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戰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中國三大戰略是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戰略。三大戰略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出。中央擘畫的這三大支撐帶戰略,對優化我國經濟發展空間、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一)提出
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二)目的
“一帶一路”作為一項重要的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其要解決中國過剩的產能市場、資源的獲取、戰略縱深的開拓和國家安全的強化及貿易主導這幾個重要的戰略問題。
(三)準備
陸上絲綢之路(高鐵外交、上合銀行、絲路基金)
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核電外交、金磚銀行)
(四)機會
六類產業將從中獲利:
- 油氣產業鏈,中國與中亞油氣合作;
- 旅游業,絲綢之路經濟帶會帶動西部旅游業發展;
- 電網設備類,對外實施擴張;
- 交通物流業;
- 金融業,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高鐵作為對外基礎設施投資的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中國的對外戰略,但南車、北車兩家供應商一直處於競爭狀態,對此高層不惜讓兩車合併以消除競爭。為了避免國內企業在國外的競爭,可以預見兩桶油、中國基建類公司未來也會走到一起。
(一)由來
“京津冀一體化”最早出現與1982年,原名“首都經濟圈”。
2014年2月,京津冀一體化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談到2014年重點工作,提出要“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京津冀一體化”這一戰略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成為政府2014年深化改革的工作重點之一。
(二)戰略意義
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佈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範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
(三)區域定位
(四)三大機會
1、交通
要加快京沈客專、京張鐵路、京台高速等跨區域交通幹線建設,打通三地之間斷頭路(2300公裡),促進交通服務管理一體化;
2、生態環保
要協同推進張承生態功能區建設,實施水源保護林等合作項目,推動京津保中心區生態過渡帶建設;
3、產業轉移
要以現有項目為基礎,集中力量打造曹妃甸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加快北京新機場徵地拆遷和外圍設施建設,推進臨空經濟區規劃編製和啟動實施。
(一)由來
長江經濟帶開發的戰略構想提出於上世紀80年代,2013年9月發改委和交通部起草《依托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指導意見》,標志著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繼沿海大開發、西部大開放、中部崛起、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之後,又一國家層面的重大戰略部署。
根據規劃,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雲南,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等九省兩直轄市。
(二)戰略定位
一是依托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渝蓉城市群;
二是做大上海、重慶、武漢三大航運中心;
三是推進長江中上游腹地開發;
四是促進“兩頭”開發開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緬經濟走廊。
一方面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平行併進,另一方面與沿海經濟帶形成“T”字形聯動。未來將形成沿海、沿邊、長江流域同時開發,東、中、西部一體化發展的區域格局。
(三)三大經濟圈
(四)投資機會
1、基礎設施建設
2、物流業
物流園區建設、物流信息系統、油氣管網集疏運;
3、新型城鎮化
4、生態環境保護
5、高新技術
新的醫療、教育、養老等服務模式帶動的雲計算、物聯網、分子診斷、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發展;
6、現代化農業
生態農業、農業機械、農業技術開發、農業信息開發、農業法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