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企業集團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中植企業集團創建於1995年,是中國領先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集團總部位於北京。多年來,集團始終秉持“天道酬勤、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堅持產融結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現已形成“實業+金融”雙主業模式,逐步發展成為涵蓋實體產業、資產管理、金融服務、財富管理等領域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在實業板塊,集團響應國家產融結合、經濟雙迴圈的號召,圍繞供給側改革的痛點和短板,依托控股的十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培育平臺,大力發展半導體、大數據、大消費、大健康、幼兒早教、新能源汽車、生態環保、企業外包服務等細分行業龍頭。在內蒙古、山西、貴州、雲南等省(區),已探明煤炭資源儲量45億噸,涉及採礦權、探礦權30多宗,包括主焦煤、配焦煤、無煙煤等,設計產能超過2千萬噸/年。金屬和非金屬礦遍及全國十二個省份,礦床潛在價值1200多億元,包括金銀銅鐵鎢錳鋰、砂石骨料等。
在金融板塊,集團戰略控股或參股六家持牌金融機構,包括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恆邦財險、中融匯信期貨和天科佳豪典當行。控股或參股五家資產管理公司,包括中海晟融、中植國際、中新融創、中植資本、首拓融盛,業務涵蓋不動產管理、困境資產管理、國企混改、併購重組與私募股權投資等。控股或參股四家財富管理公司,分別為恆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致力於為高凈值客戶打造全球化的財富管理平臺,為高凈值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集團成立以來,始終不忘反哺國家和人民,忠實踐行根植社會、回饋社會的承諾,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秉承“行穩致遠,公益先行”的理念,集團積極投身國家教育事業,累計出資超過10.5億元,贊助了北大、清華、復旦、南開、北師大、華中師大、哈工大、中央美院、西湖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多所知名院校,創辦科研機構,設置獎學金,積極支持人才培養。
同時,集團堅決貫徹黨中央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積極落實扶貧項目。2016年和2017年向新疆麥蓋提縣捐款1.69億元,支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2019年4月,響應原國務院扶貧辦和教育部聯合發起的“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決定投入10億元,將扶貧和扶智結合起來。這個項目作為教育脫貧的典型案例,被載入2021年4月國務院發佈的《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
- 1995年成立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公司,註冊資本總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
- 2002年開始大力發展信托業務。
- 2003年房地產開發形成品牌優勢,業務遍及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多個城市,投資建設焦溫高速公路,開創民營企業投資高速公路的先河。
- 2010年開始選派高管赴美國西點軍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海外培訓基地學習,組織開展境內外知名商學院專業培訓,選派高管前往沃頓商學院、哈佛商學院等國際知名商學院進行深造,不斷將國際先進企業管理理念和文化融合到集團文化中來。
- 2019年控股共九家上市公司,實業板塊深度契合“十四五規劃”,確定政府產業基金戰略。
- 2021年正式啟動獨角獸計劃,同時推進雙五規劃。
解直錕,196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伊春市五營區。曾是黑龍江省伊春市一家印刷廠的職工。印刷廠一度虧損,解直錕因工作能力突出而接任廠長,併進行承包,印刷廠經營因此出現了起色,解直錕的經營運作能力也初露鋒芒。
此後,解直錕又開始經營麵食廠、服裝廠、水泥廠、養殖場等,還收購了部分國有不良資產。上世紀90年代初,解直錕還創立了伊春市五營區地方企業聯合開發公司。可以說,在“中植”誕生之前,解直錕已經積累了一筆不小的原始資產。
不過,對於這些經歷,也大多是國內媒體通過第三方途徑瞭解到的。解直錕從未站出來,講述自己的早年經歷。不僅如此,解直錕在公開場合幾乎從未有過言論,人們也無從知曉,這些經歷的具體細節和真實性。
1995年,解直錕創立了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中植二字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成立之初,解直錕主要聚焦於實業和房地產開發,尤其是地產項目,逐步遍及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多個城市;2003年還投資建設了焦溫高速公路,開創民營企業投資高速公路的先河。
2001年,解直錕開始進入金融業;2002年中植企業集團聯合哈爾濱市國資委、黑龍江省牡丹江新材料公司和哈爾濱巨集達建設公司等五家企業,共同出資重組哈爾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中融信托。
根據中融信托最新持股情況來看,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7.470%;中植企業集團持股32.986%;哈爾濱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21.538%;沈陽安泰達商貿有限公司持股8.006%。
截至2020年末,中融信托自有資產285.58億元,公司及各子公司受托管理資產總規模8898.83億元,實現營業總收入55億元。
中融信托也是“中植系”資本運作的重要資金來源,此後,“中植系”依托中融信托逐漸滲入金融其他領域。
截至披露,“中植系”戰略控股或參股六家持牌金融機構: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恆邦財險、中融匯信期貨和天科佳豪典當行。
控股或參股五家資產管理公司:中海晟融、中植國際、中新融創、中植資本、首拓融盛,業務涵蓋不動產管理、困境資產管理、國企混改、併購重組與私募股權投資等。
控股或參股四家財富管理公司:恆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等。
四大財富管理公司是“中植系”的“錢袋子”,是版圖擴張的“核武器”,而眾多投資者之所以選擇這四大財富公司,看中的也無外乎“中植系”和解直錕本人的“招牌”。
其中,恆天財富的規模最大,其於2011年3月正式成立,截至今年6月底,恆天財富累計資產配置規模14168億元,累計成交高凈值客戶11.44萬人。
不過,近兩年,也多有媒體報道,恆天代銷或主動管理的多只私募產品出現違約。另外,證券時報曾報道,“中植系”旗下大唐、恆天、新湖三家財富公司利用“偽金交所”作為融資通道發行了大量理財產品,資金的募集方其實都是中植集團旗下的幾家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