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產業互聯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是指以生產者為主要用戶,通過在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各個環節的網路滲透從而達到提升效率、節約資源等行業優化作用,通過生產、資源配置交易效率的提升推進產業發展,通過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尋求全新的管理與服務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創造出不僅限於流量的更高價值的產業形態。

產業互聯網的理論發展[1]

  從理論淵源上看,“產業互聯網”有兩個淵源:一個淵源是源自西方的“Industrial Internet”。這一概念最早源自於矽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咨詢公司於2000年發佈的一個咨詢報告。在這份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 被定義為用複雜物理機器和網路化感測器及軟體實現的製造業企業互聯。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一概念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在報告《產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中重提了這一概念,它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儘管在通用公司的報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涉及工業、交通、能源、醫療等各個領域,但其主要應用是在工業,所以在這個概念被引入國內時,它被翻譯為了“工業互聯網”。另一個淵源則來自於國內一些企業的具體實踐。早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就有一批企業專註於從事為企業服務的“B端業務”。其中的一些企業將自己的業務命名為“產業互聯網”。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Industrial Internet”,還是早期國內企業提出的“產業互聯網”,關註的都只是一定技術條件下,互聯網技術在某一產業鏈環節上的應用。“Industrial Internet”關註的主要是物聯網技術對製造環節的應用,而早期企業強調的“產業互聯網”強調的則更多是互聯網在銷售環節的應用。顯然,現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概念要比這兩個概念遠為寬泛:它強調的是傳統企業將互聯網將技術全面應用到產業價值鏈,從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切入,以網路平臺模式來進行信息、資源、資金三方面的整合,從而提升整個產業的運行效率,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對某個具體技術,或者價值鏈某一環節的關註。

  這裡,我們需要強調一下“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互聯網+”可以理解為“互聯網+各行各業”,它強調的是連接,是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無論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還是“互聯網+教育”,關註的都主要是基於互聯網連接所帶來的信息提供和匹配的技術力量。而“產業互聯網”則不同,它除了強調互聯網技術的鏈接作用之外,還強調互聯網技術與具體產業的融合,強調互聯網技術在提升產業效率方面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業互聯網”其實可以被視為是“互聯網+”概念的迭代和升級。

产业互联网的实践发展     “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异同

產業互聯網的內容

  產業互聯網是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聯合後的新型業態,是企業戰略的一種模式。隨著網路化進程逐漸從個人轉向企業,以從為行業企業服務中產生收益為主要盈利模式的產業互聯網將逐漸興起。產業互聯網的到來意味著各行業如製造、建築、醫療、農業交通運輸教育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全面滲透到傳統產業價值鏈,並對其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進行改造升級的產業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傳統產業生產、交易和資源配置效率的不斷提高。

  O2O是產業互聯網初創發展的切入點。產業互聯網主要是將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滲透到傳統產業,以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而不是顛覆傳統產業。

  互補合作是產業互聯網健康發展的前提。產業互聯網不同於消費互聯網和產品互聯網,不是僅僅實現線上交易銷售採購,需要將研發設計、生產、售後、融資等環節,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虛擬化、流程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用戶體驗是產業互聯網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在互聯網領域,用戶體驗永遠是貫穿始終的獲取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唯一要素。

  大數據是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引擎。隨著信息網路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將不斷產生越來越多的數據

產業互聯網的組成

  1、生產製造體系:以用戶為導向的個性化設計

  產業互聯網在與傳統企業融合中的最大特點,即將原有以企業為導向的規模型設計轉向以用戶為導向的個性化設計。從產品功能研發到產品包裝設計,每一個部分都通過互聯網思維與用戶建立關聯,爭取更廣泛的互動,從而形成有效的生產製作方案,強調用戶的參與度,尊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同時在智能家居產品功能設計方面,越來越多的產品通過支持聯網功能達到智慧化應用程度,不僅僅改變了人們的使用習慣,更拓展了生活維度,享受到智能科技在生活細節中的應用。

  2、銷售物流體系:線上線下一體化是主要趨勢

  傳統行業為了節約資源與時間成本在分銷採購等方面已逐漸採用B2B交易方式。據工信部統計,我國B2B業務已將近8萬億,企業也更重視線上平臺交易與建立,並逐步完善支付手段、電子商務安全認證等體系,也促使大量的批發業務由線下轉移到線上交易

  在未來,企業應充分利用線下資源的優勢,拓展線上平臺,並將線下的物流退貨業務流程進行線上管理,最終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由此看來,產業互聯網在物流交付平臺和信息集成交易平臺的建立是企業與互聯網融合的一個重要方向。

  3、融資體系:建立中小企業增新服務平臺

  由於我國金融行業長期受體制因素的限制,導致結構失衡,明顯體現在20%的大企業客戶占用了80%的金融資源,銀行借貸動力不足,使得眾多中小微型企業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務,發展受到制約。互聯網金融由於其成本效率高,同時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或將在中小微企業融資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產業互聯網的特征[2]

  正如爭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沒有實際意義一樣,對不斷發展和快速創新的產業互聯網給出準確而嚴格的定義難度很大,我們也沒有必要花大力氣去爭辯產業互聯網的概念。但是如果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即從企業產品和服務對象的角度理解,可以將產業互聯網理解成與消費互聯網相對應的概念。實際上,產業互聯網包含了面向企業的從生產到流通的各個環節,並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1、產業互聯網的關鍵主體是傳統企業,不是原生互聯網企業。

  要做到互聯網和傳統產業實現融合和競合的狀態,首先要明確各自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承擔的責任。產業互聯網的主體既包括為傳統企業轉型服務的互聯網企業和技術支撐企業,也包括轉型後的傳統企業,但後者才是產業互聯網中的關鍵主體。因為傳統行業才是自己行業領域技術、流程、思想的持有者,而這些都需要時間上的積澱,是互聯網企業所缺乏的。在觀念上,製造業企業註重的是務實求真,能夠長期有效地投放資源,相對於依賴風險投資和金融市場支持的模式,更可持續發展。而互聯網企業始終扮演的都是為生產服務的角色,是創新引領的角色。製造業企業才是創新的主體。這點與騰訊的「半條命」理論類似。騰訊只有半條命,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因此產業互聯網的「半條命」在於幫助傳統產業成長為自主的平臺和生態。

  2、產業互聯網化是遞進的,不是同步的。

需要明確的是,傳統產業互聯網化的進程並不是一致的,是一個遞進的過程。信息密度越高的行業,互聯網化的成熟度越高,例如媒體、零售等。而公共交通、醫療,以及製造、能源、農業等行業的信息密度相對較低,其互聯網化的進程相對滯後。

  3、產業互聯網的主戰場是製造業的互聯網化

  製造業成為可以突破的方向,成為產業互聯網的主戰場。因為5G、工業機器人、感測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發展,可以為製造業的互聯網化提供技術支持。推動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既是中國製造提質增效升級的需要,也是互聯網經濟更為廣泛、更為深刻影響國民經濟的必由之路。實質上是發揮互聯網對製造業創新的驅動作用,使製造業轉移到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的基礎設施上來,實現工業體系由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邁向信息化的飛躍。

  國務院〔2016〕28號文件《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是一份非常好的文件,它指出:推動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利於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有利於激發「雙創」活力、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有利於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新舊生產體系的轉換。

產業互聯網的優勢[3]

  產業互聯網是一種運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下一代信息技術,促進企業內的人、物、服務以及企業間、企業與用戶間互聯互通、線上線下融合、資源與要素協同的一種全新產業發展範式。它既是新生產方式、組織方式、運營方式,也是一種新的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服務業、農業深度融合的產物。

  構建強大、智能、安全的產業互聯網,可有效推動我國產業升級步伐。

  一是有利於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圍繞產品與服務質量不高的突出問題,產業互聯網可以有力地賦能企業檢驗檢測體系,根據先行指標判斷產品與設備的運行狀態,預防故障的發生;實現產品自動檢測、全程追溯與可視,實現智能質檢;健全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全面質量管理水平。

  二是有利於產業創新。產業互聯網能夠推動企業、產業結合自身情況,圍繞國家戰略、市場需求、未來方向等,更高效地開展仿製創新、集成創新、原始創新和顛覆式創新,推動企業創新體系、產業創新體系、國家創新系統構建,推動政產學研用金有機結合的創新生態體系建設。

  三是有利於組織變革。產業互聯網能夠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生產方式,按照專業化分工要求,推動企業業務重組、業務外包、聯盟、供應鏈合作等,實現大範圍的智能生產、柔性生產、精益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等。

  四是有利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網民大國,是全球最大的傳統產業市場與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當前,我國產業互聯網發展尚處起步階段,農業、工業和許多服務部門的數字化程度並不高,數字化工廠的比例僅為歐美的一半左右,裝備設備的智能化也遠低於歐美水平,數據分析還處於追趕階段,產業互聯網平臺更多側重於應用。這種狀況表明,產業互聯網在我國有極為廣闊發展前景,將催生萬億美元的市場,為我國經濟增長註入新的動力。

如何推進產業互聯網發展[4]

  註重覆合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加大對既精通工業生產流程又懂信息技術的跨界融合人才的培養。不一味地依靠高校進行專業設置的調整或改革,需要從整個行業和企業自身出發,加大投入力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匯聚國內外人才,解決複合型人才匱乏的難題。

  加快構建傳統產業互聯網生態系統。在補齊短板上下功夫,把提升傳統產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多層次協同推進機制,積極營造良好環境,推動「產學研用」等多方協同發展。加快打造一批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降低企業應用互聯網的技術門檻和成本。在促進應用上下功夫,大力培育產業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支持企業從應用出發,打造細分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強化集成創新。完善傳統企業、系統集成商、軟體開發商、裝備供應商等之間的合作機制,開展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應用推廣。在夯實基礎上下功夫,加快產業互聯網標準制定與推廣應用,充分發揮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引領作用,深化與各產業融合,為產業轉型升級奠定基礎。

  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夯實網路和信息安全基礎,充分調動政府、企業、服務機構等主體的積極性,各方共同參與,研究萬物互聯的潛在風險隱患,推動政企之間的安全信息共用,建立協同聯動的互聯網安全機制。

  構建統一標準體系。既要發揮各產業互聯網標準的特色,又要保證相互之間互聯互通,避免重覆投資,開放公共空間。防止各個部門各自為政,推出相互之間不開放、不兼容的標準體系。加強各產業之間、各部門之間、各企業之間的協同和配合,積極合作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增強國際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陳永偉;《中國經濟增長十年展望(2019-2028):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中信出版社出版;2019年7月
  2. 高新民;《高新民:互聯網的下半場——產業互聯網》;騰訊研究院產業互聯網專家會上發言;2019年7月31日
  3. 充分認識發展產業互聯網的廣闊前景.中國經濟網.2019.3.27
  4. 文洋;《產業互聯網如何實現「存量變革」》;學習時報;2019年8月9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LuyinT,Tracy,M id 217e864a95924545b67620205658ff34.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互聯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