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行政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人事行政學是研究各級行政組織的設立及各類人員管理規則和規律的一門學科,是行政學的一個分支。國家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實現其預定目標,依據精簡、統一、效能和法制的原則沒立各級人事行政組織,並運用科學的方法通過實施一系列的規範、制度和措施等管理活動合理地選拔、培訓使用各類人才。
人事行政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雖然很早就存在,但是,把人事行政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卻是近代的事情。在西方淡本仁義國家,人們最早把企業人事管理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18世紀後半葉在英國首先發生的工業革命,使生產規模迅速擴大,雇佣工人大量增加,企業的管理活動日益複雜化,人們開始對企業人事管理進行研究。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企業人事管理髮展成為一門獨立系統的學科。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的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20世紀20年代形成的“人際關係——行為科學”管理理論,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當代管理理論,都對企業人事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以重大影響。1947年,美國亞里桑那大學管理學教授邁克爾·朱修斯出版了嚷人事管理學》一書,以建立有效滿意的企業人事管理機製為宗旨,全面分析了企業人事管理活動中的雇佣、開發、維持、使用四種職能,並討論了對企業人事管理職能進行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的原則、措施以及最佳模型,把企業人事管理學的理論性和實用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企業人事管理學的產生和發展為人事行政學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理論淵源,而在實際中進行的各種人事行政改革活動則為人事行政學的發展提供直接動力和豐富內容。從19世紀50年代起,英國政府率先對官吏制度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改革,廢除了傳統的“恩賜官職”制,逐步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公開競爭,擇優錄用、嚴格考試、按績升遷的文官制度。這是人類歷史上人事行政領域的一次革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此後,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效法,建立了本國的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成為現代西方國家通行的人事行政制度。文官制度的建立,使人事行政進入了現代化的階段。現代人事行政的基礎是職位分類;核心是公開考試、擇優錄用;特點是論功行賞,按功績大小決定升遷和工資待遇。隨著現代人事行政的產生和發展,一門獨立的學科——人事行政學應運而生。它之所以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是由以下兩個因素決定的:
- (一)人事行政有其特殊的管理對象
人事行政作為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於其他的管理活動,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直接管理社會物質生產過程,也不是單純地管理“人”或“事”,而是對人與事的關係進行管理。這種特殊的管理對象,正是人事管理和其他管理的區別所在,也是人事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存在的根據和價值。
- (二)人事行政有其自身的規律性
任何事物都有產生、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性。不同性質的事物。由於其產生、發展、變化的條件各不相同,因而其規律性也各不相同。人事行政是一種社會活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人事行政管理規律不同乾自然規律,也不同於一般的社會經濟規律。人事行政的對象包括兩個基本要素:人和事。人和事的關係表現為兩個基本方面:一方面是事業的發展、變化對人的資格能力條件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人本身的素質、能力的發展變化對事業的影響。二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形成人事行政管理活動的特殊規律,如人與事相互適應規律、人才競爭規律、知識更新規律等。事業發展的需要,對人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確定的要求,而人的能力與素質現狀又制約了事業的發展;人的能力與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又必然促進事業的發展。人和事之間的這種決定和被決定,作用和反作用互相促進的關糸,是人事行政活動的出發點,貫穿人事行政活動的全過程。研究探索人與事之間的這種矛盾運動的特殊規律正是人事行政學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
人事行政學的內容是由人事行政活動的內容決定的,但也有所不同。人事行政學研究的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規律,更多關註的是人事行政活動中帶有共性的一些現象,是以深層次的關係進人事行政管理學行抽象和概括。人事行政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人事行政要素。其包括人事行政的主體、客體和方法。人事行政的主體就是負責制定、執行並監督人事行政法規和制度運行過程的政府主管部門和人事行政機構。人事行政的客體就是人事行政的管理對象。簡單地說,就是政府公職人員。人事行政的方法,就是人事管理的手段、途徑和步驟,包括法律的、組織的以及經濟的等各個方面,人事行政方法是連接主體與客體,使二者相互作用形成統一整體的紐帶。
第二,人事行政關係。人事的實質就是關係,人事管理實際上就是協調關係。人事行政涉及的關係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人與組織的關係。政府是一個龐大的組織體系,人事行政首先要協調的就是個人與這個組織體系的聯繫,即通過任職來實現對公職人員的組織。二是人與事的關係。這裡的事也就是政府所承擔的管理社會的職能,事情總是要由人來做的,如何把一個龐大的組織職能轉變為相互聯繫不可分離的個人行為,就是人事行政需要協調的第二個層次的問題,即通過工作設定確定每個人的職責。三是人與人的關係,組織中的人是有職位、級別和職責差別的,組織中的人的行為是相互聯繫著的,只有搞好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的人的團結,才能完成共同的工作。
第三,人事行政過程。人事行政是一個動態過程。一方面,人事行政是一個由許多相互聯繫的環節組合成的系統工程,人與組織、人與事、人與人的關係是具體體現在這些環節中的,從人員的錄用、考核、升遷、調配、培訓到人員的離退,每一個環節都有特殊的規定性。人事行政的效果好壞、水平高低、科學與否,歸根到底要看各個環節的工作情況。另一方面,人事行政的內容和形式經常不斷地變化,人事行政的環境也在經常不斷地變化,所以,人事行政的關係準則、程式安排、行為規範以及管理方式,都必須要結合變化著的情況隨時進行調整,以便使政府的人事始終與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保持儘可能完美的結合。
人事行政學是一門政治性、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進行人事行政的理論研究必須遵循正確的原則,否則,理論研究就會偏離方向,研究成果也不可能在實踐中得到較好的應用。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人事行政學研究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階級屬性與社會屬性相結合。人事行政一方面具有階級屬性,即它是階級統治的手段,要服從和服務於統治階級的利益;另一方面,人事行政也具有社會屬性,作為政府的人事管理,它具有一般人事管理的共同特點。因此,研究人事行政問題,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
第二,理性思維與實證分析相結合。人事行政學研究需要運用多門學科的理論知識。但是,運用多種學科的理論知識,並不等於人事行政學的研究就是縝密的推理和演繹。事實上,人事行政學的理論和觀點首先是來自於對人事行政實踐過程的考察、綜合、分析和論證。多學科理論知識只能在這個實證過程中綜合運用。
第三,本國實際與國外經驗相結合。人事行政學首先興起於20世紀初的西方國家,目前,人事行政學的新發展也是西方國家居於領先地位。雖然我國人事行政的歷史久遠,但人事行政學卻發展緩慢,所以,我們需要汲取西方國家的人事行政理論。但這種汲取不能盲目照搬,必須立足於中國實際,把二者有效地加以結合,使我國的人事行政研究具有生命力。
第四,保持傳統與發展創新相結合。中國曆史上的人事行政,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幹部管理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好的經驗。中國正處在新的社會轉型時期,改革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征。因此,我國的人事行政學研究既要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又要依據新的時代特征進行創新。
人事行政學是以“人事行政”為研究對象,探索並揭示人事行政的基本要素、相互關係以及行為過程的客觀規律的科學。作為一門學科,人事行政學不同於人事行政活動,它主要是對人事行政現象進行理性分析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系統、深刻和科學的思想觀點。社會科學理論研究一般都有著明確的目的性,人事行政學也是如此。簡要地說,人事行政學研究的目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人事行政學要探索和揭示人事行政的內在規律性。人事行政作為人們的社會活動,其本身存在著規律性。但是,人事行政的規律性並不能自然而然地、直截了當地為人們所認識和掌握,需要對大量的人事行政現象進行理性加工才能發現,人事行政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事行政的規律展現在人們面前。
第二,人事行政學要為人事行政活動提供理論指導。人事行政是一種有組織的行為,是國家行政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組成部分。因此,人事行政必須要謹慎從事,其活動方式和管理手段必須符合客觀規律的要求。在人事行政理論的指導下開展人事行政,是世界各國人事行政發展的大趨勢。
第三,人事行政學要為人事行政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人事行政是一種社會公共關係的實現過程,對於每一個社會成員來說,人事行政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聯繫和影響,各種社會群體也必然會對人事行政活動給予關註和約束。無論在什麼時候,社會成員對人事行政的觀念態度和行為取向,都是人事行政發展的不可忽視的社會環境因素。開展人事行政理論研究,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人事行政理論現象,理性地對待人事行政過程,積極地協助人事行政管理,將有助於人事行政的健康發展,特別是有利於當前正在進行的人事行政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