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住匯率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釘住匯率制(Pegged Exchange Rate)
目錄 |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99年以前對匯率制度的分類大致有以下幾種:
(1)釘住匯率制。它是一種匯率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一個國家會將本國貨幣釘住另一種貨幣或一個貨幣籃子。
(2)聯合浮動制度。這種匯率安排在1999年以前主要存在於歐盟內部,歐盟成員國之間匯率相對穩定,對外實行聯合浮動。(當然,1999年1月1日起,歐元進入記賬流通後,這種聯合浮動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這是指貨幣當局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使市場匯率朝向有利本國政策目標的方向浮動。
(4)單獨浮動制度。這是指本國貨幣不與任何外國貨幣發生固定聯繫,匯率只根據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的變化而變動。
釘住匯率制:指一國使本幣同某外國貨幣或一籃子貨幣保持固定比價的匯率制度。一籃子貨幣指由多種國家貨幣按特定的權數組成的貨幣單位。
在釘住匯率制,一國貨幣與其它某一種或某一籃子貨幣之間保持比較穩定的比價,即釘住所選擇的貨幣。本國貨幣隨所選貨幣的波動而波動,但相互之間的比價相對固定或只在小範圍內浮動,一般幅度不超過1%。被釘住的一般是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或IMF的特別提款權。
目前,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實行的是釘住匯率制。按照釘住貨幣的不同,釘住匯率制可分為釘住單一貨幣和釘住一籃子貨幣。除釘住匯率制外的其它匯率制度,包括浮動匯率制,統稱為彈性匯率制。
在釘住匯率制確定的匯率之下,儲備餘額將嚴格隨著國際收支總額的變動而上漲(或下跌),即用本國貨幣抵消凈盈餘或赤字。中國的人民幣是最重要的實行釘住匯率制的貨幣。這個國家國際收支強勁,官方公佈2004年底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6,000億美元。將儲備幣種多樣化並不簡單,不僅會給美元帶來貶值壓力,還會給中國的外貿盈餘帶來上升的壓力,從而迫使中央銀行購買更多美元。在目前較好的外部環境下,僅通過重估貨幣或實行浮動匯率制就能夠使銀行放緩、分散化或逆轉它們持有美元增長的趨勢。
中國許多人認為現在的貨幣壓力是外國直接投資旺盛的反映,而不是基本匯率均衡上升的結果,並以存在大量失業勞動力為證據。
經濟規模小和經濟實力較弱的發展中國家傾向於選擇釘住匯率制,這主要是由於它們承受外匯風險的能力較差。
目前的固定匯率制主要表現為釘住匯率制。這種釘住不同於佈雷頓森林體系下釘住美元的做法,因為那時美元是與黃金掛鉤的,而美元的金平價又是固定的。而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一些國家所釘住的貨幣本身的匯率卻是浮動的。因此目前的固定匯率制本質上應該是浮動匯率制。
在國際貨幣多元化背景下,各種貨幣兌換比例及其變動,對一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有巨大影響。由於貨幣符號作為貨幣的本體,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無法自然固定。而一些小國和地區抗外來衝擊的能力較弱,為了保持自身的經濟穩定需要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在現實條件下只能採取人為固定的方法—— 釘住匯率制度。釘住匯率制度有利於本國貨幣的穩定、治理國內惡性通貨膨脹、穩定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關係,也有利於提高一些經濟實力不強的國家的貨幣的信譽和地位,但是,釘住匯率制度會導致一國經濟政策失去獨立性。
首先,它不利於調節釘住國與被釘住國的經濟關係。釘住國 與被釘住國的經濟增長率不同,通貨膨脹率不同,國際收支的差額不同,因而兩國貨幣匯率需要不斷變化才能調節兩國的經濟關係。
其次,它不利於調節釘住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釘住國相 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的經濟和貿易情況與被釘住國相對於其他國家 而言的經濟和貿易情況不可能是相同的,因而釘住國與被釘住國貨幣匯率需要不斷變化,才能調節釘住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
再次,它不利於調節釘住國的國內經濟。釘住國的貨幣隨著 被釘住國的貨幣浮動,不但會加劇國記憶體在的經濟問題,而且還 使釘住國無法利用貨幣政策去解決國內經濟問題。例如,當釘住 國貨幣隨著被釘住國貨幣降值時,將會帶來釘住國出口增加和進 口減少。如果釘住國正發生通貨膨脹,那麼通貨膨脹的形勢將會惡化。當釘住國貨幣隨著被釘住國貨幣升值時,釘住國的出口將會減少而進口將會增加。如果釘住國正陷於經濟停滯,那麼經濟 停滯的形勢將更加嚴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提醒,根據近年來國際經濟金融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新興市場國家如果與國際市場存在重要的聯繫,其釘住匯率的制度容易遭受投機性的攻擊和可能導致經濟失衡的積累,而靈活的匯率制度有助於新興市場在危機中承受較大的衝擊。1992年以來爆發的主要金融危機都在一定程度上與可以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有關,如,1992年的歐洲,1997年的泰國、印度尼西亞、南韓,1998年的俄羅斯、巴西,2000年的阿根廷、土耳其等。但是在整個亞洲金融危機中,採取靈活匯率制的國家避免了那些採用釘住匯率制的國家出現的危機,如以色列、南非、墨西哥等。同時實行資本管制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安然度過了這些危機,如中國。
對實行以匯率為貨幣政策目標的國家,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有:
一是對於資本賬戶開放的國家,如果其外匯儲備量不大,那麼實行釘住匯率制度從長遠看是不可行的;
二是釘住匯率制度(貨幣聯盟、貨幣局、美元化)適用於具有較長的貨幣不穩定歷史的國家,或者是那些與另一國家的一體化程度很高的國家;
三是實行靈活匯率制的國家偏向於以通貨膨脹為目標。
目前全世界有關國家中,以地區貨幣和中央銀行取代各國貨幣的正式安排的有歐洲貨幣聯盟、非洲共同體法郎區、東加勒比貨幣聯盟;接受美元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有南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一些小國和中美洲的一些小國;通過立法確定匯率聯繫的國家和地區有阿根廷、原東歐轉軌國家、香港等;實行爬行釘住匯率制的有埃及、匈牙利、越南、以色列、波蘭等。
釘住匯率的崩潰來自國內的原因總是國產品的供給持續地小於需求――或者是需求持續地超過供給即正的需求衝擊,或者是供給能力下降即負的供給衝擊。
前者包括:
1、政府在經濟已充分就業的情況下為了刺激經濟而實行赤字財政政策,導致經常帳戶惡化,引起克魯格曼(Krugman)1979年模型式的政府在外匯儲備枯竭後被迫放棄釘住匯率的國際收支危機的情形;
2、經常帳戶惡化表明外債增加,有凱恩斯主義傾向的政府可能會主動貶值希望以此來實現實際貶值,但如果價格呈粘性,則在充分就業條件下,名義貶值的效果終將為通貨膨脹所侵蝕;
3、在慣性通貨膨脹環境中私人部門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預期將迫使政府進行貶值,這是商品市場上的"自促成"的貶值;
4、政府在治理慣性通脹時要讓私人部門相信其反通脹的決心,可引入一種釘住匯率,將其作為反通脹的貨幣政策的"名義錨 "。
後者包括:
1、在負的供給衝擊下的舉債消費使得經常帳戶惡化,當外資不再流入時釘住匯率就難以為繼,這就是1982年拉美債務危機的情形;
2、銀行的存在使得負的供給衝擊首先表現為銀行呆壞賬的上升,銀行通常不願用其資本金沖減,而是舉借外債以保證向存款人支付,當銀行即將破產時,政府通常會履行最後貸款人職能,而這將造成財政赤字,並通過克魯格曼式的投機衝擊的方式危脅到釘住匯率的穩定;
3、發展中國家在引進外資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將面臨著初期外債增長、經常帳戶惡化、實際匯率升值,如果投資項目最終不能產生出口創匯能力,一旦外資不再流入,該國將被迫償還外債本息,就可能造成釘住匯率的貶值。
假定經濟的初始狀態是內外平衡或衰退而非經濟過熱,在以下一些情形中初始釘住匯率將受到危脅:
1、錨幣國家的利率水平提高將迫使本幣利率也要提高才可以維持釘住匯率,而這將造成衰退,因此政府可能會主動貶值,如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危機;
2、錨幣相對於其他主要工業化國家的貨幣升值將使本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出口競爭國貨幣相對於本幣貶值將通過出口品的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的作用使本國的出口需求減少,這兩種情形都可能使本幣發生主動貶值或自促成的貶值,這就是1997年的人民幣匯率情形;
3、治理慣性通貨膨脹時可能會出現滯脹局面――私人部門不肯調低其通脹預期,因而名義工資、產品價格即通脹率也降不下來,一個辦法是使通脹預期下降到負值,這就是通貨緊縮、蕭條,顯然其所付出的產出代價太大了;另一種方法即名義貶值、使實際匯率迅速貶值,這樣可使產出結構發生轉換――生產出口品比生產非貿易品更有利可圖、從而使非貿易品部門因需求減少而失業的生產資源轉移到出口品部門,達到充分就業,也可使支出結構發生轉換――使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將支出更多地用在本國產品上從而改善經常帳戶,使經濟走出衰退;
4、1997後人民幣不貶值使其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對出口造成的打擊結合其他一些體制性因素共同構成了較嚴重的負的總需求衝擊,甚至使經濟陷入了"流動性陷阱"之中,解決此問題可用名義貶值的方法,它可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從而擴張總需求;
5、不成功的工業化使釘住匯率下的實際匯率高估,如果引發貨幣危機,就會使本幣過度貶值、資本外流、內需萎縮,此時既需保持"軟貨幣"以利於出口增長,又需保持低利率以實行擴張性政策,在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這是不可得兼的,只有實行資本管制,才可緩解衰退,這可謂正統經濟學所反對的"異端"調整計劃,馬來西亞在1998年曾用過此方法。
盯住匯率與固定匯率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它們對國際收支的調節機制有根本上的不同,很多學者將兩者概念混淆而批評固定匯率是毫無根據的,具體可參見《蒙代爾經濟學文集》第五捲,上面有詳細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