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雲產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雲產業(Cloud Industry)

目錄

什麼是雲產業

  雲產業是指基於雲計算應用模式的產業平臺服務。在雲平臺上,所有的產業園區,策劃服務商,產業製造商,行業協會,管理機構,行業媒體,法律結構等都集中雲整合成資源池,各個資源相互展示和互動,按需交流,達成意向,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雲產業的類型[1]

  雲產業可以根據服務內容分為三類: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簡稱Paas)、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簡稱Saas)和設備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簡稱Iaas)三種類型,還可以根據用戶性質分為公有雲(Public Cloud)、私有雲(Private Cloud)、社團雲(Community Cloud)和混合雲(Hybrid Cloud)。如圖1所示,雲產業中的基本當事人包括三類利益相關者:用戶(包括個人和企業)、雲服務企業和政府,另外,為滿足政府對雲服務企業隱私政策的有效監管,第三方審計機構(Third Party Auditing)是第四類利益相關者。

  Image:云产业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关系示意.png

我國雲產業發展現狀[2]

  (一)雲產業市場規模增長迅速

  中國雲產業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計世資訊提供了一種包含搜索引擎網路游戲的口徑較寬的統計數據,認為2009年雲計算應用的市場規模已達403.5億元,比2008年的315.2億元增長了28%。另外,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結果,2009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為92.23億元,比2008年增長26.85%。根據賽迪顧問2012年發佈的《中國雲產業發展白皮書》,初步估計2012年中國雲產業市場規模為606.78億元,相對於2009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92.2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7.4%。由此可可見,中國雲產業正處於市場起飛期,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二)雲計算服務模式相對單一

  雲計算服務分為硬體層的基礎架構雲(IaaS)、平臺雲(Pass)和軟體應用雲(saas)個層次,從長期來看,在雲計算的產值中應該呈現均衡發展的格局。但是,中國目前雲產業服務模式比較單一,大多數的雲計算服務主要以Pass和SaaS的形式提供給用戶,在IaaS層則主要依賴於技術實力強勁的IBM谷歌國際公司。計世資訊的研究提供了雲計算應用的細分市場結構,其中,以軟體即服務(SaaS)為代表的雲應用服務所占市場比例最大,是目前雲計算服務的主要方式。2009年,SaaS在雲計算服務中所占比例為87.8%,平臺即服務(Paas)所占比例為l1.8%,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所占比例為0.4%。這表明,中國雲計算基礎設施與基礎服務領域非常薄弱,對國外企業的過度依賴很有可能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受制於人。

  (三)雲產業佈局缺乏統一考慮

  儘管雲計算服務在中國尚未真正全面普及,但是國內地方政府對雲產業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各地紛紛建立雲計算中心,投入相當高,動輒是幾千萬或者是上億元;初步統計,中國正有超過20個城市將雲計算作為重點發展產業,例如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很多省市都結合自身特色,推出了各自的雲計算發展戰略。這種一哄而上的雲產業發展局面已經嚴重偏離了雲計算的本質。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雲計算中心嗎?這些雲計算中心真的能夠高效地為我們提供服務嗎?大多數的雲計算中心建設項目不但未能對已經過剩的計算資源進行整合和高效利用,反而演化成為重覆建設重覆投資,從而造成更大規模的IT資源浪費。

  因此,必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來發展雲產業,需要從國家層面上統籌協調、統一考慮,參考各地實際需求來佈局,避免重覆建設,造成資源浪費。

  (四)公有雲難以“落地”

  公有雲是雲計算服務的一種形式,在美國和世界很多地區已經大範同普及,對政府、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然而公有雲在中國一直難以“落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客戶接受程度。根據埃森哲公司對100多位IT高級管理人員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企業已開始探索使用雲計算,但在態度方面依然謹慎,目前更傾向於創建私有雲,而不是使用公有雲服務,只有不到20%的受訪企業在使用公有雲服務,構建和運行私有雲平臺的比例要更高,願意把核心應用委托給雲服務商的用戶極少。另一方面,則是發展環境不成熟。機房基礎設施、網路環境以及政策管制等都是公有雲發展的絆腳石,國際上成熟的雲服務比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Raekspaee等移植到中國困難重重;國內土生土長的阿裡雲和盛大雲等,不僅面臨政策上的限制,也面臨很多基礎設施方面的問題。

我國雲產業發展的建議

  1、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度出發,降低雲產業電力、網路帶寬成本;把脈市場規律,合理規劃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避免重覆建設和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統一我國雲計算標準,規範行業秩序:包括以技術概念、參考模型為代表的基礎標準以海量數據管理、瀏覽交互為代表的雲計算關鍵技術及產品標準;以雲服務模式質量評價、雲治理規範為代表的服務運營資源管理標準;以雲平臺安全防護、雲平臺信息安全監管、安全審計為代表的信息安全標準。

  3、構建雲產業的創新激勵機制,調動企業積極性,強化產業化運用:利用財政政策加大對企業研發的支持比例;引導金融機構向雲產業傾斜,幫助融資;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程度的減免或補貼;人才發明在戶口、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出台針對性支持政策。

  4、政府帶頭示範應用雲產業化成果,開展數據公開工作。支持“產學研”聯盟雲計算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促進技術創新:在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建設、行業技術溝通交流、等方面做出努力。

  5、完善法律保障機制,加快數據隱私領域立法,加大雲安全保護:加強法制宣傳,加大司法保護,在數據隱私和信息安全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做出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銳.雲產業發展與消費者隱私權保護的平衡機制研究——基於成本-收益視角[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3
  2. 蔡鵬飛.中國雲產業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1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Tracy,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雲產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