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信息异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信息异化

  信息异化是指信息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了信息生产与信息消费之间的矛盾,使主体丧失了控制信息能力和原有的内涵,并为信息所奴役、支配。也就是说,人们是信息的生产者、制造者,是信息的主体,但是由于人们对信息的过分依赖和盲目崇拜,使人们自己在信息而前丧失了主体性,人们制造的信息反过来成为支配人们的异己力量。这是一种对、对工具的依赖的新形式,在这种状态下,人丧失了对自身的信任,迷失了自我,成为依赖、崇拜信息的奴隶。这正符合了马克思的断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信息异化的本质[1]

  1.人与信息关系的颠倒

  人的信息异化实际上是人与信息关系的颠倒。人与信息的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人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决不能舍弃人的人文、德性与情感,人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简单化、数字化、符号化,微妙的人性表达可以幻化为信息的输人、输出。但是人决不能满足于信息领域的数字化、符号化、虚拟化,否则人就成为了同信息一样的数字、符号工具。信息是人的工具,信息技术是人的手段,信息本身没有价值目标,只有人能为信息确立价值目标。信息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不可能离开人文价值的导引与支配。如果人不能以合理、正确的价值目标驾驭信息,缺乏人文精神,惟信息是图,就会渐渐诱导人格、人性的变异,使人工具化而产生信息异化。

  2.信息无序化与熵增

  自然本真的信息是无形而不占据空间的,信息技术却使其具有了磁盘空间,正因为如此,信息在空间的传播才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相对于人的思维能力而言,暴涨的信息量就是一种超载。而信息的超载正如信息的不足一样,都是无序化与嫡增,信息也就异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嫡。由于信息量暴涨,过多信息造成的混乱干扰了人与自然的原本联系,自然界的广泛联系也被打乱。因此,人付出的代价更高,需要更漫长的学习过程,在发明创造中绞尽脑汁、夜以继日地高强度工作,针对以上现象,人们惊呼:信息异化了。

  3.利益冲突的表现

  信息异化现象是利益冲突的必然伴生现象,在信息的财富价值显得越来越高昂的时代,一部分人所极力要维护的现象就是要将信息异化现象变成产生巨富的现代土壤。信息异化现象的这种价值负载使得它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不同的信息状态显示出不同的群体利益,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社会经济状况和文明程度,并包含了社会规制等要素。信息产品分配的不公平,形成所谓“信息强者”与“信息弱者”的分裂,扩展到国家的水平则形成“信息富国”与“信息穷国”的分野。前者拥有信息话语的权力,并掌管信息通道,成为主宰信息生态的力量;后者则成为前者的“信息殖民地”。因此,信息异化的背后是有政治因素的。

信息异化的表现[2]

  信息异化一方面表现为对信息的过度依赖和盲目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恐慌、信息癖、信息强迫、信息至上等现象。如,许多人觉得离开手机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介就像与世界隔绝了,陷入恐慌与不安之中;还有人生怕自己处于信息竞争的弱势,担心自己信息量太少,总是拼命下载资料,收集信息,这些都是被信息所奴役的现象。另一方面,信息异化还表现为人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利用信息以达到谋取私利或满足自己某种欲望的目的,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安全等。

  信息污染主要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的迅速增加,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一些失实、重复和过载等问题,有学者将信息污染的表现形式归纳总结为十三种:信息过载、信息失实、信息过时、信息重复、信息堵塞、信息借位、信息误导、信息干扰、信息无序、信息缺损、信息病毒、信息渗透以及信息伦理。比如最近在网络上炒的很热的关于“华南虎”事件,以及在网络上谣传地震的消息,都是信息污染的具体例子。

  信息犯罪主要是指在网络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它的基本类型有:信息窃取、信息欺诈和信息破坏。其中,信息窃取包括盗版、间谍和黑客;信息欺诈包括磁卡犯罪、票据犯罪和程序犯罪;信息破坏包括物理破坏和程序破坏等。信息犯罪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犯罪手段多样化,并日趋高技术化;二是犯罪手法隐蔽,很难取证定罪;三是犯罪后果严重,危害极大。比如像前一段时间闹得很凶的“熊猫烧香”病毒,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信息犯罪的例子。

  信息安全指的是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渗透和信息战时有发生,这不仅牵涉到个体和集团的信息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和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安全已经成为继军事安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安全领域。在目前的先进技术条件下,转移数以亿计的资金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因此,信息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信息异化的根源[2]

  信息异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人是信息异化形成的主体,技术是其形成的基础保障,而社会则是其形成的环境支持。

  1.信息异化的主体因素

  信息是人创造的,为人所用,所以人是主体,信息是客体。因此,在谈到信息异化根源时,人就成了人们分析的首要对象。首先来谈谈人的异化问题。人的异化是指人自身所创造的对象反过来变为支配、统治和控制人自身的异己的对象。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发展大致要经历三个历史阶段:人对人的依赖阶段、人对物的依赖阶段、人的全而而自由的发展阶段。而人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就是一种在信息条件下对的依赖。信息异化实质上是指人和信息关系的颠倒,人与信息的关系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信息本是人创造的,为人所用,应是人的客体,人以主体的身份选择、利用信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但是如果人而对信息,在做选择的时候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或为信息的选择而困惑甚至迷惘,这就造成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人不能驾驭信息,不能把握住自己的主体地位,那么信息异化就必然发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习惯于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习惯信息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并把信息的利用看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这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是以实力为基础,实力需要积累。而个人本身就有发展的需要,因此人们十分关注个人知识技能、素养的提高,总是想获得更多信息。这就促使一些人养成了信息癖,仅仅成为信息的收集者、整理者,成为垃圾桶。他们整天在网上收集所谓的“信息”,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信息,总是在和别人比。他们进行过量、过快的阅读,未对信息进行深入思考。于是,创造信息的人反过来成为信息的奴隶,被信息支配,丧失了主体性。其二,在信息时代之前,我们的交流和交往都是以而对而或者是通过信件“鸿雁传书”的方式进行。在这种交流的方式下,社会的人文气息和情感的传递都是非常的含蓄却又能够深入人心。在信息世界里,信息以数码的方式组成,以光速传送。自然的三维空间压缩为数码,自然的时间转变过程因光速缩短了。但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送时,国界和距离暂时消失,空间呈压缩形式。这些变化都使得人们的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远在天边的东西一瞬间近在眼前。信息技术使得自然的时空被虚无化了,人的本性也因此而丧失。比如一些网络社区,人们通过在网络社区上的交流,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沉溺于网络社区的虚拟空间,完全脱离了真正的现实生活。这也是信息异化产生的根源。其三,人的信息异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的价值观念的丧失,人生目标的丧失。信息,在正常的状态下可说是人实现人生目标的一种工具,人在选择信息时会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进行判断。如果人不能以正确的价值观来驾驭、评判和利用信息,反而事事依靠信息,或者陷入了有害信息控制与危害之中难以自拔,信息就会反过来控制人、危害人。这也会产生人的工具化和异化,从而产生信息异化。

  2.信息异化的技术因素

  在新科技革命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活动呈现出爆炸似的发展。诚然,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日渐摆脱了自然的约束,给人类的生活以越来越充裕的物质支持,推动了人的个性解放;但是另一方面却不能忽视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消极后果,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技术的负效应”。因此,在研究信息异化根源时,技术层面的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利用三个阶段。技术对这三个阶段都有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技术异化的分析来探讨信息异化根源的技术层面。

  在信息生产阶段,其一,网络技术大大促进了信息量的增加。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成为了信息量激增的引擎。根据《新民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出版图书不下30万种,新增各种期刊和论文更是数量庞大。这些信息的激增导致信息泛滥和超载,使用户患上信息中毒、焦虑和恐惧等症状。其二,技术的发展给信息的产生提供了较多的便利,但也使得信息的质量下降,很多的信息都是一些信息垃圾。一些信息生产者利用各种技术故意制造出大量无用、重复、非法和有害的信息,如制造虚假信息、伪造和篡改信息、编制计算机病毒、制造色情信息等。其三,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呈现出庸俗化和垄断化的特点。由于信息技术的科技含量比较高,信息的标准化生产使得信息的生产者丧失了创造性、智慧和个性,从而被动地模仿,这容易导致信息的庸俗化。另外,有的信息生产者为了获得信息权力和优势,通过不择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这也妨碍、限制、压制和破坏了信息的自主开发和研究进程。

  在信息传播阶段,第一,技术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工具和渠道。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快捷,有利于人们的搜索;另一方面,它对信息垃圾的泛滥也有促进作用。互联网的出现,从技术手段上打破了过去大众传媒寡头专制,传播多元化正在形成社会舆论和思想控制的新局而,使信息源优势和信息权力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权力源,影响和改变着经济过程、政治过程和社会过程。但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社会权力源的同时,也使得信息异化开始对社会政治、经济和一切活动进行控制,并产生支配作用,随之而来的信息异化形势将是非常严峻的。第二,传输渠道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并导致信息异化的产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任何阻塞有用信息通过的障碍和不属于信息来源原意的附加物,都是信息传播中的干扰因素。技术的缺失有时候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信息革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信息化建设,信息通道呈多元化、网络化态势且四通八达,信息传输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过,由于技术成熟的程度以及各种安全技术的缺失,信道虽然畅通,但难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致使部分信息主体失去抗干扰能力而发生异化。

  在信息的利用阶段,信息只有被用户接收和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一方面,由于用户在信息流通网络中处于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信息的制约,而信息生产者又会利用信息位势差妨碍、限制甚至破坏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因此,信息用户的主体积极性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信息用户具有多、广、杂、散等特点,其文化素质信息意识参差不齐,控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由于信息用户失当的价值观所导致的对信息的不恰当利用也影响了人们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甚至造成对人类的危害。

  通常,信息接收者具有众多、混杂、分散、流动和隐匿等特点。根据信息传播中的被动控制主动控制理论,可以将在此阶段造成的信息异化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信息的接收过程中,由于信息受众者自身的知识、素质和心理因素,信息源范围和传播方式的强大劝服力等因素,导致其在对信息的识别、选择和利用时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信息接收者如果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就会错误地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利用信息,为信息的异化提供源泉。二是接受者有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对所接收来的有用信息进行技术处理,x意非法地利用信息,再传播信息,为达到其非法的目的,造成信息异化。而这里的信息利用者又是新一轮信息过程中的生产者,制造出对社会更具有危害的垃圾信息等。

  3.信息异化的社会因素

  信息异化现象之所以出现和不断扩展,是社会为其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其一,时代发展是信息异化大的社会背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已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动力和主题,把信息产业发展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着眼点。其二,社会制度的缺陷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信息异化的重要根源。社会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信息服务业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信息采集和传递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信息加工还处于低级阶段。经济利益的驱动则是信息异化更为根本的因素。在信息财富价值越来越高昂的时代,一部分人极力要将信息异化变成产生巨富的现代土壤,信息的这种价值负载使得它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拥有信息话语权力.掌管信息通道.成为主宰信息生态的力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化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动,为了追求利润或一己私利,专门钻法律的空子,把信息作为赢利的手段,不惜生产与传播低劣、粗俗、虚假和非法的信息,滥用或恶用信息,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良性、健康和持续发展。其三,中国整个的信息市场仍处于卖方市场。中国与发达国家信息化鸿沟仍然存在并且有扩大的趋势。信息的严重缺乏,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人无选择的接受信息,弥补信息数量上的不足,而与此同时,信息的质量缺失、信息异化现象也随之而来,愈演愈烈。其四,社会道德的滑坡,特别是青少年价值观念的缺失,加上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不足,影响了整个社会信息网络的风气,这也是信息异化的社会因素之一。其五,在信息异化出现的初期,整个社会由于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的缺乏,没有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任其滋生和发展,不断壮大,以至于到了威胁全社会、控制人类的时候,人们才开始亡羊补牢。其六,社会上的一些非法组织、团体动机不良,高薪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蓄意地制造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混淆视听,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国际上的一些非法集团收买信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破译国家安全信息系统,获取国家情报和一些尖端产品的技术参数,在国际上兜售,侵害他国权益,牟取巨额利润。其七,作为普通的网民,由于对信息知识了解甚少,对于身边发生的信息犯罪、信息污染等根本无法判别,这样就无法从基层中防治、终结信息异化。基本信息常识的缺失,同样也是造成信息异化发展的重要社会根源之一。

信息异化的危害[3]

  信息异化的出现小仅严重伤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于社会也具有很大的危害。第一,信息异化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信息效率。众所周知,我们每天接收和处理的大量信息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用的、有害的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小仅堵塞了信息传输的通道,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问,而且影响了有效信息的利用。因为人们在接收大量信息时,无法甚至没有时问将信息逐一分析,很有可能将信息小加辨别地全部吸收,或全部弃之小用,这就使正常的信息交流活动受到了影响。第二,信息异化破坏了网络环境。大量垃圾信息的出现造成了网络信息环境的污染,其实,信息环境与自然环境一样,同样需要保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信息异化引起唁息疾病”。人们在受到极度污染的环境卜进行工作、娱乐等信息活动时,信息异化会对人们造成身心上的危害,甚至患上“信息疾病”。唁息疾病”是由于人们对信息的错误认识和错误使用而造成的,开始多表现为心理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如果得小到重视,小能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身体上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信息污染综合症,即面对信息污染的日益严重,大量的信息未经系统化、条理化的处理,便自目地灌输到人的大脑中,这使人们的神经系统受到了很大的危害。外国专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个人每天看几万张小同的照片,过小了几天,这个人便会患上偏头痛、心脏病。究其原因,就是信息“污染”的结果,是人脑对信息缺乏适应和承受能力的表现;信息强迫症,它是强迫症的一种,是人们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产生的一种小确定感和小安全感,总是怕错过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强迫自己小断地收集信息;信息依赖、信息崇拜信息焦虑等等。

信息异化的控制[2]

  1.个人层面的控制

  主体是信息异化产生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为控制信息异化的发生,人们应着力对主体进行十分有效地控制。

  第一、增强人的主体性,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信息是人的创造物,是依赖于人而存在并发展的,它只不过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工具。人作为主体方,首先应该学会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应努力掌握信息技术,发挥信息的作用,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人们还应该克服对信息的过分依赖和盲目崇拜,否则就会迷失自己,忽视自身的力量。此外,人们更应明确信息的价值所在,大力提高信息用户的信息意识和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真正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第二,由于主体价值观的丧失是信息异化的一个根源,因此,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判断、选择、运用信息,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侵扰和诱惑。信息时代,信息就像是一望无垠的大海,而人就像大海里的一艘船。如何判断、选择、运用信息就像海里的船将要驶向何处一样。如果没有明确的价值目标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而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必然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更有甚者会迷失方向。只有确立坚定正确的价值目标与价值观念,才能进行信息识别与信息判断,分辨出信息的真伪、良美与优劣;才能明确应该怎样判断、选择和运用信息;才能够利用已有的信息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知识和信息。第三,要提倡人文精神,引导人们遵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全而发展为终极目的,要培养个人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承担义务的责任意识,自觉以全人类的全而而自由的发展及文明繁荣为己任,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利用来为人类的发展创造机会。

  2.技术层面的控制

  由于技术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中对信息异化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也应从技术层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要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一方面提高信息加工处理水平和传递速度,减少信息的滞后、堵塞、过时等现象,有利于缓解信息过载问题。提高信息加工处理和传递质量,减少技术性的信息缺损、失实和干扰等现象的发生。增强技术辨污、排污、清污能力,控制误导性信息和信息病毒的传播和扩散,防范信息渗透。另一方面,研究各种技术安全保密措施。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是防比信息污染发生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只有安全保密措施提高了,信息异化发生的可能性才会降低。在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上有几方面应该注意:细化电子文件的密级;信息安全既要防范外部人员,也要防范内部人员;在技术层面上完善身份验证、存取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机密性、防火墙技术、安全协议等。第二,应当有节制地、适当地使用技术,既不能滥用,也不能不用。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控制,使人们摆脱对信息的依赖,从而控制信息异化。第三,要加强信息的导航和过滤控制。信息量的巨大和分散使得人们在利用信息时往往会迷失方向,导致人们利用信息的困惑,即信息异化。因此需要通过导航技术,既有序地展示信息资源内容与结构,又实现用户与信息资源的联通。另外,网络信息的剧增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凸现出来。这就使得网络信息的控制成为一种必然,通过信息过滤技术,根据用户的要求,运用一定的标准和工具,从大量的动态网络信息流中选取相关的信息或剔除不相关信息。网络信息过滤技术有很多种,从手段来分有基于内容的过滤、基于网址的过滤和混合过滤三种。

  3.社会层面的控制

  信息异化的社会根源是由信息环境的恶化、伦理道德的失范以及社会建制的缺失造成的,因此,从社会层面对信息异化进行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信息环境,营造信息环境轻松的社会氛围。现代社会信息内容丰富复杂多样,但是个人的能力、精力和思维等是有限的,信息过多、信息泛滥、信息简单复制等等,就会给人们带来心理压力,使人没有个性,使人产生思考惰性,会养成对他人信息产生依赖,不愿意自己思考的习惯。因此,人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倡导健康、积极、向上文化的大前提下,及时根据人们的需要,整理信息,调整、更新、优化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归类、添加、移动、重组整合,把无用的信息删掉,要促进信息的国内国际交流,营造一个活泼、个性、开放、宽容的信息环境。不让海量复杂多余的信息沉淀,不让信息泛滥,促进信息精品化,让有用的信息在大脑中积淀,在社会中传递,在国际交流中提升。另外,要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使人们的工作压力减少,进而摆脱对信息的狂热追求。

  第二,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迫使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者,必须遵守信息道德、伦理规范,最终营造良好的信息法制环境。要加强社会舆论的导向及各种利益机制的约束,以他律性的外在手段和制约力量引导或诱导技术主体遵守和践行技术道德规范。加强舆论宣传,倡导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利用社会舆论评价对技术活动主体进行鞭策、感化和劝诫,达到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

  第三,完善社会建制进而逐步消除信息异化。社会建制是与政治制度、经济组织方式、文化、伦理等一切社会因素相关的系统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建制是一个需要通过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信息法制建设,不断健全信息政策和法规体系,严格规范和调控信息活动行为,有效预防和抑制信息异化。重点在信息行业规范、信息技术标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人才管理等领域健全信息政策和法规,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产业规范体系,保障信息活动逐步走上规范化、法治化道路。二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管理。一方面要加强信息产业管理,规范市场运作,保证信息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要把信息污染的预测、预防和管理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规划、计划之中,对可能发生的信息污染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市场管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从事计划、组织监督和调控信息市场的活动;把好信息的生产关、传播关和利用关,完善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反馈机制,及时研究和处理信息市场出现的问题;加强信息执法队伍建设,为信息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加强对人的教育培训,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社会舆论等多种途径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努力提高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增强控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重视信息伦理教育,加强道德建设,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维护信息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信息异化的控制既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社会各界整体配合,通力协作,协调发展,完善社会建制,才能逐步控制信息异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孙瑞英.信息异化问题的理性思考[J].情报科学,2007,25(3)
  2. 2.0 2.1 2.2 张立彬.信息异化的根源及其控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9(03)
  3. 俞培宁.信息异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Mis铭,寒曦,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信息异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