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不僅僅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會,針對哪些打算創業、已經創業、成功創業的創業群體,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具有創新性,創造性和實踐性特點。
1991年,東京創業創新教育國際會議從廣義上把"創業創新教育"界定為:培養最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包括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養。
教育部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政府高度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堅持強基礎、搭平臺、重引導的原則,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優化創新創業的制度和服務環境,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環境,著力構建全覆蓋、分層次、有體系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建設完善的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形成一個像生態體系一樣的良性迴圈系統,構建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培育體系。這一體系包括高校、政府、企業、家庭、學生等多個子系統,各子系統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支撐,構成一個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育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的生態培育[2]
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主幹,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培育體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作為參與者和協助者,政府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在政策制定、資金支持、輿論導向、服務體系、部門協調等多方面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起到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
各種企業尤其是知名企業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起著重要的示範作用,他們是大學畢業生創新創業的最直觀的感受和奮鬥目標,因此,企業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擔負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落腳點在學生,只有學生接受了創新創業觀念,並勇於去實踐創新創業,才能說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實際的效果。每一個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家庭的支持是學生實踐創新創業的有力保障。
(1)意識培養:啟蒙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使學生瞭解創新型人才的素質要求,瞭解創業的概念、要素與特征等,使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
(2)能力提升:解析並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洞察力、決策力、組織協調能力與領導力等各項創新創業素質,使學生具備必要的創業能力。
(3)環境認知:引導學生認知當今企業及行業環境,瞭解創業機會,把握創業風險,掌握商業模式開發的過程,設計策略及技巧等。
(4)實踐模擬:通過創業計劃書撰寫、模擬實踐活動開展等,鼓勵學生體驗創業準備的各個環節,包括創業市場評估、創業融資、創辦企業流程與風險管理等。
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始於20世紀末。1998年,清華大學舉辦首屆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成為第一所將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引入亞洲的高校。2002年,高校創業教育在我國正式啟動,教育部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院校確定為開展創業教育的試點院校。十多年來,創新創業教育逐步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視,一些高校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積極引導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目前國內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
- "挑戰杯"及創業設計類競賽為載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 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依托,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 以大學生創業基地(園區)為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 成立專門組織機構為保證,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
- 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試點,培養創新型人才
- 搭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實施創新創業教育
- 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