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生產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知識生產率[1]
知識生產率就是是在一定條件下,人類在改造物質世界時所利用的知識的經濟效率,亦即知識的產出與投入比率。根據這個定義,知識生產率的計量公式為:知識生產率=產出/知識投入。
知識生產率的提出[2]
在工業經濟時期,根據生產函數理論,經濟的增長取決於勞動與資本的投入,即勞動力、資本、能源、原材料、設備等物質條件在經濟系統中占據主導地位,企業經濟的繁榮直接依賴資源、資本等硬體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國民經濟發展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托。美國經濟學家丹尼森提出了一個經濟增長的核算公式:經濟增長的% =3/4(勞動增長的%),+1/4(資本增長的%),即勞動的增長占經濟增長的3/4,而資本的增長占經濟增長的l/4。長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增長正是按照這一理論運行的。
在這一模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勞動生產率是衡量經濟的重要標準,它強調的是量的增加,即每個人在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數量的多少。講求勞動生產率,就是在不增加或儘可能的少增加物化勞動與活勞動投入量的情況下,大幅度地提高生產的效率及社會財富的產出。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化浪潮滾滾而來,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 巨大的威力和人們難以想兼的速度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它將人類帶入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在這一時代,知識、高新技術、智能等非物質條件取代了傳統的物質條件的位置,而成為經濟系統中的主導因素,經濟的發展直接取決於知識和有效信息的生產、傳播和應用,智力資源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依托。知識與高新技術的物化和類別知識的有序疊加,直接表現為。產品知識含量的極大提高,和附加價值的迅速增加。正困為知識成為經濟系統中的主要因素,提出知識對經濟的貢獻率就成為歷史的必然,知識生產率的提出也成為客觀要求。
知識生產率的特征[2]
知識生產率的特征主要表現在:
(1)特殊性。這是由知識在經濟系統中所處地位所決定的,雖然知識經濟中的有關指標體系尚未建立,但無論是建立什么樣的體系,知識生產率無疑將是最關鍵最主要的指標。
(2)漸進性。隨著知識創新的加快和知識物化周期的縮短,知識生產率也將逐漸提高。
(3)廣泛性。它的應用不受經濟活動範圍的限制,既可用於巨集觀經濟分析,又可用於地區或行業及企業經濟分析。
知識生產率與勞動生產率關係[3]
第一,知識生產率與勞動生產率客觀存在於任何經濟時代。勞動生產率,即每個人在單位時間的產品數量,其強調的是量的增加。它的提高意味著單位產品包含的勞動量減少或每個勞動力在單位時間生產出更多的產品。知識的生產率.即生產知識並把知識轉化為技術和產品的效率,其強調的是知識運用的程度。它的提高意味著技術創新和產品更新的速度加快,意味著知識轉化為財富的速度加快。自人類文明史以來,從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看,經濟發展經歷了勞力經濟時代、資源經濟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三個階段。而人類的兩項重要活動——知識創新活動和勞動生產活動則貫穿始終。因此,評價其效率的知識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是客觀存在於任何經濟時代的。隨著時代的推進,人類的知識生產能力和勞動生產能力在不斷發展進步, 知識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也在不斷增長提高。知識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既不會消失,也不會相互取代。
第二,知識生產率與勞動生產率是不同經濟時代的效率標準。知識生產率與勞動生產率在不同的經濟時代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傳統經濟時代,勞動生產率是主要的。在工業經濟時代,知識創新能力水平較低,產品更新速度較慢,市場的競爭主要表現為勞動生產率的競爭。誰的勞動生產率高,誰的生產成本就低,誰就能以低價占領市場。所以生產的高效率意味著經濟的高效益,勞動生產率是衡量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
勞動生產率是傳統經濟時代的效率標準。知識經濟是人類知識生產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取決於人類知識積累的程度和人類知識生產率提高的程度。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不斷進步,技術日新月異。目前,技術每年的淘汰率達20%,即技術的壽命周期平均只有5年。隨著知識技術創新的速度加快,產品更新的速度也隨之加快,市場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知識生產率的競爭。誰的知識生產率高,誰的技術創新能力強,誰就更能滿足顧客不斷增長的需要,誰就能不斷地用新產品或知識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占有市場,誰就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所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生產率上升為主要的。知識生產的高效率意味著經濟的高效益,知識生產率是衡量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效率標準。因此,知識生產率與勞動生產率只存在誰更重要的問題,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
第三,知識生產率不能取代勞動生產率。在知識經濟時代,提高知識生產率要與提高勞動生產率並重,但主要在於提高知識生產率。工業經濟以消耗物質資源為基礎,主要解決產品的量和質的問題,勞動力的大多數直接從事物質生產。而知識經濟則是以應用知識轉化物質為基礎,主要解決產品的新品種問題,勞動力的大多數從事知識的生產和傳播,產品的量和質的問題已經變得相對容易。新的經濟增長點已不僅僅是產品量的增加和質地好壞,更重要的是不斷推出新的產品代替過時的舊產品。在知識經濟時代,如何提高知識生產率是我們關心的主要問題。在知識經濟時代,一方面單純靠提高勞動生產率已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如果沒有新的知識、新的技術,並轉化為新的產品,則勞動生產率越高,產品積壓就越多,浪費就越大,虧損則越嚴重。所以不能盲目追求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只強調提高知識生產率,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而忽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能保質保量的生產新產品,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顧客的需要,不能占有市場,也同樣不能最終實現利潤。所以,只有在提高知識生產率基礎上,同時也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在我國現階段,不僅知識生產率落後於發達國家,而且勞動生產率也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2000年日本全員勞動生產率是70933美元,美國是67975美元,而我國只有1427美元。所以,我們在大力發展知識創新能力和知識生產率的同時,也要大力提高勞動生產能力和勞動生產率,這樣才能不斷縮小我國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