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長株潭城市群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環長株潭城市群是以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為中心,以1.5小時通勤為半徑,涵蓋衡陽、岳陽、常德、益陽、婁底5個省轄市在內的城市聚集區。
環長株潭城市群又稱“3+5”城市群,行政區域總面積9.7萬平方公裡,占全省45.6%。其中,長株潭三市為環長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層,國土面積2.8萬平方公裡,是湖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衡陽、岳陽、常德、益陽、婁底五市為長株潭三市的輻射層,是湖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到2010年末,區域內常住總人口4008.2萬人,占全省的61%。2010年,環長株潭城市群社會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占全省的78.3%、64.0%、89.6%、76.7%、75.9%;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為18933元和6810元,比上年增長12.2%和15.1%。環長株潭城市群日益成為湖南產業、城市最為密集的區域,是湖南經濟發展的龍頭,也是實現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撐力量。
20世紀50年代,曾有專家提出三市合一、共建“毛澤東城”的構想。80年代初,按照長株潭經濟區的構想,進行了初步試驗和理論探索。
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決策,致力於發揮長株潭的獨特優勢,把長株潭培育成湖南的核心增長極。為此,湖南省成立了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發展省級協調機構,建立了重大事項協調機制。三市也成立了相應機構,召開三市黨政聯席會議和企業協會聯席會議。十年來,按照“規劃引導、基礎設施先行、重大項目跟進”的思路,探索了規劃、行政、法制、改革四個抓手,城市群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2006年,長株潭被國家列為促進中部崛起重點發展的城市群之一。
2007年,長株潭三市被整體納入國家老工業基地,享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政策延伸。
2007年12月14日,國家批准長株潭城市群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2年,湖南省出台《“十二五”環長株潭城市群發展規劃》。
長株潭城市群具備獨特的發展條件、優勢和潛力。一是自然生態和資源條件良好;二是城際和對外交通日益便捷,高速公路、鐵路、航運等立體交通網路不斷完善;三是科研實力雄厚,擁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高校,擁有袁隆平、盧光琇等多名國家兩院院士,雜交水稻、人類乾細胞、碳/碳複合材料等技術國際領先;四是產業基礎良好,是國家老工業基地,是六大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之一,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有色金屬等先進位造業以及廣播影視、出版、動漫等服務業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
根據規劃,到2015年,環長株潭城市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資源與環境主要指標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率先成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示範區,成為內陸地區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中心,成為全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發展引領區,成為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現代化生態型城市群。
經濟發展方面,城市群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年均不低於12%,2015年GDP達到2.1萬億元,長株潭三市GDP占全省比重達到45%,城市群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8萬元,一般預算收入占全省比重達到68%,城鎮化率高於5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1萬元。
社會發展方面,到2015年,城市群社會事業主要指標達到全面小康水平,城鄉收入比控制在2.8以內,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建設創業型城市達到國家標準,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養老、失業保險覆蓋率達到95%,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實現人員全覆蓋。
資源節約方面,到2015年,城市群節能、節水、節地指標明顯優於全國平均水平,核心區長株潭三市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城市群萬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礎上降低18%,長株潭三市萬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礎上降低20%,城市群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9立方米,每平方千米工業用地規模工業產出達到50億元。
環境友好方面,到2015年,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模式基本建立,森林覆蓋率達到50.5%,人均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二級以上)達到96%,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0年累計減少18%,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一)強化機制保障。
落實“省統籌、市為主、市場化”的原則,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監督考評機制、制度保障機制、示範區建設推進機制、重大建設項目會審機制、市場化運作機制、財政集中投入機制,完善和強化省兩型管委會標準評價、統籌協調、組織實施和督察考評等職能。各級各部門要統一認識,把城市群建設列入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把環長株潭城市群“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落實到重大戰略決策和項目建設上。
(二)加強統籌協調。
省兩型辦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指導和幫助各市解決規劃綱要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省政府有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加強對規劃綱要實施的指導,依據本規劃綱要的要求,制定本部門支持環長株潭城市群改革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在有關規劃編製、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並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建立和完善環長株潭城市群各市發展的綜合協調決策機制,破除行政區劃對城市群發展與經濟融合的障礙。各市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行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區域開發規劃時,要認真落實城市群“十二五”規劃目標要求,通過協調要素整合、產業佈局和跨行政區域的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環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聯動發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
建立完善支持環長株潭城市群發展的政策體系,優先支持城市群交通、能源、通信、城市公用設施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省級財政支持力度,加強項目支撐,支持城市群跨區域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城市群改革建設的資金支持,省級設立“兩型社會”建設改革專項資金,引導推進市場化投融資,支持創新投融資方式、市場化運作方式、項目化管理的模式,強化資金保障和項目支持。
(四)強化項目支撐。
以項目為重要平臺和關鍵抓手,加快推進城市群改革建設,重點推進跨區域、具有全局影響的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兩型社會建設等重大項目建設。實施“871”計劃(“八大工程”、累計完成7萬億投資總量、組織實施1000個重大項目),落實規劃目標,更好的支撐環長株潭城市群“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
推進城市群改革建設,重點推進跨區域、具有全局影響的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