭吵、打架的,那天怎麼會那麼勇敢呢?特別是一些女員工,平時要是讓她們扔手上的飯盆,那是不可能的事,砸東西更是不可能了,然而,那天她們都幹了。

  上面是一個典型的去個體化事例,去個體化是一種“真我離走”(失去對自我的控制)的狀態,使人喪失對自己的判斷和控制。良性的情緒導致的去個體化,可以給人帶來無限的熱情和激情,直至演變成巨大的有益於團體的力量。不良情緒導致的去個體化,可以給人帶來無比的衝動和憤慨,可能造成嚴重的破壞性結果。我們經常在電視中看到國外由游行示威或球迷起哄演變成的騷亂,那些暴力對抗警察、瘋狂打砸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說不定都是些文弱的“良民”,只是在一些不良分子的帶領和鼓動下,在人群中失去了真我。因為人群中大部分是互不相識的人,再加上鼓動之下的不良情緒化,也就造成了最可怕的一種情況,往往會給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威脅。

  三、案例啟示

  我們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正確的自我評價自我控制是個體維持正常團體角色和履行團體責任所必須具備的。如果一個人嚴重喪失自我意識,那麼其行為具有不可預測的破壞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為之所以有難以預計的破壞性,正在於他們喪失了自我意識,嚴重破壞了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所以,企業管理者應該正確認識去個體化,維護良性去個體化的發展,及時合理制止不良去個體化的發生,避免企業和員工受到損失。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費棟華編著.員工腦電波 人力資源心理管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8
  2. 魏保生主編.同等學力(在職)考研心理學綜合輔導[M].科學出版社,2005.5
  3. 沈德立,陰國恩主編.基礎心理學 第2版[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0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方小莉.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去個體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