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利潤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利潤管理(profit management)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利潤管理

目錄

利潤管理的概述

  利潤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指標,不論是投資人債權人還是企業經理人員都非常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利潤管理是企業目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為結果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各經濟主體的利益,但長期以來卻被人們戴上了“利潤操縱”的帽子。正確地區分適度的利潤管理和利潤操縱,可使社會各界對利潤管理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利潤管理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的,既是法律制度所允許的.同時還體現了法律制度對企業相關利益主體不同利益的認可和尊重。適度的利潤管理對企業的不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過度的利潤管理也會給企業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不利於企業的經營決策。同時也會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決策的相關性失真。因此對利潤管理一定要適度,要將其限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利潤操縱則是一種非法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將利潤管理與利潤操縱區別開來,還可以找出財務造假會計造假的始作俑者,從而找到治理利潤操縱的治本措施。

企業利潤管理的動因分析

  企業管理當局對利潤管理的動因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

  1.需求動因。需求定律告訴我們,在一般情況下,需求引發供給。當前在對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時,絕大部分都是將考核的重點放在利潤總額上。利潤之所以被絕大多數考評者選中為考核被考核者的首選指標.是因為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正是由於利潤的重要性.企業有關利益主體就把利潤當作了關註的重中之重。根據需求引發供給的原理,社會各方面重視利潤,企 業的有關方面就自然會把利潤作為追求的首要目標,除了依靠經營從市場賺取利潤外.如果有一些空間可從財務技術上或從管理行為的選擇上適度擴大利潤額,當然也不會放過。

  2.非對稱信息的存在。信息經濟學充分論證了現實世界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信息的非對稱性。兩權分離現代企業制度下.經營者總是比所有者對企業的經營狀況更為熟悉:債權人相對於企業的所有者對信息的知曉程度往往處於弱勢:大股東相對於小股東會掌握更多的信息;政府一般而言難以獲取企業的內部管理信息。信息不對稱程度直接影響企業利潤管理能力的大小。

  3.會計人員的企業立場。在法規、準則許可的範圍內,對影響利潤的相關會計數據進行管理控制,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會計人員是否站在與經營者或所有者相同的立場上,是能否實施利潤管理行為的關鍵之一。會計人員所面臨的企業工作環境,決定了會計人員的“理性選擇”是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同時會計人員也是“經濟人”.企業管理當局有太多的方法使其站在企業的立場上。雖然為了減小其消極影響.我國曾試行和推廣過會計委派制,但這種做法是否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是值得商榷的。事實上,會計人員的企業立場,也是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一個方面,需要防範和限制的只是其不符合法規制度的過度行為,而這種行為有較多的規範去約束。

  4.會計準則的推動。部分學者認為,會計準則的生命力在於其靈活性。相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經濟環境,會計準則無論多麼具體也只能是原則性的。即使準則規定只能用某一種會計方法,但在具體細節上,仍會給企業較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如折舊年限、殘值、存貨報廢、壞賬準備率等。就會計準則的具體和複雜而言,美國堪稱世界之最。美國的會計準則給予企業較多自由選擇的空間。正是會計準則的這種靈活性,給企業從事利潤管理行為提供了技術處理的空間。

利潤管理的實現手段

  (1)操控應計性項目操縱經營迴圈中確認收人和費用的時點。如收人確認的提前和推後,費用分攤標準和分攤方法的選擇.收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界限的模糊等等,都有利潤管理的潛力可挖。

  (2)靈活運用會計政策。如穩健的會計政策選擇向市場傳遞了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前景充滿信心的信號。而業績差的公司存在避重就輕.採取較為樂觀的會計政策的傾向。財務分析師在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時.不會只註重表內揭示.他們會根據表外披露及其他競爭性信息來源對企業已公佈的會計數據進行調整,再作決策之用。

  (3)利用關聯交易。由於關聯交易是在關聯方之間進行的交易,這就使得關聯交易可能不採取正常交易基礎上的市場公允價格.而 是以低於或高於市價的價格成交(有時甚至是無償的)。這樣.關聯交易就導致了不同形式的利益轉移,成為利潤管理的重要手段。

  (4)調控生產經營活動。通過調控生產經營活動的手段而實施的利潤管理.比利用會計準則的靈活性更有效、更隱蔽,也更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懷疑。如企業想多報當期利潤,可通過增加生產量來調節庫存量,導致固定費用在單位產品上分攤額減少:降低應收賬款信用標準從而增加賒銷:推遲處理壞賬固定資產清理業務等。

  (5)購買或出售資產和業務。在需要調節利潤的時候,企業可能會出售一部分資產或業務:也可能通過併購企業來實施利潤管理。

利潤管理存在的條件

  根據企業契約理論,企業的實質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市場經濟中企業與管理人員簽訂的報酬契約及企業與債權人簽訂的 債務契約等一系列契約的訂立與實施主要是以會計信息作為依據。當各契約人之間存在著利益衝突時,在自利意識驅使下,契約關係人有動機對會計信息進行操縱,以使契約關係的實際執行出現有利於己的結果。同時從信息經濟學理論的角度看,在信息不對稱這一根本問題普遍存在的情況下,通常需要簽定合約來保證處於信息弱勢一方的利益,但由於代理人總是擁有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代理人便有動機進行利潤管理,將信息優勢轉化為利益優勢。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從各個側面對上述理論進行了經驗驗證 以上的假設都是建立在對人類行為的理性假設之上,即人都是理性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另一方面,由於會計本身具有彈性,一定程度上要求管理當局進行會計選擇。對於公認會計準則來說,由於會計實務的複雜多樣性,考慮到成本一效益原則,準則不可能對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完全的限制。正是由於會計選擇的存在,管理當局自然會通過會計政策選擇,來使個人敬用及公司價值最大化。而會計的基本前提一權責發生制會計利潤管理提供了機會。在中國特定的政策背景下,由於股市缺乏投資者有力的外部監控,財務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資本市場股價大幅波動,給盈餘管理更多的空間。

利潤管理與利潤操縱的區別

  利潤管理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其“褒”和“貶”的分水嶺就是在定義中提到的“某種程度”的“度”,這個“度”如何把握,是判斷其行為性質的鑰匙。借鑒本領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總結我國企業利潤管理行為的現實特征,我們認為,利潤管理的“度”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把握。

  (1)法律制度框架。法律制度是規範企業經營行為的規程與準則。企業的任何行為都應在符合規則的前提下進行。企業利潤管理行為的“度”就是法律制度框架。在框架內的利潤管理行為,是在法律、制度、準則允許的範圍內所作的調整和選擇,是適度的利潤管理行為;超越法律制度框架範圍的利潤管理行為,是一種違法或違規行為,是利潤操縱,這種行為應受到懲罰或譴責。

  (2)企業各利益主體利益的協調性。企業利潤管理行為的結果,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各利益主體的利益分配數額。行為主體進行利潤管理而使利益分配結果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傾斜,應以其他相關利益主體能夠忍受為限度。在忍受的限度內,行為主體雖得到一定的好處,但也被其他各方認可了;超過這一限度,即使法律製裁不了,但其他的受害當事人也都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如經營者的利潤管理行為過度,股東可以解聘他;目前股東的行為過度,潛在的股東不必去理會他;企業利潤管理過度了,政府可不理睬該企業對優惠政策的爭取,債權人可以不再對該企業放貸而是加緊催收舊債等等。各方利益主體利益的協調性很難有一個量的把握,而只能是根據各企業當時的具體情況作一個“適可而止”的心理上的把握。

  由於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尚在建立之中,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體系還不完善,加上各個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存在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等諸多原因,利潤管理的“度”在實踐中難以準確把握。在弄清利潤管理與利潤操縱定性區別的基礎上,我們給出二者定量的區別。

  假定P為第n個會計期間企業會計報表反映的利潤總額,P (n)為在1一n個會計期間企業客觀實現的利潤總額,P為第n個會計期間企業客觀實現的利潤額,部分會計期間存在P ≠P ,則P(n)=Pl+P2+⋯ +P (1),導致P ≠P 的行為稱為利潤管理;P(n)≠Pl+P2+⋯ +P (2),導致P ≠P 的行為稱為利潤操縱。

  式(1)反映了利潤額在不同會計期間的調整,但在適當放大會計期間後,各會計子期間的利潤額之和仍然與企業在放大的會計期間內客觀可實現的利潤總額相等;而式(2)反映的經濟內容則不僅僅是利潤額在不同會計期間的調整,還包含了經營造假、會計造假行為,各會計子期間的利潤額之和已經背離了企業在放大的會計期間內客觀可實現的利潤總額,現實情況一般是大於客觀實現的利潤總額,這種狀況既突破了法律制度框架,又違背了各市場主體的利益協調性,屬於利潤操縱,利潤操縱本質上是一種造假行為,屬於違法犯罪。

  例如,令廣大股民損失慘重的銀廣夏(證券代碼:000557),從1998年起,通過偽造供貨協議、出口單證和銀行對賬單等,造出了1999年每股盈利0.51元,2000年每股盈利0.827元的虛假業績;2001年3月1日,更是撒了一個彌天大謊,銀廣夏發佈公告稱,與德國誠信公司(Fidelity Trading GM.BH)簽訂了連續三年總金額為60億元的萃取產品訂貨總協議。僅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銀廣夏的每股收益就將達到2至3元。銀廣夏的造假,不僅偽造了供貨協議、出口單證和銀行對賬單等會計原始單據,為支持這一造假工程,銀廣夏還有真實的投入,出資2.8億元於2001年在安徽蕪湖建成了萃取產品的新生產線,據後來揭露的事實,該生產線根本就沒有進行所謂的生產,該公司事實上根本沒有實現所謂的“出口”。顯然,這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利潤管理,而是一起嚴重的違法犯罪活動。它屬於財務造假(或稱會計造假),但又超出了財務造假的範圍,是公司董事會和經營班子直接策劃和參與乃至直接實施的嚴重違法的經營造假行為,財務造假行為只是其表現形式。

企業利潤管理的作用

  根據國外學者的研究,適度利潤管理是有利和必要的。如美國企業採取的“收益均衡化”利潤管理行為,是為了提高股東的滿意程度,進而實現經營者自身福利的提高;日本企業採用收益平滑化的會計處理方法,使利潤管理行為具有長期的特征。利潤管理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潤管理有利於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從傳統的觀念來看,衡量一個企業經濟效益的公認標準就是利潤。根據經典的經濟學理論,某項投資實現了邊際成本邊際收益相等,它就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儘管現代理財觀念不再把利潤最大化作為理財目標,而是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理財目標,但企業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整個社會的財富才能實現最大化,從而帶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利潤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和對社會貢獻的大小。

  2.利潤管理可為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借鑒和參考。通過為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借鑒和參考,利潤管理一方面直接為企業內部的法規和準則的制定者提供了限制的目標,為政策法規的完善明確了方向,另一方面也為改進企業績效考核提供了思路。通過研究發現,企業利潤管理的重要動因是因為絕大多數的績效考核是以利潤為主,若要使企業利潤管理不致過“度”,可考慮改進考核指標體系,如引入EVA指標或平衡計分卡考核辦法等。績效考核指標的改進可引導企業的經營管理步人良性迴圈的軌道。

  3.利潤管理可作為向外界傳遞有用信息的工具。在某些情況下,管理當局欲向外界傳遞某一內部信息,而內部信息往往是相當複雜並具有專業性,如果直接披露該信息,外界由於無法判別該信息的可靠性,或者即使能對該信息進行檢驗,但檢驗成本巨大,因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而放棄檢驗。外部信息使用者就會因此對管理層所披露的信息產生懷疑。當管理當局通過利潤管理,逐步披露該信息,反而是一條相對有效的傳遞信息的途徑。

  4.利潤管理有利於不斷促進企業改變目標戰略。適度的利潤管理既是一個企業不斷走向成熟的標誌.也是企業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的標誌,它對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宣傳適度利潤管理,逐步形成一種對適度利潤管理的理解和容忍,恢復和提高社會公眾對財務信息的信任度,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潤管理的不斷完善與提高,有利於企業引進新的管理方式,提高經營業績,從而相應地改變目標戰略,更好地促進企業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 邵娟:利潤管理、盈餘管理與收益平滑辨析.財會月刊[M]:會計版-2007年4期
  • 朱婧、孫明慧:淺談利潤管理的合理性.經濟技術協作信息[J]-2006年1期
  • 郭風喜、奚衛華:利潤管理與盈餘管理之我見.商場現代化[Z]-2005年12X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利潤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