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綠色經濟學(Green Econornics)
目錄 |
綠色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實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經濟學學科。綠色經濟學代表著經濟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它以人與自然的緊密結合為文化根基,在主流經濟學的邊緣已進行了許多建設性的工作。它企圖突破傳統經濟學的局限,對傳統經濟理論的核心進行一場深刻的革命,沿著這個方向進行理論構建,並對傳統理論中的一系列價值觀念和計算指標進行重新確定,革新經濟決策、行動的功利特征和倫理道德屬性。
綠色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類的持久福利。這個目的意味著綠色經濟學仍然以人類的福利為中心來建立整個理論體系。如在生產階段.,其重點分析的是何種方式的資源配置能夠滿足人類需要的最大產出;在交換中,則是分析生態經濟產品如何流向社會最需要,從而能夠達到單位產品最大福利效果的地方;在分配和消費中,也要體現人們在生態經濟活動中獲得的,以價值為表現形式的那部分能增進社會福利的所得收入和支出。生態價值觀反對把科學的“生態平衡”概念不合理地外推為單純的環境保護主義,也反對“零增長”的經濟理論,主張人類的經濟活動應該積極而合乎規律地納入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綠色經濟學的任務是要支撐起人類發展的遙遠未來。
綠色經濟學認為,經濟發展必須從生態系統的整體出發,倫理地對待所有的人,同時關註人、非人類物種和地球的利益。“創建綠色經濟學這門新的學科,其目標是為所有的不管來自哪裡的人,為地球、為生物圈、為非人類的物種、為自然和其它生命形式謀求利益。”
- (一)綠色經濟學的假設
綠色經濟學家普遍把他們的理論建立在三個假設之上:(1)把生物生態區當作是產生服務(serive-producing)的自然資本比當作是消極被動的自然資源更好;(2)創造性企業或個人資本應該同人力資本或人力資源這種較為一般觀念分析區別開來,因為進化和智慧意味著不可預言,並且富有創造力,而且這種活動相當節約能源;(3)局部地區的度量方法總是比全球普適性方法要好,度量的尺度應該與管理領域的規模相匹配。
- (二)綠色經濟學對新古典經濟學的解構與重構
秉著“反對人類中心主義,質疑傳統經濟學中增長、市場以及理性效用最大化”的理念,綠色經濟學家們提出了有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獨特觀點。
1.否定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追求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在主流經濟學中,經濟增長是無條件、永恆追求的目標。綠色經濟學卻認為,經濟增長必然消耗資源、損害環境和下一代人的利益,無限增長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不僅如此,歷史證明,儘管經濟增長了,但全球範圍內的環境危機、社會公正(平)、貧窮、毒品等問題卻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東西方之間差距也越來越大。綠色經濟學相信這一切的根源來自於錯誤的價值評判體系,必須徹底改革片面用經濟增長也就是GDP來衡量社會發展狀況的方法,並提出了用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標(IsEw)作替代,這些指標包括環境破壞、自然資本損失、人們的收入差距和家務勞動的價值等。近三十年來,英國的實踐證明,ISEW比GDP更科學更合理。“綠色經濟學保留‘增長’一詞,是指事物真實的生長和物品的豐富,而不是尋求破壞或為破壞付出代價。……如果一個國家許多人仍在挨餓,資源被消耗,婦女自願或被迫墮落,綠色經濟學不會視它的GDP的提高為增長或進步”。
2.反對經濟全球化,實行經濟地方化。綠色經濟學認為,全球化最直接的後果是導致了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富國更富,跨國公司權勢更強.所擁有的財富和力量甚至超過某些國家。它們壟斷技術、資源、資金,甚至對一些國家和地方政府施加壓力制定有利於它們的各項政策。發達國家出口垃圾、核廢料,把有害工廠搬遷到不發達國家的例子比比皆是。
發展中國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外匯和追求經濟增長,不惜破壞環境,低價消耗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廉價出口初級產品,賺取微薄的加工費。這一切都使發展中國家面臨著貧窮與環境破壞的雙重威脅。
經濟地方化是指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範圍內儘可能地培植與發展地方經濟,可持續地利用當地自然資源,自己生產和消費大部分產品。經濟地方化使人權的改善、不同群體和組織之間的權力差距的縮小、平等與民主參與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推崇經濟“去中心化思想”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舒馬赫就是經濟地方化的代表之一。他提倡大力發展小公司,繁榮小規模經濟,採取區域發展和“中間技術”的策略,落後地區居民在居住地建立工作場所,採用“中間層次”技術和管理方式,較少的資金、自然資源和規模,就地取材,自己生產大部分產品。
3.徹底變革政治經濟文化價值觀念,建設生態社會。傳統經濟學的目標是最大化經濟人利益,它的政治體制是精英政治;而綠色經濟學的目標是最大化人的幸福,它的政治體制是草根政治和民主。
“傳統經濟學把‘供給’和‘需求’放在世界圖景的中心位置”。這種供給和需求只是為了滿足人的欲望,只是純物質或純金錢的,是獨立於生態系統以外,其結果就是作為原材料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自然價值得到低估,隨意浪費和污染。綠色經濟不但要求改變這樣的經濟系統,而且還要求改變形成這種經濟系統的政治體制,建設現代生態社會。在生態社會中,政治制度、經濟手段和社會游戲規則都進行了重新設計。生態系統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內在價值。生態社會不謀求經濟增長,只是順應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流組織生產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在社會的、生態的發展中謀求個人的興趣和發展機遇、人生活質量的提高。人不再是物質和經濟積累機器上的螺絲釘,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釋放、廣泛參與民主的主體。為了建設生態社會,綠色經濟學家提出了各種構想,有突出代表意義有“草根政治”回、“工業生態”、“發展新型服務經濟”、“走軟能量之路”等。
綜上所述,綠色經濟學與目前各流派的經濟學範式完全不同,它們之間的不可通約性十分明顯,表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 (一)符合自然生態規律和人的本性,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綠色經濟學的生態社會的最大特征就是生物的多樣性與內在價值得到充分尊重,人類生產與消費體現生態智慧,實現廢物零排放或再利用。它認為,理性經濟人的效用最大化、完全市場競爭和對經濟增長的絕對追求是環境危機的罪魁禍首,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障礙。新古典經濟學主張的政府調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凹綠色經濟學以生態科學和生態倫理為指導原則,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增長是建立在可再生性資源基礎上的並且消耗的速度小於自然再生速度的發展與增長。
這個發展是全方位的,除了制定經濟政策時考慮環境影響,保證國家之間、代際之間對資源和財富分配的公平外,它還包括“人的健康狀況、接受教育的程度、工作的質量、聯繫密切的社區以及文化生活的活躍”等。
- (二)科學研究共同體初步形成
政治方面,有主張綠色經濟作為國家經濟政策的歐洲、大洋洲部分國家的綠黨,各國的綠色和平組織等;學術方面,英、美、加以及紐西蘭等國成立了綠色經濟學會或開設了綠色經濟學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涌現和出版了一批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和著作,並創辦了《國際綠色經濟學學報》等學術刊物和一批網站。綠色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舒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然後是90年代英國米切爾·雅各布的《綠色經濟一未來的環境、可持續發展與政治》,莫利·斯柯特·加圖與米里亞姆·肯尼迪合著的《綠色經濟學:超越供給與需求滿足人們的需要》,本世紀加拿大布賴恩·米勒尼的《設計綠色經濟一後工業社會全球化合作的選擇》,英國德里克·沃奧的《巴比倫與超越:反資本主義、反全球化經濟學與激進的綠色運動》等也有很大影響。
- (三)科學的方法論體系
綠色經濟學完全拋棄了傳統經濟學過分追求數學模型的簡潔和完美而提出的一系列前提假定和均衡理論,事實上卻解釋不了經濟活動的非線性、不確定性和不可逆性。目前,綠色經濟學的研究問題域已從單純的經濟系統轉向了生態系統、社會系統與經濟系統的整合體,把經濟學的視野擴展到了生態、心智、政治和道德。“綠色經濟學是接受和整合世界上各種偉大思想不同立場的一種經濟學。……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論、進化論、量子力學、風險理論、新系統論、相對論,氣候變遷理論和大地構造學等。綠色經濟學整合了這些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論中的進步理念。”∞跨學科、複雜性、整體性和遠瞻性是綠色經濟學方法與理論的最大特色,是系統論與還原論的有機結合。它的理論與方法論的哲學基礎是熱力學定律、一般系統論。
目前,綠色經濟學作為傳統經濟學的“叛逆”,正處於“前科學”時期,因此,綠色經濟學理論結構體系鬆散,嚴密的邏輯自恰性有所欠缺也就不足為怪。由於篇幅的關係。在這裡只是有選擇性的稍加論述:。
(一)明確的研究問題域。如前所述,綠色經濟學試圖解決的社會問題幾乎包羅萬象,既有經濟的,也有生態倫理的,還有社會公平公正、民主政治、科學技術的等。許多的概念、原理和研究問題域,在綠色經濟學中沒有得到統一,各自為政。要建立一個綠色經濟學共同的範式,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二)普遍接受性問題。綠色經濟學反對經濟增長和全球化,遭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強烈反對。有些人懷疑綠色經濟學的政治意圖,把它看成是“新殖民主義”的變種。綠色經濟學派反對的應該是不平等的貿易準則,而不是全球化本身。上世紀6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充分享受工業現代化所帶來的文明富裕生活。但現在卻說這種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續發展.要第三世界中國家不要走西方國家發展的老路,要適度消費,不破壞環境和資源,保護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園等。這樣對發展中國家既不公平,也不現實。
當然,綠色經濟學面對的上述,決不意味著它是一種沒有前途的理論,“理論要作為一種範式被接受,它必須優於它的競爭對手,但它不需要,而且事實上也決不可能解釋它所面臨的所有事實。”
- 一、綠色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的關係
眾所周知,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關係及其規律的科學,這是馬克思主義對政治經濟學下的定義而西方經濟學家認為政治經濟學(從馬歇爾開始稱作經濟學)是研究資源配置與資源利用的科學。雖然二者研究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盡相同,然而,有一點卻能取得共識,那就是:政治經濟學是各個部門經濟學的總綱,各個部門經濟學則是政治經濟學總則的體現。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說法,綠色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綠色領域內的生產關係及其規律的科學;按照西方政治經濟學家的說法,綠色經濟學是一門以綠色為稀缺資源進行配置和利用的科學。它是一門新的、邊沿學科,當然也是政治經濟學的新分支、新成員。因此,我們可以說,政治經濟學與綠色經濟學是母子關係,是綱與目的關係,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
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之一,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它在生產關係方面為綠色經濟學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基礎。
西方的政治經濟學在微觀經濟管理方面和巨集觀經濟調節方面總結出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和理論,成了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必須遵循的原則。
中國實行的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就表明:在社會制度方面,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當然內含了共產黨的領導,內含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內含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地位;在經濟機制方面,選擇市場經濟機制,這必然遵循西方經濟學的有關原理。我們在創立綠色經濟學的過程中,應該取其精華、舍其糟粕,為我所用。
- 二、綠色經濟學與部門經濟學的關係
部門經濟學,顧名思義,就是關於研究國民經濟某部門內的生產關係及其規律的科學;用西方經濟學來表述,就是研究資源在國民經濟某部門的配置和利用的科學。
和綠色經濟學有關的部門經濟學有農業經濟學、林業經濟學、牧業與草原經濟學、漁業經濟學、沙產業經濟學、工業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土地經濟學、服務經濟學、消費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學科。部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並非簡單地重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而是將政治經濟學的對象細化、專業化,帶有部門產業的具體特征,從而使政治經濟學更豐富、更具體、更貼近實際。
部門經濟,畢竟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為國民創造財富,增加國民收人。因此,它更註重經濟效果或者經濟效益,把儘量少的投入獲得儘量多的收益看得重於其他指標。作為反映該部門運行規律的部門經濟學也把經濟效益看得重於其他指標。
而在綠色經濟中,綠色是壓倒一切的指標。無論多麼重要的經濟指標,只要違反綠色的規定,就一票否決。作為反映綠色經濟運行規律的綠色經濟學也把綠色看得重於其他指標。
以上說的是綠色經濟學與部門經濟學有差異、有矛盾的地方。實際上,綠色經濟學與部門經濟學還有一致、交叉的地方。比如,二者都講求少投人、多產出,都註重微觀與巨集觀的協調。部門經濟學為綠色經濟學的效益理論奠定了基礎,綠色經濟學為部門經濟學的運行和產品提供質量標準。二者誰也離不開誰。二者雖然都是政治經濟學的分支學科,從資歷上說,綠色經濟學只能算“小弟弟”,應當老老實實地向“老大哥”學科學習,但是,從地位上看,“小弟弟”有點“後來居上”,“老大哥”不能不謙讓三分。
綠色經濟學(Green Econornics)
最一開始的標題(如上) 英文的部分拼音錯誤 是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