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領導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行政領導學是研究行政領導行為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是領導科學的一個縱向分支。
其研究內容包括三個基本方面:
一是行政領導活動的主體,即行政領導者。行政領導者不同於某一方面的專門家,而必須是知識廣博、經驗豐富、思想穩健,性格完整、且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判斷能力、組織能力的領導通才。
二是行政領導活動的結構。一般分為執政。行政和管理三個層次。執政層為最高層次,其職能是決定大政方針、全盤規劃、頒佈命令和統籌指揮;行政層為中間層次,其職能是規劃、計劃.領導、指揮、協調管理層的活動,以保證大政方針的貫徹實施,管理層處於最低層次,其職能是合理組織運用人,財、物力和時間,處理大量日常具體事務,有效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三是行政領導活動的過程,即決策和施政程式,大致可分解為確定行政目標、進行調查研究、擬定決策方案、選擇優化方案、制定具體執行方案、監督執行情況,調查決策和實施方案、貫徹執行調整方案及再反饋等步驟。
行政領導學是實踐陸很強的應用科學,其研究側重於科學性、工具性、方法性和服務性。行政組織學、行政行為學、行政計劃學,人事行政學、財務行政學、行政機關學,行政法學等,都屬於行政領導學的分支學科。
行政領導學作為領導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具有與領導科學相同的三個學科特點。
一是社會性。行政領導活動同其他任何領導活動一樣,也是一種社會活動。行政領導者的職能、素質、作風等都是社會的產物。行政領導學的功能是給行政領導活動指明方向、提高行政領導活動的水平,這也是一種社會性的功能。在階級社會裡,行政領導比企業領導等業務領域的領導具有更鮮明的階級性。這是因為,行政領導是國家政府和各級行政機關的領導,同國家政治有密切的聯繫。在階級社會裡,行政領導者必然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行政領導的規律也必然同統治階級鞏固其統治地位的要求相關聯,因而,行政領導學的理論也必然打上階級烙印。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行政領導學與資本主義行政領導學儘管在理論上有相通之處,但還是有著原則區別的。所以,我們在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領導學的過程中,要有選擇地吸取西方行政領導學內容;但更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我國行政領導規律,以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二是綜合性。領導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行政領導學儘管有其專門的研究領域,但學科研究時所應用的知識範圍和研究方法的廣泛性同樣決定了它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要當好一名行政領導者,同樣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行政領導學的研究方法也同樣是綜合性的方法。同時,行政領導活動儘管有其獨特的對象領域,但其本身也是掌管全局的綜合性工作,其涉及面通達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也具有綜合性。
三是應用性。同領導科學一樣,行政領導學也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其理論源於行政領導實際工作的需要;其理論內容和研究課題都基於行政領導的客觀規律,都是對行政領導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其理論宗旨也在於指導行政領導實際,加強和完善行政領導,提高行政領導水平。應用性既是行政領導學的特點,又是行政領導學學科建設的基本要求。
行政領導學的研究方法涉及面非常廣泛,且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同時,隨著科學技術及經濟社會的發展,行政領導學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斷更新。現常見的行政領導學研究方法有:
(1)理論行政研究法。早期行政學者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依據這種方法,行政領導學的任務在於從紛繁複雜的行政活動中求得一定的原理、法則和定律,以作為行政活動的指導準則。這是從理性的層面去研究行政事務的方法。
(2)實證行政研究法。這種方法同理論行政研究法相反,它不企求從行政事務中抽象出普遍性的原理和原則,而是針對具體問題,以案例分析方式對行政事務作出經驗性的、實證性的研究,併在此基礎上建立各種“工作假說”。
(3)行政實驗研究法。即對所要研究的問題和對象,加以人為的控制,並作持續不斷的觀察和分析,以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案,類似自然科學的實驗法。
(4)行政心理研究法。通過對個人和社會心理因素的研究而透視行政人員的集體精神、工作作風、工作態度、思想修養、生活作風等。心理研究法的依據是,政府的行政措施和行政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同群眾和行政人員的種種心理,諸如保守、激進、好勝、貪婪、積極進取等有關。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H.A.Simen)的《行政行為》等著作,可以說是這種研究方法的代表作。
(5)行政行為研究法。行政領導是行政領導者和有關行政人員的行為所構成的事實和現象。行政行為研究法從行政人員的實際行為出發,對其行為的模式及形成因素、發展歷程以及效果作出切實的研究與分析。西蒙的《行政行為》一書同樣也是這種研究方法的代表作。
(6)行政社會研究法。即在政治制度、經濟狀況、社會組織、地理環境、歷史背景、民族特性、風俗習慣等諸多社會因素的綜合分析基礎上,對行政組織、行政決策等行政領導活動作出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把行政領導置於廣闊的社會背景下,比較深刻,比較完備,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
(7)行政數量研究法。亦稱“調查研究法”。這種方法以實事求是的精神,通過調查研究,收集大量材料,並作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研究,以探求行政領導活動規律。努力應用電子電腦作信息處理,儘量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於調查研究過程中,是這種研究方法的特征。
(8)行政歷史研究法。行政領導自古有之。用歷史的觀點對行政領導活動作觀察、研究,就是行政歷史研究法。這種方法的目的在於考察行政領導活動的起源、發展及對社會的影響;行政領導活動與不同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的關係;行政領導工作的歷史演化等,以求借鑒歷史經驗,為現代行政領導服務。以上諸種研究方法並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相依存、互相滲透的。有時,為研究一個行政行為,可能同時運用幾種方法。而且,新的實踐隨時會產生出新的研究方法,因而,上述研究方法並未窮盡全部。在研究行政領導活動時,不能拘泥於上述八種方法。
行政領導學與行政管理學也不同。首先,兩者是不同層次的學科。從縱向分析,國家行政問題可分為巨集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巨集觀即執政層,主要負責對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中觀即行政層,主要負責貫徹和實施國家的大政方針,做好相應的規劃、指揮、監督和協調工作;微觀即管理層,主要負責大量日常行政事務的處理。行政領導學是一門行政問題的中觀學科;而行政管理學則主要立足於行政問題的微觀層次。
其次,兩者的研究對象範圍不同:①行政管理學涉及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動,而行政領導學僅涉及行政管理中的領導活動(行政領導行為);②行政管理學涉及所有的行政管理者,既有領導者,又有被領導者,而行政領導學僅涉及行政管理中的領導者(行政領導主體);③行政管理學涉及行政管理的總體規律及方法,包括各種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教育手段等,而行政領導學僅涉及行政管理領域中領導工作的規律和方法。
文化是在人的社會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是人類一切活動的條件、方式、狀態和結果的綜合體。文化從結構上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這三個層次各有自己的特點,物質文化是文化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制度文化的特性表現為權威性和穩定性,它的性質直接決定文化結構的整體性質。而精神文化則是一種柔韌度最大的文化,兼具先導性和滯後性的矛盾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