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市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Market)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市場

市場(Market)

目錄

什麼是市場

  市場起源於古時人類對於固定時段或地點進行交易的場所的稱呼,狹義上的市場是買賣雙方進行商品交換的場所。

  廣義上的市場是指為了買和賣某些商品而與其他廠商和個人相聯繫的一群廠商和個人。市場的規模即市場的大小,是購買者的人數。

  根據傑羅姆·麥卡錫《基礎營銷學》的定義:市場是指一群具有相同需求的潛在顧客;他們願意以某種有價值的東西來換取賣主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這樣的商品或服務是滿足需求的方式。

西方經濟理論對市場的理解

  西方經濟理論對市場的理解歷經四次深化:

  1)古典經濟理論的“自由放任”秩序;

  2)新古典的“完美”價格機制

  3)巨集觀經濟學的“需政府干預”;

  4)新制度的“產權明確是前提”。

  亞當.斯密以“個人滿足私欲的活動將促進社會福利”為邏輯起點,推演出市場就是“自由放任”秩序。政府完全不能幹預個人的追求財富的活動,也完全不用擔心這種自由放任將製造混亂,“一隻看不見的手”將把自由放任的個人經濟活動安排的井井有條。也就是說,亞當斯密的市場概念重點在於強調限制政府對個人經濟活動干預上。《國富論》也花相當的篇幅去抨擊干預個人經濟活動,限制個人經濟權力(產權)的重商主義政策。以後的古典經濟學家也一直堅持自由放任的觀點。

  • 新古典的“完美”價格機制

  新古典在引入邊際概念和數學論證的基礎上,為新古典的“自由放任秩序”建立了形式上“完美”的數學模型一般均衡。在這個模型中價格是最重要的自變數,這一模型也可以叫價格機制。達到一般均衡的過程,也是 一個社會資源在價格的指引流動的過程,所以,價格機制調節社會資源的配置。

  新古典的市場概念除了增加形式上“完美”以外,實質上並沒有給古典理論增加新的思想內涵。也就是說,新古典“完美”的數學模型下的表皮下,依然是古典的自由放任秩序,“新”更是“新”在形式上。而且這種形式上的完美是以犧牲思想上深度為代價的,精美的一般均衡模型武斷地抽象掉了“個人追求滿足私欲的活動促進社會福利”的邏輯支撐。

  • 巨集觀經濟學的“需政府干預”

  上世紀的經濟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迫使西方的經濟理論家反思古典理論對市場的定義。最後的答案是,完全的自由放任是不行的,看不見的手有時並不存在,市場會失靈,政府應該對經濟活動進行“總量”上進行干預,於是“巨集觀經濟學”就誕生了。羅斯福也接納了凱恩斯的建議,實施政府干預經濟的“新政”。現在已經形成了在全世界基本達成共識的政府干預經濟手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當然這些已經都談不上“新”政了。

  • 新制度的“產權明確是前提”

  同樣面對市場失靈科斯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外部性效用問題無需政府干預,可以通過明確相關產權利用市場來解決。而張五常更絕對,他說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外部效用,只存在不明確的產權狀態。無論如何,科斯給市場概念帶來了革命性的創新。他讓人們意識到,市場的關鍵並不在於非人格化的機械的“價格機制”,而是在於經濟活動參與者的權力(產權)。

  如果說古典經濟學家闡釋了“市場”是“自由放任秩序”,那麼科斯就回答了怎麼去實現“自由放任秩序”或者“價格機制”。

西方經濟理論對市場概念深化背後的邏輯及缺陷

  西方經濟學對市場概念理解的變化的背後是社會環境的變化。每一種理論都是建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上,這些背景有些被理論創建者意識到,而更多的則沒有意識到。意識到的部分被直接或間接地被創建者明確地作為假設,而沒有意識到的則形成“隱含假設”。我們學習一種經濟理論,不僅要學習理論的本身,更要是分析該理論的假設,而更更重要地要發掘這種理論的“隱含假設”,因為這些假設和隱含假設是這些理論得以成立的前提。也就是我們不但要知理論的“其然”,更要知這些理論的“所其然”。明白了這些假設後,我們可以分析我們目前的社會環境,看看具備這些假設特征與否。在不分析理論假設的情況下,盲目地運用理論提出政策建議,將製造荒唐的結果。我們目前改革的政策,就是在不分析假設的情況下,盲目依托西方經濟理論而制定的。

  斯密的對“市場”自由放任的定義,是建立在“個人追求私利將促進社會福利”邏輯起點之上的。也就是說,斯密把這一點當成他的市場概念的前提假設。既然把這一點作為前提假設,那麼斯密一定在當時的他所處的社會觀察到“個人追求私利促進社會福利”的效果。也就是說當時的英國已經初步具備能夠使“個人追求私利促進社會福利”的制度特征。其實,“私利促進社會福利”的觀點在斯密以前已經在英國存在,並非斯密首創,他只是敏感地註意到這一現象,並以此推演出市場秩序。既然, “個人追求私利可以促進社會福利”的現象可以被觀察到,那麼,個人追求私利的活動一定是在相當程度上存在的,也就是說“自由放任的秩序”在當時也是在相當程度上存在的。這便意味著當時英國的制度是在相當程度上是支持“個人追逐私利”的活動的。支撐“個人追逐私利活動”存在需要什麼的制度呢?這個制度應該具備兩個特征:

  1)承認個人“私欲”;

  2)承認個人追求滿足“私欲”所需要的財富的權力(產權)。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可以證明英國當時的社會制度的確具備這麼兩個特征。我們知道,斯密寫《國富論》時,歐洲已經歷經了“文藝復興”和正在進行“啟蒙運動”。“文藝復興”的根本意義在於打碎否定個人“欲望”和“產權”(註意:這裡產權的定義是個人追求財富的權力)的基督教制度,企圖建立承認個人“私欲”和“產權”的社會制度,這便是所謂的現代社會制度。(詳細的論證見本人的"制度核理論")那麼,承認個人“私欲”和“產權”便是斯密的市場概念的隱含假設了。所以這也是“經濟人”概念的隱含假設。儘管,斯密並沒有明確地提到“產權”的重要性,而實際上他的《國富論》的主旨就是要明確和保護個人“產權”。因為他激烈地反對政府干預個人追求財富的活動,激烈地批判當時存在的“重商主義”政策。這實際上就是在明確和保護個人產權。當時的社會精英以維護自己的商業利益為目的,以國家利益為藉口,游說當時的政府實施嚴重干預普通人經濟活動的,嚴重破壞普通人的“產權”的重商主意政策。所以,反對政府干預,反對重商主意就是明確和保護個人產權了。

  新古典的市場概念只是形式上“完美”了古典市場概念,沒有思想上的實質的深化,也就是說,馬歇爾時代的社會環境還基本類似於斯密時代的社會環境,斯密理論的假設和隱含假設在馬歇爾時代依然成立。

  192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實際上意味著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一個重要變化,從供小於求的社會過渡到供大於求的社會。古典經濟學家大部分都是悲觀的,他們都小看了人類創造財富的能力,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個馬爾薩斯了,他認為人類沒有能力創造能夠填飽自己肚皮的財富。斯密儘管沒有老馬那麼嚴重,但他能要小看了人類的生產能力。所以,他把短缺經濟隱含地當成他市場概念的又一個假設。1920年代的“大蕭條”實際上是人類首次面對生產能力出現超過“社會需求”的慌亂表現。當然,種過剩是“相對”的,是相對於“有效需求”的。凱因斯實際上是發現這個隱含假設的情況下,修正古典的市場概念。也就是說,凱因斯絕對不是反對“自由放任”秩序,相反,他是企圖利用適度的“政府干預”更好的保障自由放任秩序。

  斯密所遺漏的“產權”終於在上世紀中期被科斯發現。歷經了近200年的發展,英美社會中,政府干預個人經濟活動的狀況已經大大小於斯密的時代了。所以,明確和保護個人產權的主要針對對象也早已不是政府干預了,從凱因斯起古典的自由放任已經被冠以“保守主義”。註意,這裡的“保守主義”和中國語境下的“保守主義”是截然相反的。中國的“保守主義”一般指反自由的,而西方經濟理論範疇的保守主義是強調絕對自由的。科斯也正是再思考“外部性效應”問題時註意到“產權”的重要。而科斯的歸宿和斯密是一致的,可以說是殊途同歸。科斯認為所謂的外部性問題是出在相關產權的不明確上,明確了相關產權以後,無需政府干預。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西方經濟理論建立在上文提及的承認“私欲”和保護“產權”的制度的隱含假設一樣,科斯對產權的闡述是不到位的,產權的大部分含義隱含於那個隱含假設之中。

中國經濟理論對市場的理解

如何理解市場

  中國對市場的理解主要地是機械借鑒西方經濟理論,但是卻忽略了它們的假設和隱含假設。中國所謂主流經濟學家對市場的理解,更多地是出自新古典。也就是說,市場是一種有效配置社會資源的價格機制。儘管中國也引進了新制度經濟學,但是,卻沒有讀透“產權”的含義,而機械地認為產權就是基於“存量財產”的權力。

  市場的確可以描述為一個自由放任的價格機制。但是,這個價格機制並非運行於一個真空中,並非可以有效運行於任何一個社會制度之中。價格機制有效運轉是需要基本前提的,這個基本前提就是斯密的隱含假設:承認個人“私欲”,明確和保護個人產權。明確的有保障的個人產權是市場存在的基本前提。而承認個人“私欲”和明確、保障個人產權是需要相應的制度支撐的,而我們的社會並不具備這樣的制度。

  由於中國的主流經濟學機械地將產權理解成基於存量財產的權力,所以,中國的名晰產權的改革將眼睛死死地盯在存量國有資產上,進而提出荒唐的簡單“私有化”方案,明確產權被近似成“私有化”。這完全是對科斯的誤讀,是對阿爾欽的誤讀,甚至是對他們的侮辱。明確產權的準確描述應該是明確個人追求財富的權力。

中國語境下的市場應有之意

  概括以上分析,市場在中國的社會背景下應該這樣定義:市場就是承認個人“私欲”,明確和保障個人追求財富的權力的制度.個人追求財富的權力就是產權。所以也這麼簡捷地定義市場:市場就是承認個人私欲和保護個人產權的制度。那麼“市場化”就是建立承認個人私欲,明確和保障個人產權的制度的過程。承認個人私欲,明確和保障個人產權的制度包括相應的道德、價值觀念和法律法規。

  從這個對市場的定義來看,無論被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斥責為"反市場"的非主流,還是自以為在堅持"市場化"的主流,都是實際上在"反市場化"!!

微觀市場的要素[1]

  市場的構成要素可以用一個等式來描述:

  市場=人口+購買力+購買欲望

  1.人口

  這是構成市場的最基本要素,消費者人口的多少,決定著市場的規模和容量的大小,而人口的構成及其變化則影響著市場需求的構成和變化。因此,人口是市場三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

  2.購買力

  購買力是指消費者支付貨幣以購買商品或服務的能力,是構成現實市場的物質基礎。一定時期內,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決定了購買力水平的高低。購買力是市場三要素中最物質的要素。

  3.購買欲望

  購買欲望是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的動機、願望和要求,是由消費者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引發的。產生購買欲望是消費者將潛在購買力轉化為現實購買力的必要條件。

  市場的這三個要素是相互制約、缺一不可的,它們共同構成企業的微觀市場,而市場營銷學研究的正是這種微觀市場的消費需求

市場的類型

  一、按市場的主體不同來分類
  (一)、按購買者的購買目的和身份來劃分
  (二)、按照企業的角色分
  • 購買市場——企業在市場上是購買者,其購買生產要素。
  • 銷售市場——企業在市場上是銷售者,出售自己的產品。
  (三)、按產品或服務供給方的狀況(即市場上的競爭狀況)分
  二、按消費客體的性質不同分――按照交易對象的不同來劃分
  (一)、按交易對象的最終用途來分類
  (二)、按交易對象是否具有物質實體來分類
  • 有形產品市場
  • 無形產品市場
  (三)、按交易對象的具體內容不同來分類
  (四)、按人群標準分:
  (五)按地理標準(空間標準)分:按市場的地理位置或商品流通的區域
  • 國內市場:北方市場、南方市場、沿海市場、……
  (六)、按市場的時間標準不同來分類

參考文獻

  1. 王文華主編.市場營銷學.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06.
  • 《究竟什麼是市場?》(作者:蔡厲)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市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1.194.31.* 在 2013年4月29日 19:08 發表

嗯,好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