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區域經濟規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区域经济的规划)

區域經濟規劃(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

目錄

什麼是區域經濟規劃

  區域經濟規劃,是指在特定的區域空間範圍內,對未來經濟建設的總體部署。

  區域經濟規劃是經濟、社會、科技和環境的空間統一形式,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地域空間上的落實和體現。一個完備合理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應包括在充分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期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思路的確定,並以此為指導進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全面系統地分析、制定、評價與落實。 它是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

區域經濟規劃的內容

  區域經濟規劃的內容是十分豐富而廣泛的。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自然條件和國土資源的綜合評價;社會、經濟現狀分析和遠景預測;國土開發整治的目標和任務;自然資源開發的規模、佈局和步驟;城市佈局以及交通、通訊、動力和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安排;國土整治和環境保護;綜合開發的重點區域;巨集觀經濟效益估價;實施對策和措施等。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地方自主權的日益擴大,區域經濟規劃的內容不斷豐富,並日益區域化。在區域經濟規劃中,具有主導意義、關鍵性的中心內容,主要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主導產業結構配置、區域空間佈局和調整等。

  1、區域經濟發展目標

  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在認識上不盡一致,因而在區域經濟發展目標和目標體系設置上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看法,一是傳統的發展觀,認為經濟發展就是經濟增長,區域經濟發展目標就是經濟增長;二是現代的科學發展觀,認為發展應以社會和人為主體,社會進步是發展的目標,經濟增長只是一種手段。較多的人同意後一種看法,認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應體現以人的發展為主體,經濟增長為中心,社會進步為方向;同時,應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的統一。溫家寶總理也於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式發表講話,提出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

  區域經濟規劃的總目標是通過目標體系來體現的。它主要包括三個目標,即經濟增長方面的目標、社會進步方面的目標和生態環境改善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之間,既存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面,也存在相互矛盾和制約的一面。比如,經濟增長目標和就業目標之間就存在一定的矛盾。為了求得經濟的高速增長,一般做法是推進工業化的進程,優先發展重工業。而重工業是資金密集型工業,要提高投資利用率,就限制了勞動就業的增加。再如,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之間,如果註意到了二者協調發展,經濟增長就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如果忽視了生態環境,只顧經濟的高速增長,生態環境就會遭到破壞,環境質量就會不斷下降。

  2、主導產業的選擇

  一個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關係到區域經濟優勢的發揮、產業結構的形成,以及區域在全國勞動地域分工格局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因此,主導產業的選擇是區域經濟規劃內容的中心環節。在選擇主導產業時,應看其職能是否起到了雙重作用。一方面,它應是區域產業結構的中心,能起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應在全國區域分工中占有優勢,具有區際意義,能起到強化區際分工與合作的作用,而不應把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即所謂的“瓶頸”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選擇,更不能把在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小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選擇。區域主導產業一定是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能發揮區域優勢,能在區際貿易中取得比較利益產業。具體來說,其產業的產品收入需求彈性要大,市場前景要好;經濟效益要高,市場占有率要大;產業關聯性要強,連續效應要好;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率要高,在產業中波及效果要大。通過量化指標對這些方面綜合分析,然後再確定主導產業,就會更準確。

  3、產業結構的配置

  主導產業一經確定之後,就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配置,這也是區域經濟規劃的重要內容。區域結構是若幹個產業的結合,它涉及產業的分類、產業結構合理化標誌以及如何配置等問題。因此,在制定區域經濟規劃時,必須註意如下問題:⑴對本區域產業結構的現狀、特點、問題產業的原因進行綜合評價分析;⑵對影響和決定本區域產業結構配置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除了經濟因素外,社會的、環境的、政策的因素都包括哪些;⑶產業之間的聯繫及產業結構的優化組合,主導產業的合理規模,主導產業與其它產業以及其它產業之間的比例關係和時序上的銜接與協調;⑷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要與本區域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不能不顧條件地追求高指標。要把重點放在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的優化組合上,通過優化配置提高產業結構的效益;⑸不能把主導產業絕對化,而要註意優勢產業系列的培植,以增強產業結構伴隨時間和條件的變化所必須具有的適應能力。

  4、區域空間佈局

  區域產業結構的佈局是把生產要素按部門配置,並把它們組合起來,部門之間按一定比例協調發展。而區域空間佈局是把生產要素按地域空間配置,並把它們組合起來,地區間按比例協調發展。區域空間佈局主要是通過生產力的佈局,來協調區域內各地區之間的發展關係,以促進區域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此,在安排區域空間佈局時應註意以下幾個問題:⑴要明確區域空間佈局框架。在規劃期內開發建設的區域方向、重點等基本輪廓應該確定,以便作為項目選點和生產分佈的巨集觀依據。⑵在區域空間投資上,採取非均衡協調發展模式。要正確處理投資重點地區與非投資重點地區的關係,既要從總體上把握投資效果,又不使區域內各地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⑶從區域全局上對主導企業和相關企業的區位選擇、各建設項目的規模配套和建設時序進行協調安排。對共同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以及有利的環境,工業企業或工業集團,可採用成組佈局或綜合佈局形式。⑷區域城鎮體系建設佈局,要按照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多層次的生產力水平,進行不同層次和等級的城鎮體系建設佈局,使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結構和地域結構與之相適應,更好的發揮城鎮體系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區域經濟規劃的基本特征

  區域經濟規劃不同於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它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

  1、區域經濟規划具有地域性

  地域性是區域經濟規劃最重要的特征,因為區域經濟規劃總是與一定的區域聯繫在一起。各地區在自然、地理、資源、環境等方面,客觀上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發展條件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尤其是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難有著較大的差別,這就使得要規劃的區域具有鮮明的區情特色,因而也就決定了區域經濟規划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各區域開展區域經濟規劃工作,一定要從本區域的區情特點出發,依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所提出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佈局,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全面進行資源評價與區域力的分析,研究區內外自然的、地理的、歷史的、經濟的、社會的聯繫,找出本地區的比較優勢,確定主導專業化部門和產業結構,以及空間的重點佈局,使區域的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在地域空間合理分佈,協調發展。

  2、區域經濟規划具有戰略性

  區域經濟規劃是對未來一定時期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它的規劃期限較長,具有長遠戰略性。同時,區域經濟規劃也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在地域空間上的具體體現,而依據發展戰略制訂的區域經濟規劃也自然具有戰略性。此外,任何一個區域都有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量變到質變的動態變化過程。儘管在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時,要對區情和區域外部的環境和條件進行全面的評價與分析,但由於區域經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以及未來的許多不確定因素,因而區域經濟規劃為更好適應區情變化和區外形勢發展的要求,大都對未來發展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作方向性的描繪與規劃,這也充分體現了區域經濟規劃的戰略性。

  3、區域經濟規划具有綜合性

  綜合性是區域經濟規劃的內容所要求的。1987年國家計委印發的《國土規劃編製辦法》指出,國土規劃主要包括十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涉及經濟、社會、人口、環境、資源等各個方面,體現了區域經濟規劃的基本任務,反映了區域經濟規劃的綜合性特征。區域經濟是一個系統。系統本身要求各組成部分整齊有序,各個分支系統耦合協調。在結構層次、時間序列、空間區位和運作過程中協調發展。區域的經濟與人口、社會、環境、資源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城鎮與鄉村之間,生產性建設非生產性建設之間,都要通盤權衡,綜合規劃,既要充分發揮區域的整體優勢,又要實現產業結構的資源最佳配置和國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整治。為此,只有對區域經濟進行綜合規劃,才能實現上述要求。

  4、區域經濟規划具有動態性

  區域經濟是一個開放系統。同任何一個開放系統一樣,它也是一種動態系統。作為一種開放的動態子系統,區域經濟系統與全國經濟大系統之間、與其它區域經濟系統之間,區域經濟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隨時都在進行著要素的流動和能量的交換。由於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在空間轉換中不斷發生變化,因而作為依據區情制定的區域經濟規劃,也必須是動態的區域經濟的反映。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每當世界風雲變幻,新技術出現、產業轉移或資源方面有重大發現時,區域經濟的發展戰略與規劃都必須做出反應,以便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本世紀80年代,正當第三次新技術革命推動全球性產業結構大調整的浪潮衝擊亞太地區時,我國實行了沿海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戰略,各地相繼制定了與其相適應的區域經濟規劃。沿海各省區、市都把接受、吸納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調整本地區的產業結構,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的重點。

  5、區域經濟規划具有群眾性

  制定區域經濟規劃的目的,就是通過規劃未來,使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變成現實。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既要使區域經濟規划具有科學性,又要使區域經濟規划具有群眾性。現代的區域規劃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由於它的內容具有綜合性,因而它是一個多學科的聯合攻關項目。它涉及經濟、社會環境、資源、人口、地理、建築、工程技術等多種學科的專業知識,需要吸收各類人才參加區域經濟規劃的制定。經驗表明,由有組織能力的領導幹部,有工作經驗的實際工作者和有豐富規劃知識的專門人才組成的規劃班子,是做好規劃的重要保證。同時,任何一個區域規劃,都要涉及國家、地區、部門、集團、單位的利益,都會遇到錯綜複雜的矛盾。要處理好這些矛盾,就得通過各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只有把規劃建立在群眾基礎上,才能使規劃中的一些重大決策避免失誤。當然,區域經濟規劃的落實和執行,更離不開各級領導幹部和群眾的努力。沒有群眾的努力和支持,再好的規劃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區域經濟規劃的原則

  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區域經濟規劃,必須遵守相應的原則。具體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堅持社會勞動地域分工的原則

  社會勞動地域分工決定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體現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本質。區際之間比較優勢的客觀存在是勞動地域分工的基礎。各區域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建立主導專業化部門,並以此為中心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和地域空間結構,是區際經濟之間分工與合作的前提條件。而區域的比較優勢的確定、主導產業的選擇,以及產業結構和地域空間結構的配置,正是區域經濟規劃的基礎內容。因此,可以認為區域開發規劃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地域分工的發展,即通過科學的規劃,使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形成建立在優勢資源基礎上的專業化部門與綜合部門相結合的合理的產業結構體系,使區域內城鄉之間,各經濟區之間有效地分工與協作,並通過區際分工建立與相關地區合理的分工與協作關係,促進區域發展。

  從以上社會勞動地域經濟規劃關係不難看出,堅持區域分工的原則,有利於明確區域經濟規劃的方向和重點,在全國區域分工體系中進一步發揮優勢,在區際貿易和競爭中獲得比較利益。同時,通過區域經濟規劃,區域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2、堅持正確、全面的分析和認識區情特點的原則

  離開區情分析制定區域經濟規劃是無的放矢,依據錯誤的區情分析制定的區域經濟規劃將導致規劃決策的失誤,使區域經濟發展步入歧途,甚至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區情分析不僅是區域經濟規劃的主要內容,而且是區域經濟規劃的必要前提。區情分析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區域內生產要素、市場、社會人文、生態環境的分析;二是外部環境的分析。而正確認識區情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進行“區力”分析。包括自然資源、經濟資源社會資源這三組要素綜合指數,然後加權平均求得。二是要確定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確定區域經濟發展階段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因為它不僅要考慮到區域經濟發展過程的主要方面,而且還要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為此,一些專家設想通過一組指標數值分別加權,據以判斷區域經濟發展程度,然後確定其所處的階段是屬於發育階段、成長階段,還是成熟階段。通過“區力”分析和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的確定,使得人們對區情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對區情特點把握得更準確、更實際,從而使制定出來的區域經濟規劃更有針對性、現實性、科學性和可行性。

  3、堅持區域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區域經濟規劃是經濟發展規劃。經濟增長不等於經濟發展。現代的經濟發展概念,既包括經濟增長,又包括社會進步。這是因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不僅在於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而且在於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水平。區域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新的發展觀認為,區域經濟增長並不意味著區域經濟發展。因為現實的經濟生活中,有的經濟增長是以人口膨脹、環境污染、資源破壞、社會秩序混亂為代價的。這種經濟增長不僅損害了當代人的利益,而且還損害了後代人的利益。為了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區域經濟規劃必須註意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堅持區域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速度與效益統一的原則

  區域經濟發展是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效益的同步和統一,也是現代區域經濟規劃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標。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區域經濟規劃受到傳統經濟體制和增長方式的影響,往往重數量,輕質量,重速度,輕效益。為了追求區域經濟增長速度,甚至以犧牲效益為代價,以致出現區域經濟的增長速度上去了,經濟效益反而下降了的反常現象。當然,區域經濟發展的正常增長速度還是應該保持的,但這種增長速度只能建立在經濟效益的不斷改善和提高的基礎上。區域經濟規劃堅持速度與效益統一的原則,⑴就是在規劃的指導思想上,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到速度不那麼高,效益比較好的集約型增長方式上來。集約型增長方式是速度、質量、效益三者的結合與統一;⑵就是優化區域經濟結構,把速度和效益的統一建立在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上,包括優化技術結構、產業結構、空間佈局結構等。其中的關鍵是立足發揮本地優勢,選準主導專業化部門,以主導產業為核心,延伸和擴展產業鏈,優化配置產業結構,並以此提高區域經濟的整體素質,提高區域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Yixi,HEHE林,jane409,方小莉,y桑,Gaoshan2013,Lin,寒曦,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區域經濟規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