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壟斷競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独占性竞争)

壟斷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目錄

什麼是壟斷競爭

  壟斷競爭是指許多廠商生產並出售相近但不同質商品市場現象。壟斷競爭是在舊經濟中常見的一個特征,同時這一特征在新經濟(又稱知識經濟)時代表現得更為明顯。

  壟斷競爭是經濟學中比較典型的市場形式之一,併在以下條件下產生:

  1. 市場中具有眾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2. 消費者具有明確的偏好,商品和服務是“非同質的”,

  3. 自由進出。

  進行壟斷性競爭的企業短期具有壟斷性質,而在長期則是零利潤生產能力過剩的。

  值得註意的是,壟斷性競爭雖然一直是微觀經濟學中研究市場與競爭的話題,但是越來越被巨集觀經濟學家所運用,特別是在1970年代以後註重微觀基礎的建模風潮下。

壟斷競爭市場的特征

  (1)企業數量多但規模相對比較小

  (2)產品相似又彼此差別----與完全競爭市場的差別所在,因而需求曲線向下傾斜

  (3)企業進出不受限制 ----與完全壟斷市場的差別所在,資源可以在行業間轉移

  (4)眾多小的購買者

壟斷競爭市場舉例

  牙膏洗髮水、成都小吃店、鞋店、加油站----產品差異來自於位置、材料、做工和品牌等方面的不同。

壟斷競爭下的分析[1]

  張伯侖在《壟斷競爭理論》一書中,對壟斷競爭條件下的廠商利潤最大化問題給予了較充分的論述。他在說明個人均衡和集團均衡過程中影響產品銷售量的各種變數及其相互關係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壟斷競爭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條件下,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基本原則。

  (一)在個人均衡和集團均衡中,影響廠商利潤最大化的各種變數及相互關係。在壟斷競爭條件下,廠商利潤最大化同產品銷售量既有正比關係,也有反比關係,而影響產品銷售量的因素主要有三個:(l)產品的價格;(2)產品的性質;(3)產品的銷化成本或稱為廣告開支。對以上三個變數,張伯侖首先作了個人均衡過程的分析:

  1.在假定產品不變時,調整價格。調整的原則是依據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見圖一)PP為平均成本曲線,DD為平均收益曲線也即需求曲線,PP'為邊際成本曲線,dd'為邊際收益曲線。通過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曲線相交的Q點可以看到,在Q點之前,梅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益要比成本高,超過Q點,則出現產量增加、利潤遞減現象。因此,總利潤的最高點決定在產量OA的地方,在這個數量下,每單位產品的售出價格不是AQ,而是PP線與DD線相切點。

  Image:垄断竞争.png

  2.在踐定價格不變時,調整產品。產品調整本質上是品質變動。產品的品質變動必然會引起生產成本的改變。因此,廠商選擇何種產品,市場才能允許它得到最高利潤,則是廠商所註意的問題。當然,廠商選擇產品時,不一定選擇成本最低的,也不一定選擇需求最大的,以上各點均可以通過圖二得到說明。圖二,產品“A”的成本曲線為AA',需求量固定價格OE的情況下為OG,總利潤為CRME,總成本為OGRC。產品“B”的成本曲線為BB',需求量為OH,總利潤為DQNE,總成本為OHQD。同時,EN線由於受到每種產品本身的需求顯的限制,故不能沿著成本曲線前後移動,以找到對市場的最好供給量。在這種情況下,廠商只有調整“A”產品:為“B”產況,,獲利才最大。由此,我們看到,當把產品調整為“B”種時,儘管生產成本上升了,但其獲利卻大於“A”種產品。

  3.在產品和價格已知情況下,調整銷售成本。要考慮銷售成本,同時也必須考慮生產成本,這樣,便形成了在一定數量的生產成本上再加以同數量的銷售成本所混成的綜合成本曲線。見圖三,CC'為綜合成本曲線,PP'為生產成本曲線,在CC'曲線最低處作垂直線,產量為OA,當銷售員為OA時,總生產成本OAGN,總銷售成木是NGBE。在調整中,銷售成本如果大於或小於這個數量,總利潤都將受到影響。

  當然,有時三者一同變動,有時二者一同變動。如果將其綜合分析,當價格與產品同時變動,銷售成本不變時,其情況可依照圖二分析。把圖中“A”產品的固定需求量OG去掉,代之表示各種價格下需求數量的需求曲線,因每種產品總有一種利潤最高的價格,所以,通過選擇產品和價格,就能得到最高利潤。當產品不變,價格與銷售成本變動時,其情況可仿照圖三分析。在圖三中,因EB線受到每種產品本身的需求量的限制,所以不能理解為需求曲線,故作平行於底線的直線。在這種情況下,每種可能的價格都將指示出該價格下的最好的銷售成本,同時這種組合也是最好組合,因為它既表示了最好的價格,也表示了與之相適應的最好的銷售支出。當三者都改變時,則可利用最有利的價格和銷售支出對各種可能的產品作反覆實驗,選擇最大利潤的一種。

  Image:垄断竞争2.png

  以上分析的是個人均衡中的三個變數,這種分析對集團均衡也有一定的適用性。但集團均衡中三個變見的變動又有如下的新特點。

  在集團均衡過程中,價格變動對利潤最大化的影響,是通過減少廠商數量所達到的。由於每個廠商變動價格對其他競爭者不會發生較顯著的影響,因此,他可以通過減價或提價來增加其利潤。如圖四所示,PP'曲線為平均成本曲線,DD'為需求曲線,經過Q點的dd'需求曲線代表每個廠商通過減價都有增加利潤的可能性。因此,每個生產者隨即全體減價。當價格下降到CQ'時,廠商銷售量為OC,其虧損面積是FQ'HE,如經Q'的虛線把價格降至AR時,則包括了成本,避免了虧損。但由於DD產曲線的偏左位置表明,在價格還未下降至CQ'點時,在BQ的高額利潤誘使下,就進入了一些新的廠商。這樣,在銷售者很多的情況下,即使把價格降至AR,其銷售量卻不是OA,而是OM,則虧損更多,如DD'曲線所示。所以,必須減少廠商,使DD'曲線右移,才能達到均衡。

  同樣,在集團均衡中,廠商的產品變動對利潤最大化的影響,也是通過減少廠商的數量達到的。因為每個廠商都在選擇產品來謀取高額利潤,一旦高額利潤出現,必然引起新的競爭者進入。在競爭者增多條件下,每個廠商的市場開始縮減,一部分因專損而退出,直到市場量容與其成本相吻合為止。

  在集團均衡中,當價格與產品都保持不變時,銷售成本應該如何調整呢?張伯侖對此用了較大篇幅作了分析,但概括起來不外是,在已知一定產量下,通過調整廠商數量,使綜合成本曲線同價格相切,這種過程通常是反覆進行下去的。由於這種分析過於繁瑣而無更多的實際內容,本文不多作贊述。

  (二)短期均衡價格與長期均衡價格

  張伯侖對個人均衡和集團均衡中的廠商利潤最大化問題的分析,歸納起來主要是兩點:一是,壟斷競爭條件下的短期均衡;二是,壟斷競爭條件下的長期均衡,與此相聯繫的是短期均衡價格和長期均衡價格。

  在短期中,由於廠商數量、技術等因素都未能發生變化,由於平均收益曲線高於平均成本曲線,又由於產量取決於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相交之處,故個別廠商既可以獲得平均成本以下的正常利潤,又可以獲得在平均收益之下,平均成本以上的超額利潤。見圖五所示,MC為邊際成本曲線,AC為平均成本曲線,MR為邊際收益曲線,AR為平均收益曲線。在QA的垂直線上,QD線表示超額利潤,DF線表示正常利潤。

  在長期中,由於超領利潤的引誘,競爭者可以調整其產品和技術設備等,與保持超額利潤的廠商進行競爭。在市場銷售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因為廠商增多,使平均收益曲線向左下方移動。而原有廠商將會增大銷售成本,以期保住超額利潤,又會使平均成本曲線,也包括邊際收益曲線上升。當平均收益曲線同平均成本曲線相切時,超額利潤消失,各廠商均只能獲得正常利潤。如不作新圖說明的話,圖五的情況下,從價格B點上想象出來。

  Image:垄断竞争3.png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石德巨集.對壟斷競爭理論的批判與理解[J].南開經濟研究,1987(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Zfj3000,Vulture,Kane0135,Cabbage,连晓雾,方小莉,Lin,Suki.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壟斷競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93.55.108.* 在 2013年4月16日 22:26 發表

還是看不懂啊,要命啊,那個圖表不知道哪個是哪個

回複評論
124.127.35.* 在 2015年1月28日 15:16 發表

有木有具體的事例呢?

回複評論
Lin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28日 17:21 發表

124.127.35.* 在 2015年1月28日 15:16 發表

有木有具體的事例呢?

感謝您對MBA智庫百科的關註,對內容進行了補充,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複評論
初阳暖照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4月6日 17:13 發表

講得不錯啊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