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再貨幣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黃金再貨幣化(Gold Remonetization)
目錄 |
黃金再貨幣化指重新恢復黃金的貨幣作用,使固定匯率制度重新取代浮動匯率制的一種主張。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實行黃金非貨幣化後,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關係進—步惡化,以致造成國際貨幣金融領域的混亂和動蕩。至八十年代初期,黃金再貨幣化的呼聲日益高漲。金本位制的取消雖改變了黃金貨幣機製作用的形式。但黃金在國際結算中仍然起著最終支付手段的職能,在國際儲備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各國可自由買賣黃金,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但未出售黃金儲備,黃金儲備還有所增加。就連原來積極推行黃金非貨幣化的美國也不得不從1980年6月起停止拍賣黃金了。由此可見,黃金再貨幣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由於黃金的世界產量跟不上世界商品生產交換增長的需要。黃金若再具有金本位時代有那種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黃金的“再貨幣化” [1]
“黃金熱”的再起有多方面的原因:
1.黃金的官價被取消後,市場價格猛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各成員國都承認市場價格。這是因為黃金本身是有價值的,很難人為地壓低它的價格。這使它具有比其他任何貨幣更優越的地位。因此,除美國外,其他國家都未採取黃金“非貨幣化。的措施。
2.目前,主要西方國家的儲備額中,黃金仍占相當大的比重;美國是74.3形,法國35.9F6,義大利26.6形(1978年底)。除美國曾幾次拋售黃金和加拿大、葡萄牙出售過少量黃金外,其他西方國家都保持原來的黃金儲備水平,有些產油國還大量購進黃金,主要是因為黃金具有保值作用。歐洲貨幣體系的合作基金共同儲備,規定各成員國以黃金交納部分份額,被認為是悄悄地恢復了黃金的貨幣作用。
3.更重要的原因是,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持續和嚴重程度,使持有貨幣資產者不願冒大風險把貨幣留在手裡,而寧願儲存不生利息的黃金。私人保存黃金的熱情更高,競相爭購各種金幣金飾。黃金業務在世界範圍的活躍勢頭有增無減。重新研究黃金的國際貨幣作用和法律地位又提上日程。
今後,黃金如何發揮作用,對此有各種推測;同時,這也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設立專門機構研究重新採用金本位制的問題。同時,世界金價暴漲暴落也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註。估價黃金的國際作用,需要從黃金的價格、供求關係和國際黃金交易的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考察。
1.黃金的用途和供求關係
黃金,由於它的自然屬性,也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同時又具有世界貨幣的社會屬性。從1956—1965年,各國生產的黃金用作國家儲備占37形,供私人購買的黃金飾物占30形,包括紀念金幣,工業用途占33形。最近十幾年的供求情況是工業需求量和私人需求量都在增加,但產量無大增長。1970年十個主要產金國的總產量是l.672公噸,到1978年略有增加,達到l.731公噸。其間,連續四年(1974—1977年)產量都在1.500公噸以下,1975年僅為l.3856噸。估計今後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產量,仍將保持供不應求的局面。供應市場的主要產金國是南非、蘇聯和美國,以及需要換取現金外匯的部分國家黃金儲備,加上國際貨幣基金拍賣的黃金。總之,供應的來源是有限的,而需要購進的除工業用途外,有國家補充儲備和私人藏金,特別是大量國際游資需要利用黃金保值。從供求形勢看,黃金價格將維持一定水平,不可能下降太多。
2.黃金的價格
什麼是黃金的合理價格?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能用簡單的開采成本計算,也不能由某一個或幾個國家隨意規定它的官價,而要參照國際市場的外匯匯率、資金周轉和利率等多種因素。最近十年來金價的波動情況是:從1973年到1978年這五年中,金價從每盎司100美元上升到200美元;1979年1月15日到7月18日的六個月內,從200美元上升到300美元,7月18日到10月1日的兩個半月內,從300美元上升到400美元;10月1日到12月27日的近三個月內,從400美元上升到500美元。1980年初金價猛漲,從1979年12月27日到1980年1月3日這七天里,從500美元上升到600美元,往後的兩周里,再上升到700美元,在1月16日到18日兩天里,又從700美元上升到800美元。直到1979年底,金價達到每盎司500美元時,可以理解為對美國二十多年壓低金階所造成的不合理價格的一種調整。到1982年8月底,黃金的市場價格已降為398美元,至今一直在400美元左右徘徊,這是相對地比較合理的價格。但是必須看到,黃金市場對國際政治局勢的反應極其敏感。在蘇聯出兵入侵阿富汗以後,黃金價格從1979年10月1日的1盎司400美元,到1980年1月16日猛漲了一倍,達到800美元,而黃金市場的大規模投機活動,更是造成金價大漲大落的主要原因。
3.國際黃金業務的發展趨勢
十九世紀初,在倫敦出現了最早的黃金市場,成為銷售黃金和兌換金幣的中心,併在1919年正式成立黃金市場。後在大戰期間停業,到1954年重新開放。第二次大戰以後,蘇黎世黃金市場發展成為世界性黃金自由市場。在1968年實行黃金雙軌制後,黃金交易大部分轉到蘇黎世。1975年1月1日,美國政府改變政策,撤銷禁止私人持有黃金的法令,在紐約和芝加哥建立黃金期貨市場,從而改變了世界黃金市場的結構,形成了現貨和期貨市場兩大集團。英國在1974年取消禁止黃金進口的法令,准許香港的黃金自由出入。香港黃金市場迅速擴大,形成了世界五大金市。日本在1980年12月1日實施外匯和外貿管理新法案後,也建立了黃金市場,在1981年1月開業,經營黃金現貨和期貨。世界黃金市場業務擴大說明黃金的進一步國際化,黃金業務在國際金融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事實證明,國際金融組織或任何國家政府都不可能把黃金排除出國際貨幣金融領域。
近年來,黃金抵押貸款的業務亦有發展。過去,蘇聯和南非都曾用黃金作抵向西方銀行借款。七十年代,義大利和葡萄牙也從英國、聯邦德國、瑞士等國的銀行獲得黃金抵押貸款。目前在國際信用發生嚴重危機時期,這種方式正在進一步推廣。由借款國中央銀行出面,向西方大商業銀行用黃金作為抵押籌借急需的款項,利率略高於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在借款還本付息後,借款國隨即收回抵押的黃金。由於有七十三個國家的黃金存放在美國,還有一些國家則存放在倫敦或蘇黎世,因此可以就近移動。這種抵押黃金貸款的好處是,借款國可以很快獲得需要的資金,同時還可繼續保留黃金資產,到時贖回,而貸款銀行也可以減少風險,避免倒帳。這種抵押貸款滿足了很多國家不願減少黃金儲備,而又需要使黃金能發揮一定的貨幣作用的要求。此外,西方銀行還發行“黃金券”,是一種只收少許手續費的無息保值存款,也在實際上擴大了黃金的貨幣作用。
在國際金融劇烈動蕩的形勢下,發揮黃金的保值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關鍵在於排除投機因素的干擾。目前,這股國際投機勢力還十分強大,不受各國法律的制約。黃金價格的變化直接影響世界所有的國家,每當金價劇烈波動,很多國家都蒙受其害,尤其是沒有內部儲備調節機制的發展中國家,更是首當其衝。因此,為發揮黃金的保值作用和維護黃金儲備的價值,必須制訂國際法規約束投機活動,使黃金價格保持合理的水平,從而使黃金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常地發揮它的國際作用。
- ↑ 盛愉著.國際貨幣法概論.法律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