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基金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是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的核心。它包括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支付、投資運行等環節。其目的是真實地反映社會保險基金的活動過程,為社會保險方面的決策提供依據,因為“社會保險的保障功能是通過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轉體現的”。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可以節約社會保險的運行成本,減輕企業負擔。在保證社會保險基金正常支付與安全性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投資組合,將積累的社會保險基金投入經濟活動,使社會保險基金最大限度地增值。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途徑[1]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主要有財政集中型管理、多元分散型管理和專門機構型管理三種途徑。
- (一)財政集中型管理
財政集中型管理,是指以建立社會保險預算或直接列入財政預算的方式管理社會保險基金。前者強調社會保險預算與政府一般預算項目分離,作為專項預算,在政府預算中保持相對獨立性,不能直接動用社會保險基金彌補政府財政赤字。後者則將社會保險收支與政府預算融為一體,當社會保險收大於支時,政府可將其用於安排其他支出,或將其用來彌補財政赤字;當社會保險收不抵支時,則通過財政預算撥款予以彌補。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這種方式側重於通過向一級市場購買國債、定向認購社會保險特種債券,或直接列入財政預算,這些都體現了國家財政集中管理的特性。基金管理具有風險低、保障收益和易於操作等優點,但也存在通貨膨脹時基金貶值的隱患。在較高通貨膨脹的形勢下,國家應提高國債利率以保障基金價值不遭貶值。因此,財政集中的管理途徑有助於保障基金實現安全投資營運,但在保值增值方面存在某些局限性。同時,積累的社會保險基金可能被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將社會保險責任的兌現推給未來政府承擔。
- (二)多元分散型管理
多元分散型管理,是指社會保險基金委托銀行、信托公司、基金管理組織等金融機構管理營運,通過金融機構進行信托投資,並規定最低收益率。這種基金管理途徑具有手續簡便、收益能夠保證的特點。在實際操作中,為降低社會保險基金的風險,一般採取委托人不具體指定投資對象和範圍的信托投資方式,由金融機構全權經營管理,並承擔風險,基金可以獲得利息收益外的年終分享利潤。為使社會保險基金獲得較大投資回報和分散風險,有一些國家則採用委托多家金融機構進行投資,這就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多元分散型基金管理途徑。儘管這種管理方式強調投資收益性,但在高通貨膨脹的背景下,達到滿意的投資收益水平難度很大。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險基金大多數由社會保險機構委托國有商業銀行劃撥,存入“社會保險基金賬戶”,並由其進行投資管理。這種管理途徑存在諸多問題,如基金的保值增值因與存款利率、通貨膨脹率的較大差異而難以實現,從而難以有效監管,基金的徵繳上存在隱性流失,基金管理與投資規則尚未健全等,這些問題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基金管理。
- (三)專門機構型管理
專門機構型管理,是指由相對獨立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公司和社會保障銀行等專門機構負責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和投資營運。作為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管理的專門機構,其董事會由財政、金融、勞動、工會、社會保險機構等有關方面代表組成,在嚴格規範、嚴格監控的條件下,集中管理社會保險基金,負責投資營運和投資組合,並實現保值增值的目標。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意義[2]
- 1.有助於社會保險制度的正常穩定運行
隨著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與深化,保險保障面將擴大至各類企業的廣大勞動者,企業和個人繳費規模會隨之增大,從而會較大幅度地增大社會保險規模。同時,基金部分積累籌資模式和多層次社會保險目標模式的確定,必然會積累起規模巨大的社會保險基金。強調社會保險基金通過有效的投資營運以獲得較高投資收益,是最終實現社會保險政策目標的一項舉足輕重的政策主張。
- 2.有助於減輕政府日益增大的社會保險費用負擔
實施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註重基金的投資營運,既有助於保證基金的保值增值,又有助於增強基金的經濟實力,減輕政府負擔。顯然,對社會保險計劃而言,政府將承擔最後的責任。
社會保險制度的危機也主要是財務機制的危機,基金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緩解社會保險財務危機,亦有助於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強化基金管理對於減輕國家財政的社會保險支出負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且已成為不少國家社會保險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 3.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
通過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營運效果,註重投資方向與結構的調整,將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國家基礎產業的較快發展,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尤其當規模巨大的社會保險基金不是簡單地用於彌補政府預算赤字,而是直接用於促進經濟增長時,勢必對長期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經濟的穩定與協調發展,又是社會保險健康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模式比較[2]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模式一般劃分為信托基金管理模式、基金會管理模式、商業經營性基金管理模式。
- (一)社會保險信托基金管理模式
社會保險信托基金管理模式,即將社會保險基金委托給某一專門機構(如財政部)管理,並負責基金投資營運的基金管理模式。美國、日本等國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均屬這種模式。
社會保險信托基金管理模式的特點:(1)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與國家財政密切關聯,或由財政部直接管理,或由財政部、社會保障部、勞動部及非政府人士組成的專門委員會管理。(2)社會保險信托基金主要用於購買國債,大部分基金是作為政府預算計劃的一個重要支柱而投向公共部門。(3)投資風險由財政部承擔,如發生基金收支失衡和投資損失,財政部必須通過政府其他收入來保證支付社會保險金。(4)社會保險信托基金的投資營運與財政收支平衡狀態和國債市場密切相關,常作為彌補財政赤字的一個砝碼。如美國社會保險基金在實際運作中,有相當數額被用於彌補政府預算赤字,而不是直接投資用於促進經濟發展。
通過信托基金的方式對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營運進行管理,必須建立於嚴格的法律和規則基礎之上,並形成系統的管理程式。
- (二)基金會管理模式
通過基金會形式組織管理社會保險基金是不少國家採取的管理模式。國家通過中央公積金局依法實施基金管理,同時作為公積金投資的信托人,遵循公積金法和信托法進行資金投放。公積金局直屬勞動部管轄,並由11位董事組成的董事會負責管理中央公積金。基金投資營運主要投資於政府公債,旨在保證投資的安全和有效,同時使國家獲得大筆資金投放於社會公益部門。公積金存款的80%以上用於購買國債,投入經濟建設,形成了增加積累——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提高工資——增加積累的良性迴圈,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經濟保障目標的協調與統一。
- (三)商業經營性基金管理模式
商業經營性基金管理模式是指由政府規劃並授權的基金公司組織實施社會保險的基金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智利為代表、在一些拉美國家推行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社會保險基金由專門的基金管理公司按照商業競爭性原則組織實施管理和投資營運。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在社會保險制度中的作用[3]
- 1)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是保證社會保險制度順利實施的基礎
社會保險制度的實施依賴於社會保險基金的合理運行。社會保險基金運行要經過籌資、運營等若幹環節。這幾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制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基金的順利流動。通過實施基金管理,對基金的需要量進行科學預測和全面規劃,合理分配資金,規範基金運行程式,就可以確保基金的順利運行,及時為勞動者提供保障和服務。
- 2)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必要手段
社會保險基金是為保障勞動者遇到勞動風險時基本生活需要而積累的一項專用基金。為保障勞動者的權益,社會保險基金只能用於社會保險項目的支出而不能挪作他用。然而,由於社會保險基金的所有權與管理權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離,社會保險基金在運行中可能會被挪用、侵蝕。事實上,近些年來,貪污、挪用社會保險基金的案件時有發生,已嚴重影響到社會保險制度的實施。據財政部對10省市檢查,1992年至1995年被擠占挪用的社會保險基金達60多億元。據審計機關報告,1996年全國發現被擠占挪用的社會保險基金近60億元。另據1998年11期《中國社會保險》披露的26起社會保險人員違法違紀案件資料分析,貪污、挪用社會保險基金已成為國家公務員腐敗的一種新形式。這26起案件涉及四川、江蘇等13個省(區、市),共涉及社會保險工作人員40人,其中大部分是領導幹部。有關專家分析表明,26起案件的作案方法多樣,主要歸納為6類,即:利用職權,挪用基金,收受賄賂;利用職務之便,侵吞公款;採取收入不記賬的方法貪污;採取截留、扣發養老金或多撥養老金及吃回扣等手段進行貪污;調換國庫券,或以國庫券、銀行存單作抵押進行貪污;挪用公款造成損失。這些案件的發生說明目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方面還存在著漏洞,需要加強管理制度的建設。實施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就是要健全各種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法規,建立科學的社會保險基金財務、會計、審計等制度,完善監督機制,從而在制度和機制上保證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社會保險基金在本質上是對勞動者的一種負債。要使社會保險基金在將來能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須使基金具有保值增值能力,在動態的經濟環境中,只有實施有效的投資管理,確保社會保險基金運營獲得較高收益,使投資收益不低於通貨膨脹率,才能不斷提高社會保險基金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