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危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財務管理危機[1]
財務管理危機是因企業財務監管不力或資金周轉不靈等因素使企業出現資金斷流而導致的危機。這種危機的原因還可能是企業涉嫌偷稅漏稅、證券市場波動、貸款利率和匯率調整等,將企業陷入危機之中,使經營難以正常運轉,嚴重的可使企業最終倒閉。
財務管理危機的徵兆[2]
1.資不抵債。此時意味著該企業事實上面臨著被清算償債或進行重組的威脅。
2.經營現金凈流量為負數。表明企業盈利能力的原動力已出現故障。
3.過度依賴短期借款這類企業極易出現籌資受阻,進而出現經營難以為繼的局面。
4.累計經營性虧損數額巨大、巨額虧損會最終導致資不抵債,財務危機發作。
5.存在大額的逾期未付債務。這是償付能力出現問題,財務危機出現的重要徵兆。
6.無法履行借款合同中的有關條款,包括不能及時足額還款、未按約定使用借款等。
7.存在大量不良資產,且長期末作處理,表明資產呆滯,營運能力下降。賬面資產和利潤被虛誇.這是財務出現破產風險的徵兆。
8.重要子公司無法持續經營且未作處理,表明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被虛增,投資收益被虛誇。
9.無法獲得供應商的正常商業信用,表明企業償債能力低下,債臺高築,負債壓力大。
10.難以獲得開發新產品及配套投資所需資金,表明企業開發能力枯竭。
11.存在大額的或有事項,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風險很大。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著很多的風險,企業要建立風險防範措施,來降低企業經營者的成本風險,預算管理等難題,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就可以根據財務數據指標,預先得知企業將面臨的潛在風險,這也就是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糾正企業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偏差或過失,將企業恢復到正常的經營軌道上,一旦發生財務危機,要阻止財務繼續危機下去。
- 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製現金流量預算
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於經營穩定的企業,由於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於凈利潤。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製,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採取措施。為能準確編製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彙總,並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 2、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獲利是企業經營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從長遠觀點看,一個企業能夠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企業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能力才能越強。
- 3、結合實際採取適當的風險策略
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後,企業對風險信號監測,如出現產品積壓,質量下降,應收帳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指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臨財務風險通常採用迴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其中控制風險策略可進一步分類:按控制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預先確定可能發生損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後者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採取措施,儘量降低損失程度。
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籌集資金進行負債經營是企業發展途徑。
從大量負債經營實例,不難得出幾點教訓: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盲目投資,沒有進行事前周密的財務分析和市場調研是造成失誤的原因,雖然適度舉債是企業發展的必要途徑,但必須以自有資金為基礎,如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過大,必然惡性迴圈。同時企業償債能力強弱是對負債經營最敏感的指標,只從償債能力看,負債比率越低,企業償債能力越強,但未必合理,如企業借款利率小於利潤率。企業應充分利用負債經營的好處。不同產業的負債經營合理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是:第一產業為0.2左右,第二產業為0.5左右,第三產業為0.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