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信息消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信息消费(Information Consumption)

目录

什么是信息消费[1]

  所谓信息消费,就是社会信息生产和交流过程的延续,是信息消费者获取信息、认知信息内容和再生信息等基本环节所构成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信息消费以净信息产品、信息服务消费对象,广义的信息消费对象还包括信息含量相当大的产品和服务。

信息消费的一般过程[1]

  可以分为信息需求、信息占有、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四个环节。

  ①信息需求

   信息消费过程始于信息需求。关于信息需求的产生,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1)需求满足论。认为信息需求是在满足人的总体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所从事的活动中产生的[2]

  (2)认知过程论。认为信息需求产生于个人的知识过程。如Dervin认为信息需求产生于人知识的不连续性和知识差;Bellkin认为个人知识状态的异常产生信息需求;Kuhlthan则主张认知的不确定性原则。[3]

  (3)行为障碍论。Goger R·Flynn认为知识的缺乏导致行为障碍产生信息需求。[4]

  ②信息占有

  信息占有通过获取信息物质载体形态而最终获取信息精神内容的信息消费环节。信息占有行为的发生并不直接来源于信息需求量所确定的信息需求,这是因为它是一种客观需求。由于用户的信息需求的主观性和认识性,科亨(Kochen)曾经将用户的信息需求状态划分为客观状态、认识状态和表达状态三个层次。支配信息消费占有行为的不是客观信息需求,而是主观信息需求,即外在于认识和表达状态的信息需求。认识和表达不是事先确定的,而是在信息占有行为中动态形成的,取决于信息需求双重构建本质:信息占有越多,信息需求越明确;信息需求越明确,信息占有越多。由于这一本质认识和表达在信息占有行为中不断改变,它的最终确定意味着占有行为的中止。

  信息处理

  信息消费活动的信息处理是对信息内容的理解、吸收和消化过程,是智能系统对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涉及人脑认知与思维过程。要想得到这一过程的全局性的说明必须进行分层的解释,有人把与认知有关的各种概念粗略地分为文化层、心理层、生理层和物理层等四个层次。[5]

  ④信息再生

  信息再生作为创造客观知识的活动,是信息消费过程的终结,也是信息消费者所要追求的目标。从根本上看,信息再生是在信息消费者主观的知识结构中进行的。主观知识结构决定人的信息认知加工能力,影响信息处理量而又直接决定信息再生量,信息再生量所代表的创造性知识是主观知识还是客观知识,取决于信息消费者发表成果的动机和行为。相对于消费者个体而言,信息再生量即使处于客观知识状态,它也仍然是消费者主观知识结构中一个部分,即知识创造者主观知识集合中的子集。信息再生必须以消费者信息处理后发生变化的主观知识结构为基础。

信息消费的主要特点[6]

  (1)共享性。

   从边际效用的角度看,若A、B都是信息商品,该消费者购买一单位A或一个单位B或是A、B各一单位就已足够,完全没有必要也不会再去购买一个单位以上的A或B。一旦A和B分别被购买或各被购买一单位,其总效用就已经确定,不会随相同信息商品的消费量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息商品的边际效用也存在递减的趋势。不过,物质商品在使用中和消费中是以自身的消耗和磨损为代价的,信息商品在使用和消费中则表现为信息内容从一种物质载体传移到另一种物质载体,但无论怎样转移,一般是不会失去使用价值效用

  (2)参与性

  在信息社会里,由于信息网络的发达,厂商及消费者之间的双向快捷的交流成为可能,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让厂商迅速掌握,厂商就能按照定货生产适销的产品,减少存货积压。而且利用信息网络的数字经济领域,追加生产和销售成本几乎等于零,这样就可以使厂商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同时又能为消费者进行多样化选择提供极大的便利,使他们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可见,消费的信息化使消费者与与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消费者可通过信息网络加入到生产者生产活动过程中去,参与商品的设计和与质量监督。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创新,有利于增加信息和物质财富

  (3)增值性

  信息经济时代,信息产品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对象,而信息具有累积性和非消耗性。信息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服从越用越少的规律,而是服从越用越多的规律,所以从总体上来说,随着消费信息化的提高,信息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信息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要将已有的信息投入其中作为消费的基础,把已有的信息与消费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产品进行有机的结合与相互撞击,即进行知识处理与知识再生。而且,前已提到了信息需求具有双重构建本质,信息需求与信息占有之间互为增长条件。因此信息消费的过程,实质也是一个信息不断创新和增值的过程。

信息消费的功能[6]

  信息消费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两大功能:效益功能和福利功能[7]

  (1)效益功能

  信息消费的效益功能是指信息的消费具有提高消费效率的作用,使同量消费资料的消费能获得更大的消费效果。信息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软要素,可通过强化和提高其他各种要素的功能或禀赋和素质,以及通过对其他一切要素,有序组织和总体协调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和劳动生产的效益。

  消费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消费效益。信息进入消费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消费和相互交往的方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多媒体不断渗透于家庭生活,出现了所谓“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方(wherever)任何时间(whenever)、以任何方式(whatever)可以与任何人(whomever)进行各种信息传递,从而使各种消费活动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消费使传统的衣食住行的消费方式也更有效益。例如:随着信息消费的发展,人们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出行明显减少,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也会得到大大缓解。

  (2)福利功能

  信息消费的福利功能指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具有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的快乐、健康和幸福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扩大消费规模。信息消费能促进物质和能量的有效利用,使人们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间接地促进了消费规模的提高。

  ②提高消费质量。信息作为生产活动的一种基本资源,能提高产品的美观、轻巧、质量等软指标,以生产消费的形式间接地促进消费质量的提高。而且信息又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消费品,它促进了消费层次的提高,从而直接提高了消费质量。

  信息消费的特点与功能及其两大功能之间是不可割裂的,这种有机的联系表明信息消费是当代高科技、高文化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发展这种高层次的消费有利于提高消费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

信息消费的负面影响与潜在风险[6]

  (1)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低质高价;

  (2)网络黄毒与电子计算机犯罪;

  (3)消费者的生态发展受挫;

  (4)信息殖民主义与信息贫富分化。   

我国信息消费的建设[8]

  1、当前我国信息消费的特征:

  (1)居民信息消费增长很快,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2)信息消费发展很不平衡;

  (3)信息消费发展中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

  2、在全面小康进程中发展信息消费,应该:

  (1)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

  (2)加强信息市场管理;

  (3)提高居民的信息消费能力;

  (4)以先进文化引导信息消费。

参考文献

  1. 1.0 1.1 《消费经济学》湖南师范大学,第十二章 信息消费 第一节信息消费的内涵和消费信息化
  2. 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3. Hewins Elizabeth T,"Information Need and Use Studies ".ARIST,1990.25.P145—172
  4. Flynn Roger R,"An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cience,"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P1.
  5. 赵南元.《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4页。
  6. 6.0 6.1 6.2 《消费经济学》湖南师范大学,第十二章 信息消费,第二节 信息消费的特点和功能
  7. 陶伟军.《从消费热点看信息消费》,《消费经济》1998年第4期。
  8. 《消费经济学》湖南师范大学,第十二章 信息消费,第四节 全面小康进程中要大力发展信息消费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Vulture,Dan,Zfj3000,Yixi,KAER,Lin,Llyn.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信息消费"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20.245.0.* 在 2021年10月10日 12:56 发表

增殖性,注意错别字

回复评论
Llyn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0月11日 09:16 发表

120.245.0.* 在 2021年10月10日 12:56 发表

增殖性,注意错别字

谢谢指正,已修改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