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倉儲業(Warehousing)
目錄 |
倉儲業是專為他人儲藏、保管貨物的商業營業活動,是現代化大生產和國際、國內商品貨物的流轉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到目前為止,倉儲業者的作用有輸送、保管、配送、理貨,發展的趨勢是連接起銷售。將貨主與物流中心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介面。
倉儲業是流通領域的重要行業,它是流通產業得以運行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沒有倉儲業的存在和發展,流通產業的運行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加速倉儲業的發展,必將實現流通產業的加速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倉庫最多的國家,僅商業、物資、外貿三個系統就有通用倉庫2.5億平方米,冷庫容量380萬噸;工業部門約有倉庫0.1億平方米;儲存著幾千億元的商品、物資,從事儲運業的職工有200萬人。從管理體制上看是行行有庫,層層有庫,點多分散,封閉自用,這無形中就產生了倉儲業市場混亂、設施分散、利用率低、佈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等弊端,儲運企業缺乏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
倉儲業是流通產業中決定流通規模和速度的基礎產業,並對工農業生產迴圈有著巨大的影響,必須依據商品生產佈局、規模、流向和交通運輸的狀況,統籌規劃,建立一個適應流通需要,與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協調發展的,既有中心,又有分佈網路的社會化的倉儲服務體系,最終實現倉儲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即專業化、企業化、規模化,進而達到社會化、現代化、合理化。
政策是為了創造一種環境,是為了鼓勵某種發展,而反對某種發展,政策往往帶有指導性。在物流業的發展中,運輸與倉儲必不可少,是物流業的物質基礎,但物流業又不可能去代替運輸業與倉儲業,大家都有質的規定性,男人與女人都是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須嚴格區分男人與女人。
第一,倉庫作為一個企業是物流運作主體,作為場地又是物流運作載體。倉儲企業可以有三種方向選擇,一是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二是保持倉儲企業的性質,但必須加以改造、提升,三是變成物流企業或生產與流通企業的配送中心。
第二,倉儲業是早已存在的一個行業,對倉儲企業的有關政策也是明朗的,現在的問題是原有倉儲企業在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過渡中,要給予必要的鼓勵政策。這裡涉及到市場準入、土地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比如總公司統一上稅與抵扣,為工業配套用的配送中心、中轉庫應視為工業用地,推行以倉庫為抵押的倉單質押等等。
第三,要重視現有倉庫資源的整合,包括改造。這樣做,對國家有利,對企業有利,省投資也省土地,但要有政策,特別是製造企業在物流外包後,倉庫沒有用,有的倉庫面積不少,裝備也可以,閑置是一種極大浪費。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今年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