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經濟論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歐亞經濟論壇(Euro-Asia Economic Forum)
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eaforum.cn/ 中文
目錄 |
歐亞經濟論壇[1]
歐亞經濟論壇是國務院批准,以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為主體,面向廣大歐亞地區的大型機制性涉外論壇。發起於2005年,2007年國務院批覆論壇每兩年舉辦一屆。
歐亞經濟論壇以“依托上合組織、服務‘一帶一路’、促進地方發展”為宗旨,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目標,以“高端、特色、務實”為品牌定位,是政商學界對話的開放性國際平臺,在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加強互聯互通、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搭建投資貿易平臺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論壇由外交部指導,陝西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委、國際組織等論壇組委會成員單位固定主辦,西安市政府承辦。
歷屆論壇聚焦“一帶一路”建設和上合組織地區合作優先領域以及歐亞國家共同關註的熱點問題,設置論壇開幕式暨全體大會,金融、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生態等分會以及投資推介、 項目對接等專題活動,邀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政要,國際組織代表,相關國家駐華使節,國內外友好城市代表及歐亞金融、科技、文化、 生態、旅游、經貿、教育領域的政府決策者、大型企業負責人、知名人士及專家學者、媒體代表等齊聚西安,進行交流、洽談合作,論壇規模逾千人。
論壇創辦至今,其定位不斷躍升,作用日益凸顯。2010年中央關於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若幹意見中,提出“辦好歐亞經濟論壇,促進中西部地區互動合作和對外開放”,確立了論壇作為西部大開發重要平臺的定位。
2011年6月上合組織十周年峰會上,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努力將歐亞經濟論壇打造成區域經濟合作平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繁榮”,進一步明確了論壇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地位。
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和行動》,明確將歐亞經濟論壇列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
2019歐亞經濟論壇將於2019年9月10日-12日在陝西西安舉行。
論壇大事件[1]
2011年6月15日,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10周年峰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講話中提出“努力將歐亞經濟論壇打造成區域經濟合作平臺,更好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繁榮”。
2011年11月8日,聖彼得堡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會議上,再次倡議歐亞國家共同 建設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
2012年12月,上海合作組織授予歐亞經濟論壇秘書處上海合作組織特別貢獻獎。
2013年,亞經濟論壇組委會在京成立。在歐亞經濟論壇期間,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13個城市簽署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
2014年,中央外辦明確將歐亞經濟論壇確定為機制性大型涉外論壇。
2015年3月,由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三部委聯合發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和21實際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指出:要繼續發揮歐亞經濟論壇等國際平臺的建設性作用,標志著歐亞經濟論壇成為一帶一路的建設平臺。
旅合會議
西漢時,張騫通西域,開闢了從長安(今西安市)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北方"絲綢之路"。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漢唐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最大的國際大都市。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古老的"絲綢之路"又煥發出新的活力。"新絲綢之路"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橫貫亞歐大陸,途經中國東西部和中亞、歐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陸路通道,對亞歐大陸經貿活動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旅游合作有可能成為推動本地區經貿合作的突破口。
但是,長期以來,交通運輸不暢一直困擾著中亞各國和中國西部地區,嚴重阻礙了該地區經貿和旅游業的發展。正因如此,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從1992年就開始推動"亞洲高速公路網"項目。迄今為止,包括中國、俄羅斯和中亞五國在內的32個國家已經參與了"亞洲高速公路網"項目。但要徹底解決該地區交通運輸瓶頸問題,一還需要相關國家政府繼續不懈地努力,二也急需有雄厚的資金投入。 此外,由於交通不暢,該地區長期以來對外交往很少,較之於亞洲其他地區相對比較封閉。很多游客雖迫切希望赴該地區旅游,但均感到申請該地區國家簽證困難,通關也不太便利。
本次會議將吸引本地區旅游界的政府官員和企業代表以及相關國際組織共同探討在現有合作的基礎上形成突破,讓旅游成為本地區經貿合作的推動機。
圓桌會議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和中亞各國經貿合作穩步發展,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雙邊貿易額從1992年的4.59億美元大幅攀升達到2003年的40.6億美元。2001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後,為在中亞地區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安排創造了條件。當年9月的總理會晤簽署文件,決定推動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進程。2003年9月,在該組織成員國總理北京會晤期間,溫家寶總理提出,未來的合作目標是建立六國自由貿易區。同年9月的總理會議通過了<關於(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落實措施計劃)等9個決議,包括貿易和投資、海關、質檢、交通、能源、信息等11個領域、127個項目。由於中國政府和中亞國家政府積極推動該組織框架內的經貿合作,使中亞經濟圈有望形成。
對於中國西部地區來說,中亞經濟圈的形成是一個新的機遇。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提出了明確目標,即在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基礎上建立自由貿易區。
城市無疑會在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城市和地方政府的交流僅僅局限在10餘個通往中亞國家的口岸集鎮。而如何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影響逐步輻射到整個西部省區,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此,普京總統在訪問西安是提出應該推動中國西部和其他中亞國家間在包括城市在內的地方政府層次上的交流與合作。這一交流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西部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剛剛起步,區內除了西安、蘭州等少數大城市外,主要是眾多亟待發展的中小城鎮,而在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城市化和中小城鎮的建設已經有了較長的歷史,雙方的城市管理者在這方面具有廣泛的交流學習空間;
第二、中國西部地區和中亞地區的不僅自然氣候相同,文化宗教信仰接近,同時在都存在資源型城市集中,重工業城市集中的特點,如何在這些城市的產業升級,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工作,是這雙方共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第三、雙方的城市都是雙方各自的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一些城市還具有很強的特色,例如西安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科學和教育設施發達,中亞一些城市的化學工業發達等。如果能在城市管理者之間建立起一個溝通和交流的平臺,不僅有利於推動本地經濟的發展,也必將大大推動自由貿易區的建設。
本次會議希望通過推動本地區城市間的對話,實現各國領導人提出的將地方政府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機制化的目標。
能合會議
中亞地區是世界上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2004年,俄羅斯石油產量已達4.58億噸(較上年增產8.9%),同時還出口石油2.85億噸(同比增加17%)。哈薩克石油產量達到5880萬噸(較上年增產8.7%)。兩國均創下近10年來石油產量和出口的最高水平。近年來,中亞國家推行"油氣興國戰略"取得顯著成效,經濟連年實現強勁增長,同時也為本地區開展能能源領域的合作提供的可能
介入並參加勘探和開發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的油氣資源已越來越引起西方國家的關註。另外,由於俄羅斯和中亞地區靠近全球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亞洲,由於中國、日本、南韓和印度的石油需求,特別是中國能源進口需求的快速增長為中亞油氣東輸提供了市場和機遇。
亞洲已經成為世界石油消費的重要地區,日均石油消費量占全球每日消費的8200萬桶石油中的40%。亞洲石油消費的增長速度也快於全球平均速度,2004年比上一年增長5%,快於世界3.3%的平均增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確保能源供應的可持續性、穩定性、安全性已經成為本地區各國所所關註的核心問題。加強在上述幾方面地區性合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現。一方面,中日韓等石油進口國希望早日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和應急機制,以防止可能突然出現的供應中斷,另一方面,關於建立地區性多邊合作保障機制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例如,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長艾亞爾呼籲亞洲主要石油生產國與消費國建立一個地區性的石油與天然氣市場,共同建立戰略儲備,促進相互投資,以確保石油供應的穩定。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建議各國應該成立一個類似亞洲銀行的金融機構,為彼此合作的能源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本次會議由上海合作組織和博鰲亞洲論壇共同倡導,旨在在中亞主要能源供應國和東北亞能源進口國之間建立起對話渠道,是中亞地區在與海灣的"世界油庫"協調配合,更好地滿足亞洲國家的油氣需求(尤其是東亞的中國、日本和南韓),同時,使得這一地區在21世紀世界油氣供需平衡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金融會議
開發性金融機構早在一個半世紀以前就出現了,但真正引人註目是在二戰以後,當時很多發達國家和新獨立的發展中國家,都制訂了加速本國經濟發展的計劃。由於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以國家信用為背景,具有主權或準主權級信用等級,使國家信用在市場上得到實現,這是開發性金融與商業金融的最大區別。因此,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基本職能都是配合國家的經濟政策,支持結構調整所需要的重點行業和企業,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經濟恢復和起飛時期,作為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的重要工具,開發性金融機構對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樣,幾乎在所有的次區域經濟合作中都有國際性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影子。
亞洲金融危機的重要教訓就是,銀行不能以貸款方式承擔超過自身能力的長期投資功能,長期投資項目應更多地從資本市場直接獲取資金。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核心是政府信用(或多個國家的聯合信用,如世行、亞行等),把政府信用在資本市場、債券市場證券化變成籌資能力,債信級別高。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優勢正是在於將商業銀行的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把市場波動轉變為債券波動,降低了風險。
亞洲金融危機給亞洲人帶來的另外一個教訓就是一定要有一個真正屬於亞洲併為亞洲利益服務的區域性開發性金融機構。面對銀行倒閉、信用破壞、環賬增多、企業破產和失業率上升的局面,受危機影響的國家再次發揮開發性金融機構的作用重整本國經濟。1998年,日本開發銀行用於恢復經濟的貸款占其當年貸款額42%。馬來西亞發展銀行重點加大對本國基礎設施的投入,與此同時,一些處在經濟轉軌時期的國家紛紛組建開發性金融機構,如俄羅斯在1999年已組建,越南也正在組建。
中亞地區資源豐富,地理位置獨特,是亞歐大陸跨國交通的重要通道,是國際貿易比較活躍的地區。但中亞國家地處內陸,經濟結構單一,偏重於資源和原材料的生產和出口,只有通過加強區域合作,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有立足之地。但是,中亞國家面臨著經濟、社會和國家管理體制等諸方面的問題。一些國家尚未真正建立起促進私營經濟發展的制度,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原則之間的矛盾也未得到徹底解決,貿易和投資壁壘依然普遍存在。區域合作特別是在交通、貿易和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是中亞地區各國發展經濟和消除貧困的基礎。但是由於信用、風險擔保等原因,本地區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為此,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會一直在策劃發動成立一個歐亞發展基金,以推動本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開幕式
2017年9月21日至23日,2017歐亞經濟論壇在西安舉行,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對接”為主題。[2]
承辦意義
西安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歷史悠久的古都。建國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西安已形成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和城市服務體系,成為中國重要的航空、航天、兵器、電子、通訊設備、輸變電設備、儀器儀錶的科研、生產基地和輻射北方中西部地區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貿中心。
作為西安走向國際化的開篇之作,舉辦歐亞經濟論壇對西安來講,是難得的戰略機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她不僅僅對於樹立西安城市形象、宣傳西安、推介西安,提高西安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進一步擴大西安對外開放,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更顯著的是,她是西安實現國際化發展目標的首次行動,將全方位地向世界彰顯西安發展的無限活力,為西安構建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
首先,歐亞經濟論壇將為西安拓展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浪潮的迅猛發展,特別是當前面對國際間生產力轉移和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新背景,任何 "躲進小樓獨成一統"都無異於停滯不前,游離於世界也就必將被世界發展邊緣化、從屬化。因此,尋求區域合作、共謀協同發展成為每個國家、地區和城市的共識。我國與中亞各國毗鄰友連,多年來,在悠久良好的合作基礎上,雙方開展了務實而又富有成效的合作,特別是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後,我國和各成員國本著平等互利、市場經濟、相互開放、多邊與雙邊相結合等原則,充分發揮各自經濟互補性強和資源豐富等優勢,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促進了各成員國經濟的共同繁榮與發展。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與中亞各國的交往源遠流長,歐亞經濟論壇的舉辦,重新開啟了"新絲綢之路",將西安的發展定位、戰略規劃置於歐亞經濟共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必將拓展西安從陸路向西的發展空間,擴大西安與中西亞的經貿往來,密切西安與中亞的經濟合作,打開面向中亞開放的出口,縱深向西亞、歐洲及南亞輻射,逐漸融入歐亞產業經濟鏈條,成為西安加入國際產業分工和全球化體系、實現建成國際化城市目標的第一步,西安將步入國際化發展的起跑道和全球化市場的競技場,積極主動承接世界產業的轉移,參與國際經濟迴圈,引進各種國際資本,增強經濟實力,推進國際化進程,實現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目標。
其次,歐亞經濟論壇將對西安發展產生持續的聯動效應。西安地處內陸地區,是西北的門戶,是陸路開放進入中亞的首選城市,也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沿線最大的中心城市,以西安為圓點、500公裡為半徑的區域里,西安是唯一的特大型城市。作為以謀求合作、協同發展、共話未來為目的的高端論壇,歐亞經濟論壇對西安的影響將不是單一的、也不是短暫的,它對西安必將產生持續的聯動效應。按照"四化"發展理念的要求,西安國際化的目標定位就是要確立更高的發展目標,主動地加入國際產業分工,憑藉西安獨有的優勢資源實現加入全球化體系的目標,並最終使西安成為國際化城市。面對當前全球產業結構調整轉移和國際資本流動加快的機遇,針對入世後市場進一步開放的形勢,只有放眼世界看西安、站在全局看西安、跳出西安看西安,才有可能使西安快速實現國際化。以謀求多邊合作為基調的歐亞經濟論壇將不僅僅為歐亞發展搭建一個共話協商的平臺,促成一系列合作協調機制,強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分工合作,使創新速度加快,經濟增長的效果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將鳴起西安向國際化進發的第一響,邁出西安打造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關鍵一步,創造一個放眼看世界、全局看西安的機會,猶如為西安敞開了一扇瞭望的視窗、開放的大門,以此為契機,西安將用國際化的目光來審視市情,按照國際慣例和規則規範政府行為和社會服務,按照國際的安全質量功能標準組織生產,按照國際生產要素配置要求改善投資環境,不斷加強經濟、技術、文化等多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入挖掘、整理、研究歷史文化,著力發展現代文化、學術事業和文化產業,彰顯西安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張揚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特色;提高旅游產品、旅游環境和旅游服務的國際化程度,打造具有世界影響的特色旅游品牌,創建一流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握世界技術革命和產業調整的趨勢,制定正確的技術、產業創新戰略,加快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積極開展城市外交與對外民間交流,推進社會文化交往國際化,逐漸把西安融入國際經濟大迴圈,納入世界城市體系,真正分享到全球化的益處,實現西安國際化目標定位。
第三,歐亞經濟論壇將為西安發展創造良好的區域環境。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環境也成為重要的生產力,城市發展不僅要有一個統一良好的內部環境,還需要有一個開放有序的外部環境。西安地處西部,其黃河中上游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賦予了很好的物流概念,而旅游和商貿又是西安首當其衝的特色和優勢。如何在新一輪洶涌澎湃的全球化的浪潮中,積极參与世界生產要素分配,融入全球競爭?從目前來看,地處內陸的西安應積極主動與周邊區域對接,特別是發揮其西部區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延伸發展觸角,打通向資源富集、潛力無限、空間廣闊的西部乃至中亞延伸的通道,成為與中亞協同發展的跳板和紐帶,讓西安在歐亞經濟的共榮中承載希望、鑄造輝煌。旨在共商歐亞發展未來的歐亞經濟論壇將開闢一系列高層對話、圓桌會議、磋商會晤,努力在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基礎上推動建立自由貿易區,進一步完善資本、勞動力、技術、土地、商業等市場體系,消除不合理市場壁壘,逐步形成互動的產業發展格局,發揮能源、旅游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互動承接產業轉移,主動接受雙方產品擴散,構築國際間人流、物流、休閑旅游圈,協調解決跨地區、跨流域的重大環境問題,共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力求在能源、旅游、金融、交通等方面謀求合作空間,達成共識,這些將為西安發展創造良好的區域體制環境、產業環境、交通環境和生態環境,給予西安發展無限的活力和動力,西安將與歐亞充分對接,進而逐漸融入國際經濟發展的大潮流。