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檢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健康體檢管理[1]
健康體檢管理是指以人群的健康需求為基礎,按照“早發現,早干預”的原則來選定體格檢查的項目。檢查的結果對後期的健康干預活動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健康體檢管理模式的構建[2]
1.實施個性化健康體檢管理
21世紀的體檢消費者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日益個性化的價值觀念,雖然他們總體上傾向於和大眾保持同質化的服務消費,但對於健康體檢他們期望在預約、付款、體檢和體檢後服務等方面,健康體檢中心能滿足其特別的要求。因此,我們才會說顧客滿意僅僅只是邁上了顧客信任的第一個臺階,不斷強化的顧客滿意才是顧客信任的基礎。同時,顧客滿意不一定可以發展到顧客信任,從顧客滿意到顧客信任的過程中,企業或者我們體檢中心都還要做許許多多的事情。這就導致健康體檢管理市場需要個性化的基礎。個性化的體檢和及時性服務使顧客產生依賴,進而培養情感信任:只有個性化的體檢和及時性服務能適應顧客時,顧客才會信賴:顧客不可能自發的信任,顧客的信任需要以實際行動來培養,故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已經不是消費量的滿足而是質的差異的獲得。所以健康體檢中心能否根據具體消費者而不是群體消費者設計非常個人化的體檢項目或服務,就成為衡量各體檢中心其競爭勢力的一項準則。
2.健康調查
健康體檢過程中通過發放健康調查表、問詢等多種方式圍繞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採集全面的個人信息資料。內容包括生物遺傳因素:如年齡、性別、種族、身高、體重等;行為及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飲酒、運動、飲食、睡眠等;心理因素:如個性、情緒、壓力、緊張度等;社會環境因素:如工作性質、居住條件、經濟收入、個人保健意識、醫療條件等。另外個人建康史包括病史、遺傳史、預防按種、婚姻生育史等。
3.健康評估
踺康評估是根據健康調查及健康體檢獲得個體生活方式、心理、生理、社會環境等綜合數據信息,運用流行病學和生命統計學方法進行前瞻性、個體化或群體化、定性與定量分析,對個人或群體當前的健康狀況做出客觀評價;對存在的健康危險因素及危險度進行分析,並指出可變因素及不可變因素;對重大疾病的可能性進行科學預測,並給出綜合的、個性化的健康促進方案,通過改變個人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等危險因素降低危險因素的影響程度,達到顯著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改善個體健康狀況,提高健康壽命的目標。
4.健康干預
(1)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利用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結果,拓展傳統健康教育內容,向公眾傳播健康危險因素信息和慢性病的危害等知識。由於不同個體所處的內外環境不同,人們在健康促進知識、態度和行為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導致人們對發病風險因素防範認識不同,因此,健康教育應因人而異,教育內容應根據評價結果而具針對性。運用建康危險因素的研究成果,通過多種大眾傳媒手段如電視、報刊雜誌等傳播科普知識;在社區、醫療機構定期開展健康講座、開具膳食處方和健身處方等,提高全人群防病意識。
(2)針對性健康指導。開闢健康咨詢熱線、設立健康咨詢門診,分析個人或團體健康信息、健康評估效果及對建康的影響,制定個體或團體健康管理計劃,提供健康指導,對已患病的個體,可進行針對性疾病或疾病危險因素管理,如糖尿病管理、心腦血管疾病及相關危險因素管理等;對沒有患病的個體,可進行生活方式改善指導、心理指導等;根據設定健康目標,動態追蹤、評價計劃及干預措施實施效果,不斷調整干預計劃和干預措施,從而達到預期健康管理效果。
5.健康監測
國家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廣泛開展為以建立醫院為基礎、體檢資料庫為依托地健康監測網提供了有利條件。例如,山東省立醫院健康查體中心成立於2005年4月,一直以來致力十健康、亞腱康及疾病群體的縫康管理工作,以健康查體中心為依托的山東省立醫院健康監測網已經形成並日趨成熟,該監測網利用電腦信息技術,建立完整系統的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隨訪庫、疾病分析彙總系統,建立針對慢性病的“行為危險因素監測系統”,長期地、動態地、連續地觀察不同群體中慢性疾病與生活行為危險因素關係,分析研究疾病的流行趨勢及分佈規律。對出現疾病危險因素的個體或高危群體進行動態監測管理,以慢性病群體和人群縫康教育為切人點,採取干預措施並註重效果評價,將為制定、實施、評價和調整預防疾病有關政策、採取干預措施提供科學真實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