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产业互联网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指以生产者为主要用户,通过在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效率、节约资源等行业优化作用,通过生产、资源配置交易效率的提升推进产业发展,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不仅限于流量的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

产业互联网的理论发展[1]

  从理论渊源上看,“产业互联网”有两个渊源:一个渊源是源自西方的“Industrial Internet”。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硅谷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于2000年发布的一个咨询报告。在这份报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 被定义为用复杂物理机器和网络化传感器及软件实现的制造业企业互联。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在报告《产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中重提了这一概念,它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尽管在通用公司的报告中,“Industrial Internet”涉及工业、交通、能源、医疗等各个领域,但其主要应用是在工业,所以在这个概念被引入国内时,它被翻译为了“工业互联网”。另一个渊源则来自于国内一些企业的具体实践。早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就有一批企业专注于从事为企业服务的“B端业务”。其中的一些企业将自己的业务命名为“产业互联网”。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Industrial Internet”,还是早期国内企业提出的“产业互联网”,关注的都只是一定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技术在某一产业链环节上的应用。“Industrial Internet”关注的主要是物联网技术对制造环节的应用,而早期企业强调的“产业互联网”强调的则更多是互联网在销售环节的应用。显然,现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概念要比这两个概念远为宽泛:它强调的是传统企业将互联网将技术全面应用到产业价值链,从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切入,以网络平台模式来进行信息、资源、资金三方面的整合,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运行效率,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某个具体技术,或者价值链某一环节的关注。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下“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互联网+”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各行各业”,它强调的是连接,是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还是“互联网+教育”,关注的都主要是基于互联网连接所带来的信息提供和匹配的技术力量。而“产业互联网”则不同,它除了强调互联网技术的链接作用之外,还强调互联网技术与具体产业的融合,强调互联网技术在提升产业效率方面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互联网”其实可以被视为是“互联网+”概念的迭代和升级。

产业互联网的实践发展     “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异同

产业互联网的内容

  产业互联网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联合后的新型业态,是企业战略的一种模式。随着网络化进程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以从为行业企业服务中产生收益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将逐渐兴起。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建筑、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全面渗透到传统产业价值链,并对其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的产业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传统产业生产、交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O2O是产业互联网初创发展的切入点。产业互联网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渗透到传统产业,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颠覆传统产业。

  互补合作是产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前提。产业互联网不同于消费互联网和产品互联网,不是仅仅实现线上交易销售采购,需要将研发设计、生产、售后、融资等环节,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虚拟化、流程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用户体验是产业互联网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互联网领域,用户体验永远是贯穿始终的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唯一要素。

  大数据是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引擎。随着信息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将不断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

产业互联网的组成

  1、生产制造体系: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设计

  产业互联网在与传统企业融合中的最大特点,即将原有以企业为导向的规模型设计转向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设计。从产品功能研发到产品包装设计,每一个部分都通过互联网思维与用户建立关联,争取更广泛的互动,从而形成有效的生产制作方案,强调用户的参与度,尊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在智能家居产品功能设计方面,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支持联网功能达到智慧化应用程度,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更拓展了生活维度,享受到智能科技在生活细节中的应用。

  2、销售物流体系:线上线下一体化是主要趋势

  传统行业为了节约资源与时间成本在分销采购等方面已逐渐采用B2B交易方式。据工信部统计,我国B2B业务已将近8万亿,企业也更重视线上平台交易与建立,并逐步完善支付手段、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等体系,也促使大量的批发业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交易

  在未来,企业应充分利用线下资源的优势,拓展线上平台,并将线下的物流退货业务流程进行线上管理,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由此看来,产业互联网在物流交付平台和信息集成交易平台的建立是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

  3、融资体系:建立中小企业增新服务平台

  由于我国金融行业长期受体制因素的限制,导致结构失衡,明显体现在20%的大企业客户占用了80%的金融资源,银行借贷动力不足,使得众多中小微型企业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发展受到制约。互联网金融由于其成本效率高,同时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或将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互联网的特征[2]

  正如争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没有实际意义一样,对不断发展和快速创新的产业互联网给出准确而严格的定义难度很大,我们也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争辩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但是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即从企业产品和服务对象的角度理解,可以将产业互联网理解成与消费互联网相对应的概念。实际上,产业互联网包含了面向企业的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产业互联网的关键主体是传统企业,不是原生互联网企业。

  要做到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实现融合和竞合的状态,首先要明确各自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产业互联网的主体既包括为传统企业转型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和技术支撑企业,也包括转型后的传统企业,但后者才是产业互联网中的关键主体。因为传统行业才是自己行业领域技术、流程、思想的持有者,而这些都需要时间上的积淀,是互联网企业所缺乏的。在观念上,制造业企业注重的是务实求真,能够长期有效地投放资源,相对于依赖风险投资和金融市场支持的模式,更可持续发展。而互联网企业始终扮演的都是为生产服务的角色,是创新引领的角色。制造业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这点与腾讯的「半条命」理论类似。腾讯只有半条命,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因此产业互联网的「半条命」在于帮助传统产业成长为自主的平台和生态。

  2、产业互联网化是递进的,不是同步的。

需要明确的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进程并不是一致的,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信息密度越高的行业,互联网化的成熟度越高,例如媒体、零售等。而公共交通、医疗,以及制造、能源、农业等行业的信息密度相对较低,其互联网化的进程相对滞后。

  3、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是制造业的互联网化

  制造业成为可以突破的方向,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因为5G、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既是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需要,也是互联网经济更为广泛、更为深刻影响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实质上是发挥互联网对制造业创新的驱动作用,使制造业转移到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基础设施上来,实现工业体系由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迈向信息化的飞跃。

  国务院〔2016〕28号文件《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一份非常好的文件,它指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有利于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新旧生产体系的转换。

产业互联网的优势[3]

  产业互联网是一种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下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内的人、物、服务以及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资源与要素协同的一种全新产业发展范式。它既是新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运营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服务业、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构建强大、智能、安全的产业互联网,可有效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步伐。

  一是有利于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围绕产品与服务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产业互联网可以有力地赋能企业检验检测体系,根据先行指标判断产品与设备的运行状态,预防故障的发生;实现产品自动检测、全程追溯与可视,实现智能质检;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

  二是有利于产业创新。产业互联网能够推动企业、产业结合自身情况,围绕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未来方向等,更高效地开展仿制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推动企业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国家创新系统构建,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有机结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三是有利于组织变革。产业互联网能够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按照专业化分工要求,推动企业业务重组、业务外包、联盟、供应链合作等,实现大范围的智能生产、柔性生产、精益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

  四是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网民大国,是全球最大的传统产业市场与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当前,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尚处起步阶段,农业、工业和许多服务部门的数字化程度并不高,数字化工厂的比例仅为欧美的一半左右,装备设备的智能化也远低于欧美水平,数据分析还处于追赶阶段,产业互联网平台更多侧重于应用。这种状况表明,产业互联网在我国有极为广阔发展前景,将催生万亿美元的市场,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如何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4]

  注重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既精通工业生产流程又懂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人才的培养。不一味地依靠高校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或改革,需要从整个行业和企业自身出发,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汇聚国内外人才,解决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难题。

  加快构建传统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把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多层次协同推进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产学研用」等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降低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在促进应用上下功夫,大力培育产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支持企业从应用出发,打造细分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强化集成创新。完善传统企业、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装备供应商等之间的合作机制,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应用推广。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加快产业互联网标准制定与推广应用,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深化与各产业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夯实网络和信息安全基础,充分调动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等主体的积极性,各方共同参与,研究万物互联的潜在风险隐患,推动政企之间的安全信息共享,建立协同联动的互联网安全机制。

  构建统一标准体系。既要发挥各产业互联网标准的特色,又要保证相互之间互联互通,避免重复投资,开放公共空间。防止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推出相互之间不开放、不兼容的标准体系。加强各产业之间、各部门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协同和配合,积极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陈永伟;《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9-2028):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中信出版社出版;2019年7月
  2. 高新民;《高新民: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腾讯研究院产业互联网专家会上发言;2019年7月31日
  3. 充分认识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广阔前景.中国经济网.2019.3.27
  4. 文洋;《产业互联网如何实现「存量变革」》;学习时报;2019年8月9日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LuyinT,Tracy,M id 217e864a95924545b67620205658ff34.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产业互联网"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