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業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草業經濟是指以草地(包括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專用飼料地、專用草地)為基礎,充分利用光能,通過生物、化工、機械等手段,發展草地牧業、食品工業、藥業、相關加工業、旅游觀光業及城市綠化業等,來創造社會財富的新興朝陽產業。
草業經濟的發展歷史[1]
草業髮端於何時,目前尚難考證。遠古時期,獵人將捕獲的野羊、野牛等交給部落的女人們馴養應是草業的萌芽。草業曾經是游牧民族的重要經濟特征。
在2O世紀4O年代,許多西方國家為了振興戰後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投入大量的資金、技術,研究推廣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優良牧草品種,大面積改良天然草場,提高牲畜的營養攝取量和草場載畜量,同時發展綠色營養體飼料精加工,滿足牲畜越冬飼料和草地匱乏的國家養殖業需要,走出了一條既節約飼料用糧又促進牧業大發展的成功之路,給古老的草業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草業在國際上已是一個獨立的大產業。草業具有很強的拉動效應,草業的發展可有效地帶動草產品加工業、飼料業、肉魚蛋奶生產及其加工業、倉儲業、運輸業、旅游業的發展。以飼草的產值為l,用於養殖業產值增為3,其後的加工業產值則達到10,這對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草業經濟包含3大部分:原料及飼料用草業、草地畜牧業和草坪業。其中尤以飼料用草業最具發展前景,為世界各國所重視。
草業經濟的作用[2]
草業經濟有助於提高農業的產品貢獻。產品貢獻主要有食品貢獻和原料貢獻。發展草業經濟,一方面,可以為草地畜牧業提供高產優質的人工草地支撐,降低耗糧型畜牧業的比重,緩解耕地不足,糧食緊缺以及畜產品供應不足所造成的食品供應壓力;另一方面,可以確立飼料生產在農業生產體系中的地位,增加蛋白飼料資源的產品供應,改善21世紀我國飼料工業所面臨的飼料原料緊缺的長期性結構矛盾。
草業經濟有助於提高農業的要素貢獻。要素貢獻主要表現為資金貢獻。發展草業經濟可以通過改善農業結構,極大地提高農業的總體經濟效益,增加農業部門的經濟剩餘,從而推動農業資源向其他部門轉移,形成向工業部門的資金註入。
草業經濟有助於提高農業的外匯貢獻。欠發達地區的農業出口創匯是彌補經濟發展資金短缺的特殊手段。
草業經濟有助於提高農業的市場貢獻。市場貢獻依賴於農民的購買力。發展草業經濟,將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從而有助於推動農業基礎性地位的戰略轉移,擴大內需,進而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國內外草業經濟的發展現狀[1]
1.發達國家的草業發展已遠遠走在我國的前面
發達國家早在2o世紀4O年代就發起了以改良天然草場為先導的“綠色黃金產業”技術革命,經過大量的資金、技術投人,改良後的草地牧草產量比天然草場提高3倍以上,牧草的蛋白質含量提高5l0倍。草地載畜量提高,牲畜生長期縮短,單位草地產出量大幅度上升。如澳大利亞平均0.133hm2草地養1只羊,荷蘭、紐西蘭平均0.46、0.66hm2草地養1頭牛。而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則基本上維持著傳統的經營方式,平均1.33hm:草地養1只羊,3.22hm2草地養l頭牛。我國每公頃草地提供的肉、奶、毛的產量都只有美國的l/20;分別是紐西蘭的4.7%、0.92%和0.46%,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l998年世界牛羊肉產量占肉類總產的31.4%,我國僅為11.8%;牛羊奶世界人均占有量92kg,發達國家258.3kg,我國僅有6.5kg。貴州草業又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貴州每公頃草地的肉、奶、毛的產出量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81.6%、34.1%和21.7%,這與“天然牧草王國”的地位很不相稱。巨大的差距意味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加強草地資源的產業化、商品化開發及對貴州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中國屬於草地型國家,21世紀要“以草為綱”
按農業與草業用地的比例關係和人均糧食占有量,可以將國家分為草地型、糧食型和草糧混合型3種類型,用以指導和評價農牧業發展。草地面積占農牧業用地總面積3O%以上、人均年糧食占有量500kg以下的國家為草地型國家,如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墨西哥等,這些國家草地的產值占農牧業總產值的6O%~8O%。我國草地有4億hm2,為農業用地面積的3倍以上,人均年糧食占有量低於400kg,是典型的草地型國家。然而,建國以來,片面強調“以糧為綱”,長期忽視草地應該和可能發揮的作用。目前人工種草和改良草地面積僅為1547萬hm2。,圍欄草地保留面積887萬hm2。可見草地資源的浪費是多麼驚人。對4億hm2。草地這樣龐大的資產沒有科學的評價、使用和管理,致使草地資源不但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而且每年至少以200萬hm2的速度在退化。應當說是認識和實踐上的重大失誤。
一方面是4億 hm2龐大的草地資源未充分開發利用,另一方面又占用大量的糧食作為飼料。1997年全國生產的大約4.9億t糧食及幾千萬噸經濟作物的副產品中,有2/5以上用於飼料,換言之,即在全國1億hm農作物播種面積中大約有4000萬hm耕地是直接或間接地用於飼料所需。據研究,生產綠色營養體飼料比生產穀物等糧食飼料的主要營養體產量,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增產1~3倍,即1hmm^2:地可當3O~60hm2地用。如果將目前生產飼料糧面積的1/3改為生產綠色營養體飼料,估計可增產0.6~1.7億t飼料糧所含的主要營養體產量。
此外,我國還有將近2667萬hm2冬閑田土、果園隙地和四邊地以及100萬hm2內陸水面可用於發展牧草飼料生產。
如何做好4.7億hm草業(草地4億hm2、飼料糧用地0.4億hm2、冬閑田土等2667萬hm2)這篇大文章,對我國21世紀的發展關係重大。專家預測:到2O1O年,使飼料草產值達到20000億元,相關連鎖行業的總產值達到20000億元,將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生活中發揮顯著的作用。
3.巨大的國際、國內草產品市場
目前,國際市場牧草缺口1000萬t/年,其中北美洲200萬t,歐盟1OO萬t,東南亞地區250萬t,我國臺灣地區250萬t,日本125萬t,南韓近1OO萬t。日、韓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主要從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進口苜蓿草粉和顆粒飼料,跨洋遠運,運費昂貴,苜蓿顆粒飼料的價格在250美元/t左右。據有關專家分析和國外的生產實踐,草產品在牛羊飼料中可占到6O%,豬飼料中可占到1O%~15%,雞飼料中可占到3%~5%,根據我國1997年配合飼料產量5800萬t估算,用於配合飼料的草產品年需求量是650萬~800萬t。隨著配合飼料的產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對草產品的年需求量也將以7O萬~8O萬t的速度增長。目前,草產品產量約200萬t/年。因此,今後用於配合飼料的草產品年需求量應在1000萬t左右。
發展草業經濟的戰略意義[1]
1.發展中國草業能對人類吃飯問題多作貢獻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全人類共同關註的大課題。由於人口持續增長,而糧食增產的速度減慢,當今世界的吃飯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嚴重。1996年。世界糧食庫存量只夠48d的消費。世界糧食市場已接近高度不穩定狀態的邊緣。21世紀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世界關註的焦點。由於人口多,經濟增長快,糧食的需求急劇上升,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糧食供應都還將處在偏緊的狀況。農業部軟科學研究委員會給中央的報告中指出,到2030年人均主要食物消費量接近或達到目前亞洲發達國家日本2O世紀9O年代初期的水平(約450kg),全國糧食需求總量為6.4億t。而由於工業化的進程,耕地的減少,到那時糧食的產量將比目前下降2O%,只有2.72億t,缺口高達3.69億t,這個數字是目前世界糧食出口總量的兩倍。除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外,還須從各方面想辦法。開發草場,生產牧草和草粉,一方面可替代飼料糧,這等於向草地要糧食(年產1萬t綠色營養體飼料相當於增產1萬t糧食);另一方面用優質草粉發展養殖業,可用草粉換取肉、魚、奶、蛋。
2.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對飼料草的需求增加
隨著亞洲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經濟狀況的改善,亞太地區人們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攝取的動物蛋白數量逐年上升,植物蛋白數量逐年下降,東方人正逐步從“草食型”向“肉食型”轉化。由於東方人人口基數大,人們對動物蛋白的需求刺激了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養殖業的發展又帶動了飼料業。作為飼料重要成分的優質牧草和草粉,也就成了國際市場上的“緊俏商品”。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大陸4億hm待開發的“處女草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國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餐桌上的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肉、魚、奶、蛋的比重上升,糧食的比重下降。國人對肉、魚、奶、蛋的需求極大地刺激了養殖業和飼料業的迅猛發展。有關部門曾預測,到2O世紀末,精飼料的缺口將達5000萬t,作為精飼料主要成分的優質飼料草的缺口將達1000萬t。水產養殖業也急需草業的支持。由於過量捕撈和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人類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海洋漁業已面臨危機。海洋捕獲量己接近極限。而世界人口卻以16%的年增長率不斷上升,每年增加200萬t的水產品來滿足人口增長的需求,這個缺口只能靠發展水產養殖業來彌補。生產200萬t水產品需要400萬t飼料,優質牧草和草粉成了水產養殖業急需的重要原料。
3.發展草業對治理水土流失意義重大
水土流失是人類面臨的又一重大難題。我國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每年流失表土達5O億t,占世界水土流失總量的19.7%,流走的氮、磷、鉀等元素約4000萬t。1992年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367萬km2,占國土面積的38.23%。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因水土流失而毀掉的耕地達267萬hm2。另外,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淤塞,洪水泛濫,已嚴重地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草地具有很強的固土和涵養水源的能力,培植草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手段。大量種植多年生優質牧草,在為農戶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恢復生態環境,對治理水土流失意義重大。
4.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球關註的焦點,天然綠色飼料倍受歡迎
近年來,蛋、奶製品及牛肉、雞肉的污染問題鬧得沸沸揚揚,對一些蛋、奶製品、肉製品出口國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究其原因,大量採用動物性飼料是造成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為了避免悲劇重演,各國紛紛加大植物性飼料的比例。目前,採用優質乾草和草粉喂養家禽、家畜已成為各國養殖場主的共識,優質乾草粉的需求進一步上升。
5.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世界性的大課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包括公平性、持續性、和諧性、需求性墒效性和升質性六個原則。牧草是易再生、多功能、多效益的作物,具備可持續發展特征,是農業經濟中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農業部在《我國中長期食物發展戰略與對策》報告中提出:要將傳統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為主的二元結構逐步轉變為糧食+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這一戰略構想為中國草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沒有草業,三元結構將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